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好好说话》读后感 黄敏 高新区实验中学 2021-08-19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与孩子好好说话》读后感

       美国伊莉莎.梅德哈斯的《与孩子好好说话》带给了我们与孩子非常实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在跟孩子的交流沟通中,我们难免会用杀伤力语言,而我们却没有察觉,错误的沟通长期积累会降低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害怕失败、无能、喜欢依赖他人、对自我身份认同产生困惑、反省能力差、道德标准模糊,她在书中提出了七种有效的亲子沟通法:提供有限的选择、做出客观的评价、提供客观信息、使用代词“我”、提问式引导、极简沟通法、幽默。

        看这本说我更多的是反思,对照我生活与孩子的沟通,跟学生的交流中是否触碰到了杀伤力语言,结果发现有意无意的出现了好多。不同的孩子出生在不同的家庭,父母不同,教育方式不同,孩子的性格也会不同,可能就与孩子的沟通语言、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吧。一个强势的父母,孩子可能会一直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变得软弱无能,没有主见;也有可能变成讨好型人格。文中有句话形容的非常贴切,孩子为了讨大人开心,就在大人要走的路上撒满玫瑰花瓣,大家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可以这么乖巧。可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一样会讨其他人的欢心,会在意他人的目光,而不能勇敢的做自己。从另外一方面看,错误的沟通方式,阻碍了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些表达让孩子无法客观思考,有些表达让孩子无法拥有清晰地思路,还有一些让孩子完全失去了思考能力。缺乏健全逻辑思维能力的孩子,就很容易受同龄人、媒体以及流行文化的影响,最终误入歧途,做出不负责任、不道德、甚至是威胁到自己生命的选择。

         书中讲到批评、唠叨、斥责,“批评”意为指出某人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唠叨就是变相批评,同时还带有消极、攻击的意味。如:“我还要跟你说多少遍你才肯去打扫房间”,“宝贝,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饮食要合理”,“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上课前先把铅笔削好!”这样的唠叨在我么的现实生活中其实每年都在发生,但我们不以为然,我们的目的就是说了这些想让孩子改变现状,可事实要么孩子在唠叨生中很不情愿的去完成了,要么就是孩子会显得很不耐烦,仍然我行我素,当你紧追不舍,再次喋喋不休,可能一场亲子大作战即将爆发。斥责是更进一步的批评。如果说“批评”是对孩子宣布,他们已经偏离了我们为他们设定的轨道,“斥责”就是得出结论,孩子已经抵达错误的终点,斥责反映了我们失望、懊恼或者愤怒,或者三者皆有。如:“你现在还没开始动笔写读书报告?你不会不知道明天一早就要交了吧?你怎么会这么懒!”,“。。。。。。真是没得治了”,“。。。。。。你再这么笨手笨脚、横冲直撞,以后别来我家了!”“。。。。。。活该。谁叫你吃饭像猪一样!”这样的字眼,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殊不知这种斥责只是发泄了我们心中的不快,宣泄了情绪,对孩子的教育目的却适得其反,反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沮丧、愤怒,甚至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让孩子痛苦,做出反击,并在意识上对我们的责骂产生畏缩、躲避的心理,他们绝不会把这些负面评价当成珍贵的引导。那么该如何沟通呢?可以试试“客观评价”、“提供客观信息”,或者使用“逻辑后果”,或者试试“极简沟通法”。

       赞美也分为有害和有益。积极有益的夸奖方式,鼓励孩子客观地思考自己的表现与能力。孩子们通过反复思考,便能建立内在的自我欣赏机制,在遇到同辈压力、批评、欺凌、嘲笑或者其他形式的外界评价的时候,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走出困境。其中提到了“无声的赞扬”,无声的赞扬是“极简沟通法”的 衍生。当我们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地称赞孩子是多么的聪明好看、体贴懂事、举止得体时,孩子只会觉得:“嗯,你这么卖力的夸我,一定是在骗我”。想要让孩子注意你,唯有奉行“从简”这一原则。一句耳语,一个简单地手势,或者点头、眨眼、拍拍后背、微笑、拥抱、竖起大拇指等等,我们说的越少,所传递的信息就越真切。另外还有一个表扬的方法:“无意中听到的赞扬”,当家长以为孩子不在场(即使是假装以为孩子不在身边),在其他人面前表扬孩子,这样的夸奖让孩子觉得更加真诚。这样孩子们就不会觉得大人的夸奖另有目的;也不会觉得大人是为了让自己表现得符合他们的期望而进行贿赂或者拍马屁 。这些积极有益的夸奖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反思字节行为。当孩子完全习惯了这种思考过程,建立起强大的自我欣赏机制,便能不再过度依赖其他人的看法,他们完全掌控了自己的自尊。

       很多犯罪事实追述到主人公的童年,很多都跟他从小的家庭教育有关,家庭教育对人的性格养成、为人处世、都有着很大的关系。《与孩子好好说话》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非常接地气的教会了我们与孩子、与学生的沟通技巧,对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孩子有效的、积极地沟通目的是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培养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