题记:假如一切都可以重来,你是否还依然坚守此时此刻作为父母的不变的教育信念?假如有这么一本书,这么一个人可以让你更懂得一点为人父母的方法与道理,你是否会走向前,执着而又热切地去做一点改变?如果你能,请去拜读一下它吧!
开启“求知之路” 领略“人生风景 ”
——读《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有感
吕艳 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 13584176683
最近拜读了2位美国教育专家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所著的《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总的感觉是:文化背景不同,但教育追求相同;内容朴实无华,却让你久久回味;篇章不多,但层层递进,少了哪章都是一种缺失。一句话总结的话就是实践+理论+实践的反复定论便是真“知”!
一、知识储备 无时无刻
说实话,这本书开始吸引我的是2位作者的教育背景,阿黛尔.法伯本科毕业后又获得了纽约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而且有8年的高中任教经历,伊莱恩.玛兹丽施本科毕业后又获舞台美术学士学位,后又指导了儿童节目,是专业的画家和作曲家,正因为有这样的背景与学识才铸就了他们能把生活教育中的“纷纷扰扰”写进书本,用大家都能看懂的话语、精妙的插图对比来注解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纠纠缠缠”,整体书本诉说教育案例的背后无不说明了2位作家对教育本身的领悟能力以及他们所经历并学习的一个储备能力,在成为教育专家之前他们也是从学开始的,在写作之前他们也是从自我的受教育过程和教育3个孩子的过程中观察以及实践出来的,在写作之后他们孩子不断地改进并且一问再问教育的真谛是否还同以往,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说明了他们在教育别人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受教育,在教育他人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进行积累,成功的结果必然是无数夜晚的自我反省、自我追溯、自我蜕变的过程,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们从青涩走向了成熟,从学习者走向了教育者。
总结:人生本无路,走着走着就有了路,教育本无痕,教着教着就有了轨迹。在人生巅峰之前,人必然要有足够攀登的力量、勇气、才智才行,所有成就背后必然是之前千万倍的努力与储备铸就的!
二、知识技巧 无旧无新
教育的伟大之处在于化无形为有形,而这一切的教育根源皆来自于知识,而运用知识技巧真的是会让教育的力量变得无可估量。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触碰到家庭教育的多种技巧,了解到教育技巧是什么,如何操作以及为什么。虽说书本中介绍的技巧可能从1980年到2012年全新改版都没有变过多少,但实践证明知识技巧真的无关于新旧,只在于是否有效,所以好好斟酌这本书你会发现30多年过去了,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这些技巧依然还可以被运用并实践,这也是此本书到目前为止依然畅销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下面我们一起来罗列一下文中所谈的技巧:作者在篇章1中用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帮助家长们学着如何去影响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在篇章2中用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来帮助家长们学会鼓励,学会合作;在篇章3中又用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来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突发状况,替代原有的惩罚措施,真正有效的去解决问题;篇章4中又谈到了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让孩子学会自立,学会自我处事,我想这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但是如果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为何不放手去做一做呢?在篇章5中作者又谈及了赞美孩子的三个技巧,让家长学会赞美,同时也明白如何及时称赞孩子做对的事情也是做父母的一个重要职责,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会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在篇章6中作者讲述了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让家长知道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父母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同时也让孩子要争取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学会释放;在篇章7中作者希望家长要做的就是把所有之前6个篇章中的技巧进行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总结:一个人想少走弯路,不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远处眺望一下,看清那些巨人来时的路,同时也从他们身上汲取一些你认为可以充盈自己内心的东西,加以利用并运用于实践,也许世间就会有更多的“成人之美”,会有更多的“母慈子孝”!
三、 知识范畴 无边无垠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中写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的这些话我个人认为有2点值得大家探究:1、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我个人认为这句话说得很在理,就如我们在拜读的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这里的知识其实不仅仅是教育类的知识,也有很多艺术方面、心理方面的知识,如插图版本,如说话艺术、技巧等其实质也是心理学的触类旁通的教育呼喊和需求,所以我们认为知识真的很难去锁定,也很难说一本教育读本有多少个知识理论类别,我们只能说互相依附,相辅相成。2、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可行吗?所谓的求知的真相是什么?庄子主张的是"至知/无知",即知识不能简单地说"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区别清楚。顺道知识越多越好,悖道知识越少越好。所以,求知既是知识增加的过程,也是鉴别所得知识是否合道,并剔除悖道知识的过程。这里的"道",可以理解成真理。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在求知的如上必然少不了荆棘丛生,要的就是我们对知识整体的需求与认知,用时间与实践去判断我们所遇的这些知识理论是否能符合当代教育所要走的方向?是否能顺应而生还是只是一个虚拟的架构?直至今天2位专家还在不停地问,自己写的这些知识是否能“活”在当下,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我想这就是一个追求知识且知道真正的知识无穷无尽的教育者的初心不变,亦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学者的拳拳向学之心!
总结:一本书、一个人、一个世界要走向完美,我想更多的应该是要能博纳众长,这个过程中没有必要去纠结是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什么样的属性与类别,我们要做的就是订立目标,然后寻寻觅觅那个属于自己的“春天”,之后定期展现,最终绽放!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有理论,有实践操作,有原则,有技巧,有小贴士,有小故事,有问题对比,有练习,还有作者来回演讲讲座的素材,更多的还包含有广大读者的心声与需求,所以这本书是一本“知行合一”的人类“求知”的书,是一本有“爱”的书,也是我们教育路上值得“期待”的书。
愿大家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也许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你从此开始,你的家庭、你的孩子从此有了更多的故事,有了更多的爱与尊重!也希望在这样的教育情怀的感召下有更多的大好青年立下求知求学之志,乘风破浪,去领略人生不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