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思维 培养有智慧的儿童》读后感
马慧文
《教育中的思维:培养有智慧的儿童》是约翰·李普曼关于教育和思维培养的重要著作。李普曼是哲学教育领域的先驱,他提倡通过思维方法来培养儿童的智慧。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今后也将把李普曼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工作中。
李普曼认为,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容易导致学生成为“应试机器”,而不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高考激烈的竞争势必会导致教育走上“应试机器”生产的道路上,“死记硬背”可能会伴随着大多数人的学习生涯。
思维教育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思维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做出明智的决策。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伦理判断能力,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成为有智慧的人,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思维教育的方法中,李普曼首先提出了问题导向学习。他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进行思考的动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激发学生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例如《慈母情深》作者去问母亲要钱的片段,压抑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龟裂的手指这些细节描写来反映母亲的工作艰苦,这何尝不是当时社会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合作学习是另一种思维教育方法。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拓展思维,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讨论和辩论来检验这些观点的合理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加班集体的整体凝聚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思维视角,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讨论法是李普曼特别强调的一种思维教育方法。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反思。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设计一些讨论和辩论的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件历史事件开展一场小型辩论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如何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
除了批判性思维,李普曼还强调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思维能力。在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质疑和分析问题,还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新和尝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开放和包容的教育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怕犯错,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教师在课堂上多进行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讨论,让学生在探讨中发现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艺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创作活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有伦理判断能力的人。智慧不仅仅是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结合,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复杂的伦理情境中做出明智的判断。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道德和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伦理判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伦理教育,通过在实际问题中进行伦理讨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在社会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伦理思考;在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伦理判断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会在多种价值观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中的思维 培养有智慧的儿童》是一本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著作,李普曼通过对问题导向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创造性思维和伦理判断等方面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视角。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思考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这些理念。希望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有智慧的儿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