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观教育思维,重塑孩子手游行为
——《正面管教》《解码青春期》读后感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徐霞客校区 曹振东 李银耀
一、导入:“情绪式”管理PK价值观教育
案例一:10月7日上午课上,班里突然响起一段手机铃音,响第一遍时我没在意,过一会儿铃声又响起来,我循着声音找过去,原来是从某同学(下文代之以“甲同学”)课桌里发出来的。前一天(10月6日)傍晚学生回校,该生交给我一只手机,居然私下藏了一只手机,想干什么?自然是玩游戏了。
之前多次看到这孩子在上午课上打瞌睡的现象,隐约感觉他可能夜里偷偷打游戏。这次因为国庆假期比较长,回校后忘记关闭手机闹钟,终于露出马脚。
我走到甲同学课桌旁时,手机铃音还在响。我静默一会,铃声停了,对甲同学说“先把闹钟关掉”,孩子没想到这事会以这样的方式暴露在班主任的面前,紧张得几乎哆嗦起来。我拍了拍他的肩,微笑了一下,说:“不用紧张,我们下课后再聊这个事。”然后继续上课。
下课后,我叫甲同学到办公室,先让孩子跟我分享游戏带给他的好的和不好的体验。孩子一方面跟我聊到游戏带给他的自我认同感和团队协作的体验感,这些都得到我的首肯;接着,孩子也很沮丧的告诉我,另一方面游戏也令他欲罢不能,管不住自己,为之跟父母的关系很僵硬,自己也为之苦恼不已。我拍拍他,表示理解,同时,我告诉他,之所以他有这些苦恼,就是因为他其实很想能管住自己,那么,老师想做的事,就是和他一起来努力,一步一步来,最终能够自主自由自觉管理好自己的游戏时间,由游戏的奴隶变成游戏的掌控者,回归到游戏本身的娱乐属性上来。
孩子很感动,一再感谢我,同时哀求我千万不能把这事告诉他家长,不然他要被揍死。我摇摇头,对他说:“我相信以后大概率你在学校不敢藏手机玩游戏了,但放假在家里,我只能委托你家长了。你放心,待会儿我跟你家长通话,我会阐明我的这一思路,邀请你家长一起来帮助你。同时我要跟他们强调决不允许体罚,我也给你一把尚方宝剑,回去后如果你家长要揍你,你就打我的电话,我马上开车过来。”
当下孩子的教育中,比较头疼的就是游戏(以手机游戏为主)及手机管理的问题,像上面这种情况,会以各种面貌在家庭及教室里反复呈现,令家长及教师为之头疼不已。
碰到这种情况,盛怒之下,很多人会控制不住,轻则对孩子大喊大叫,重则对孩子实施暴力行为。这种行为,在《正面管教》一书中,称之为“情绪式”①的管理行为。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情绪完全控制了,当然,不排除有些家长(或老师)可能希望借用自己的情绪来控制孩子,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很可怕。
简·尼尔森女士在《正面管教》书中特别指出:“父母情绪式的管理会带来愤恨、报复、反叛、退缩,唯独不会带来反思和改变。”②因为“情绪式”的管理行为,本质上是对孩子的打压、贬低,乃至是对孩子的羞辱!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不会让孩子变成你希望的样子,只会让他成长为你最不希望的样子,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酿成悲剧。
故而在跟孩子的互动中,不要给自己不理智的行为标榜什么“刀子嘴,豆腐心”, 刀子嘴就是刀子心,落在孩子身上的每一句恶语、每一个巴掌,不只带来了疼痛和眼泪,同时也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更毁掉了孩子一生追求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为人父母、为人师者,必须明确的是——真正的爱,是不带任何伤害的。在《正面管教》一书中,简·尼尔森女士说:“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③
所以,摒弃“情绪式”的管理行为,跟孩子始终保持尊重、和善的关系,也即心理学家一直强调的良好的亲子和师生关系,这是我们帮孩子解决手游问题,乃至实现孩子人生成长的每一个方面,必不可少的前提!否则,孩子绝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健康成长。
在做到上述这一点的基础上,我们在跟孩子互动交流前,先问一下自己,孩子的这种情形,源于他哪一方面的能力的缺失,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没想好,建议先就事论事冷处理一下,待考虑充分后再找孩子交流)
上文案例一中,我倾向于认为是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远远不够,所以,在跟孩子交流时,我在共情孩子的基础上,注重突出自我管理的价值,从人生成长的高度,鼓励孩子以学会手机及手游的自主管理为起点,构建他受用一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种教育引导的思维方式,就是乔希·西普先生在《解码青春期》一书中强调的“价值观教育”④,正如北大教授胡泳所说,养育孩子的底层逻辑,是价值观。要实现孩子的改变,是需要智慧的,真正有智慧的父母和老师,不会以伤害孩子的方式促成他的改变,而是用正确的打开方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唤醒孩子内在的自省能力,让孩子主动自发地变好。
