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散文教学教什么》有感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刘巧云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而散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的问题,自然聚焦在散文教学中。妥善地解决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的问题是改善课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的关键。
通过王荣生教授的《散文教学教什么》让我发现了自己在散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让我对散文教学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一、对散文教学重新认识
1、散文阅读教学的原则
(1)散文教学设计理念,要依据散文的体式进行教学设计,即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教散文的共性特征,还必须教出一篇散文的特质来。
(2)散文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依据散文的体式特征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
(3)散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体味散文精准的言语表达,体认与分享作者丰富、细腻、独特的人生感受。
(4)散文教学的方法,是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下的文本细读,增长自己的语文经验。
2、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路径
(1)认识散文的特征,明了散文的谱系;
(2)知晓某位散文作家在整个散文谱系上的位置及其个人的风格;
(3)分析“这一篇”散文作为课文的独特价值,确定其教学内容;
(4)教师选择自己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所侧重的教学内容。
四个步骤可以分别简称为“辨体”、“识人”、“断文”和“定点”。
二、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
1、对文章认识不深,定点不准
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往往忽略了辨体,识人,只是简单的介绍作者,却没有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把握文体和作家,这也就导致无法识别“这一篇”散文的独特价值,无法融入作者的自我情绪,情感的变化过程,也就谈不上引导学生体认作者在散文中所传达的独特经验,进而丰厚自己的人生经验,“断文”和“定点”也就无法精准完成。
2、教学不够聚焦,容易跑偏
阅读本书后,对面临的散文教学困境深有感触,反观自己的教学,两个“向外跑”的现象,时有发生。
散文教学中有时不能从学生的人生经验出发,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味重视得也不够,学生品味作者在散文中所传达的独特体验,恰恰需要对文本语言进行细读品味,所以通过学习提升自己阅读散文的知识与能力也有限。
另外,不能从文体出发,教学内容设置失当,有时课堂上自顾自地讲述一些感想,课结尾环节的“拓展延伸”等等,这些都是“走到课文之外”,“走出作者之外”,是散文教学的跑偏行为。
三、调整散文教学方向
如何把散文教了像散文,如何引导学生精读文本,细读文本,我想这应该是自己在今后的散文教学中要逐步摸索和细化的。
散文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 ”,正如梁实秋说“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掩饰的可能,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露的表现出来。”
所以散文关键点,不在所记叙、描写的客体,而在记叙、描述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
由此看来书中提出的《背影》的关键点,是“父亲的爱”,还是“体认到父爱的那又眼”?《老王》的关键点,是“老王的善良”,还是“作者发现老王善良的那副心肠”?答案自然是后者。
阅读散文,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他的心眼、心肠、心境、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散文教学教什么》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案例,理论结合实际,对散文教学做了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说明,给了我很多的启迪和启发。
《藤野先生》的案例中《藤野先生》教学目标,专家给出建议:1、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时的心灵轨迹,体认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独特情感。2、理解这篇散文作为回忆性散文独特的创作手法。
因为这篇散文主要不是写藤野先生,而是作者写往昔的人事物的感受。本文虽然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到藤野先生,但主要不在赞美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而是在抒发作者个人对藤野先生感激和敬仰之情。
所以以这种思路来反思我之前教授的散文《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我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为:1、学习蔡元培先生呕心培育学生品行的君子品格,感受他亲身实践自由平等思想的大儒精神和推行学术自由不畏强权的改革家气魄;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选取典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按照《散文教学教什么》书中的指导思想来看,散文教学首先要走进文本,体验到作者的情感,并能通过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心理体验;其次,要引导学生找出理解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从而培养阅读欣赏文本的能力。
所以《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一课教学重点如果定为“体会作者对蔡元培先生的敬仰之情”,而不应该是“感受蔡元培先生的伟大人格”,是不是更合理一些。同样,《我的母亲》的教学重点应该定为,“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亡人逸事》一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体悟作者对亡妻的思念及愧疚之情”。这样的不当之处,在我的散文教学中应该还有不少,为此深深地感到不安。
具体的依据文体制定散文教学内容该怎么操作呢?
公众号“杰哥的精致语文“中的一篇文章借《回忆我的母亲》的教学正好讨论了这个问题。
他认为散文的阅读,重心在“情感表达”。我们应该在教读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文体思维。例如教读《回忆我的母亲》,是需要有一个“感知母亲”的阅读活动,但这个活动,不应该是这节课用时最多、用力最重的一个活动。
教读《回忆我的母亲》,选择哪些内容来教呢?
1、回答写了什么
分析文中回忆了哪些生活片段,这些生活片段是怎样连缀的?然后自然涉及到被回忆的“人”。
2、回答为什么
课堂聚焦到抒发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上,这“怀念”里的悲痛、感激、理解、崇拜、心疼、愧疚、赞颂……
3、回答怎么写
分析叙议结合的手法,淡而不俗、平而有味的语言。
总之,依据文体特征制定教学策略的观点给我很深的启发,这也正是我在《散文教学教什么》中学到的精髓。这对我今后的语文教学会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