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潘孙栎 高新区实验中学 2021-08-1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在学生向我倾诉痛苦时,我会怎么做?也许心疼不已,急于安慰;也许想要献出一臂之力,不断出谋划策;也许深有同感,不断附和……读了《非暴力沟通》后,我发现自己或许漏掉了这个最简单也最必要的选项——倾听。

《非暴力沟通》向我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建议、安慰、同情、回忆等行为,看似对倾诉者的话作出了回应,实则会妨碍沟通,因为这更像是在诊断人,而不是倾听。

真正需要做的,是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我发现自己有时表达的方式并不那么友好,可能呈现出来的是责怪,甚至责骂。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果学生忘了带作业,我可能会责怪他:“作业都不带,打算今天的任务又拖到明天吗?”;如果学生课后嬉戏打闹,我可能又会责怪:“天天吵吵闹闹,像是初中的学生了吗?” 

《非暴力沟通》建议用心去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请求和需要,而不要被情绪所左右。通过阅读,我意识到,我不高兴仅仅是因为我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后,我可以给他人反馈,提醒对方的同时,也能判断自己是否准确领会了他人的意思。其实可以采用更温和有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不需要阴阳怪气的责怪。

我特别喜欢里面的一首诗: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事做的事

我不了解

或不按我的要求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

还是

他懂得事情和你不一样?

作为一个教师,面对性格不同的孩子,我能够做到耐心地理解他们吗?当情绪上来的时候,我又是否能做到客观理智呢?这些都是需要我自己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去修炼的。

当我表达自己的时候,《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以同样的方式来让他人理解自己。具体的来说,分为四部分表达:1.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2.表达感受3.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4.具体的请求。

教学工作中总有许多困扰,这些困扰如同千军万马,让我以为突围困难重重,但其实,只要转变一下思维方式,其实都只是虫兵蚁卒。《非暴力沟通》能打开这扇思维的大门。一味自责并不是一种好的做法,也许这种自责会让人从中吸取到教训,但无疑过程是痛苦的,就算有机会再去挽救错误,人们通常也感觉不到快乐。同样是去完成一件事情,花费同样的时间,取得同样结果,会希望过程中俯拾皆是乐趣,还是被负面情绪包围呢?想要做到前者,《非暴力沟通》强调,首先必须专注于自己的需要。

我们有时会责备他人,这其实反映了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如果被责备的那个人恰恰是我们自己,那么言下之意便是“我们已经做出的事情不符合我们的需要“。这时,我们应该做的是专注于自己的价值观和需要,并设法满足它。一旦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身心状态便会不同以往,我们没有时间去陷于自责,而是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去弥补自己内心的缺憾。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中列举了的“暴力“沟通方式,其实就存在于我们与身边的人之间,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本书就如同一位良师,点醒了沉睡中的我,带领我步入了这条漫长的人际修行之路。只要一路坚持,终会收获似锦繁花。温柔地与人沟通的人,也一定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