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深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薛云潇
暑期,读了郑毓信教授新著《数学深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郑教授分析了中国的教育,以及中国教育未来走势的建议。读完之后,有几点感悟。
一、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基于理解的课程设计才能帮助学生习得数学学科中重要的关键概念和要领,帮助学生获得深入持久的理解,掌握学习迁移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教学时要讲究方法,把说话、板演的机会给到学生。不仅引导学生会说,还要会提问、会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就会产生成就感,思维也将更活跃。另外,在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让学生形成推理意识,提高思维。比如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思考一个非直角三角形至多有几个钝角或几个锐角,由已知的概念出发,尝试解决与概念相关的其他问题,这里面就有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除了几何,代数里也有推理、生活中也有推理,所以推理在学生的学习中是有必要的,当学生有了推理能力,他的思维也将开始发展。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节课恰恰需要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新旧知识得以联系。在这节课,我看到了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完善个人的知识储备,提升自我
教师专业学习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积极获取新知识、主动和同事协作、不断反思总结和勇于实践创新的行为。作为教师,要热爱从事的这份职业,新的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全新的面貌做一个具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新时期教师,理应成为我教学工作的目标。多看教育类期刊杂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了解更多著名教育专家、行家的观点,了解当前教改状态。作为一名入职两年的老师,要多听课、多想、多写,发现自身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继续好好研究教材,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让孩子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