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初探
徐霞客实验小学 杨磊
随着教育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项目化学习应运而生,它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打破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是一种任务驱动激励性的学习方式。文章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展开研究。
项目化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探究性学习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首先,它们之间的共性其实是很多的,都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注重持续性的深入探究的学习方式。区别在于,项目化学习需要解决某个问题,产生可见的公开成果,引导所有参与者和公众对成果进行评论和分析,成果的修订、完善、公开报告的过程被看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怎样滚得远》这节课谈谈我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
一、 项目化学习是指向真实而有挑战性的问题,用高阶驱动低阶的学习
上海的探索,提出了六步的设计框架。首先,我们需要去梳理学科当中的核心的知识,然后要看到在这个单元或者学期当中的本质性问题,然后再把本质性问题转换成特定的学习这个单元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感兴趣的确定性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用高阶的认知策略来衡量驱动性问题是不是高阶的,它怎么去包裹低阶的那些知识部分,然后再来规划学习过程当中可能会碰到哪些重要的学习实践,最后还要去规划成果以及公开的方式。在这个整个的过程当中,我们都要去看我要评的东西是什么,我的评价如何去整合我们现在的练习、策略以及档案袋等。那么,这个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设计框架。
如果一下子推进六步觉得很困难,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些要素来开展,比如结合知识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驱动性问题,或者从结果入手,设计一个可以在真实世界中展示和操作的项目成果。本课我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物体从斜坡滚下来,滚动的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得到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猜想二: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的材质有关;
猜想二: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的倾角大小有关;
调查表明,孩子们对于数学问题的难度、是否有趣以及老师提问的方式和问题如何进行探究都比较关注。因此教师在预设问题的时候要让问题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从而享受到解决问题之后的喜悦,获得扫除困难后的成功体验。教师还要让问题变得有趣,才能够激发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激发项目化学习的兴趣!
二、 指向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
有大量的研究其实都考察了项目化学习对不同类型儿童的影响。我们发现,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的学生,项目化学习在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就、相关学科领域的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社会交往技能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效果。通过研究发现,项目化学习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其增长比例比较小。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一个学期或者更长的时间以后,学习中等儿童通过项目化学习,其增长幅度是非常大的。在传统学习当中,对学生有“好学生”“中等生”“差生”这些传统、固化的标签,在项目化学习当中,这些标签是不是还依然存在?通过研究,我们确确实实发现,在项目化学习当中也存在三类学生,根据我们的分析框架,我们将这三类学生定义为“保持者”“令人惊喜者”和“令人失望者”。也就是说,在项目化学习当中,“好学生”“中等生”和“差生”仍然存在。当然,所有这些都是通过教师来标定的。
项目化学习效果最明显的就是“令人惊喜者”,中等生和差生可能会成为这样的令人惊喜者。在创造性、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上面,这些令人惊喜者,可能就是在传统的教育情境当中的中等生或者差生,他们在这个方面的得分会更高一些。
三、有持续的探究与实践。
在课尾,练习是检验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有生活化气息的练习题或作业,考查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换言之,教师要灵活布 置作业,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升应用能力。例如,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这课末,我还提出了几个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本课没有解决的回家继续研究,明天交流.”“如果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也可以继续研究”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项目化学习虽很热,但是我们应该一直秉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因为教育当中其实从来都不缺热点,其实缺的是一种专注和坚持。在推进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当中,其实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能够产生学习,我们的孩子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学习。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不断追求,以及对于我们自己的终生学习的不断追求,这才是我们永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