正如《解码青春期》这本书的作者乔希·西普,年少时的他桀骜不驯,极其叛逆,因酒驾被拘留。养父罗德尼没有大发脾气,而是对他说:“我会保释你,但不是今天,我明天早上来办这件事,因为有些错误你需要自己承担。”⑤第二天罗德尼没有食言,将孩子保释出来,并说了一句改变孩子一生的话:“孩子,我们不把你看成一个难题,我们把你看作是一个机会”⑥。
罗德尼给乔希·西普输出了这样的价值观:一是你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二是即便你对自己已经完全自暴自弃,但我们仍然对你充满信心;三是我们不是你的敌人,我们是你坚强的后盾。正是这样的价值观,改变了这个孩子一生,长大后成为美国知名的青少年心理学家和作家。
二、沉湎之因
一提到游戏,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精神鸦片”,喊打喊杀之声不绝于耳。但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孩子为什么会痴迷于游戏?唯有理解孩子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及其动机,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结合上文案例一跟孩子的交流,我简单梳理游戏带给孩子的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感:
一是带给孩子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刚一登录游戏,就有的见面礼,在线时长能领取礼包,赢了就会获得相应的金币、经验和铭文等奖励;即便是输了,游戏不是嘲讽和批评,而是告诉孩子不要灰心,给他以鼓励。夸奖、认可和激励无处不在,游戏的这种一直是正面反馈(也即积极的反馈)的设置,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
二是为孩子提供了完全不一样团队互动的体验感和完全自主的交友方式。比如非常火的《王者荣耀》团战类游戏,进攻防守辅助等等进行明确的分工,这就要求孩子们之间必须要精诚团结、精密合作。相比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森严的等级以及纠纷和矛盾,手机游戏中这种基于完全平等的团队互助合作的体验感自然更为孩子们所向往和喜欢,自然团队中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就如战友一般互信、牢固。
现实中,越来越内卷的教育让孩子越来越压抑与痛苦,只有在虚拟的游戏中孩子才能找到自我的认同、归属和成就感。我们在看到手机游戏的众多负面价值时,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手游,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早就崩溃了。所以,手游其实还有一个舒缓孩子焦虑紧张和压抑情绪的功能,让孩子在这虚拟的世界中能够找到另一个“强大”的自我,能够有掌控一切的掌控感,从而找到一种他在现实中根本没有的快乐和幸福感。
因此,对于手机游戏问题,不是“必杀之而后快”,而应该是正视它存在的价值,带着孩子学会自主管理好手机,让手游回归它本身娱乐的属性。这应该是我们处理手机游戏的第一条原则——不是“堵”,而是“疏”。
另外,游戏中没有失败后被否定和打击,只有不断的宽慰和鼓励,而现实中我们太吝惜我们的宽慰和鼓励之词。故而我们在引导孩子适时放下手机,回归现实时,我们也要始终秉承宽慰和鼓励的原则,这应该是我们处理手机游戏的第二条原则。
三、解决之策
怎样做到让孩子有节度的使用和适时放下手机,具体的解决之策,自应是因人而异。在征得甲同学本人及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下,我从三个方面来对孩子进行调适。
一是手游时间的调适。我援引案例二来具体阐述——
案例二:节假日里,在完成好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我跟家长达成一致,同意孩子有节度的玩一会手游。我跟孩子约法三章:要把手游看成是跟其他运动、娱乐一样的娱乐放松活动,以娱乐放松的心态看待;玩手游的时间要有节度,我们约定一天不能超过两小时。
问题的关键是:约定的时间到了,我们怎么去唤醒孩子?又需要多长时间把他叫醒?
第一个细节:怎么唤醒孩子?当约定时间到了,孩子依然沉湎于游戏的亢奋中时,千万不能抢孩子的手机。这时候孩子大脑的前额叶系统是处于缺血状态,血液涌到杏仁核里。前额叶决定一个人的决策能力、意志力、主动行为和自制力,这个时候因为前额叶处于缺血状态,这些功能是关闭的。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去强行叫醒他,你叫醒的其实是一只处于失控的亢奋状态的野兽,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个时候的孩子会骂你,甚至会打你,更过激的会跳楼。
那怎么叫醒孩子呢?我倾向于用轻音乐唤醒孩子。当轻音乐响起,轻柔的乐声慢慢消融掉孩子此时的亢奋,血液也慢慢从杏仁核向前额叶回流,孩子也逐渐回归正常。甲同学告诉我,他最喜欢的轻音乐是《花之舞》,行,就用这首乐曲来唤醒他。
那是不是时间一到,就一直不停地播放这首乐曲?也不行!处于失控亢奋状态的孩子一样也会嫌烦。这就涉及到第二个细节:要间断性的播放音乐,且音量由低慢慢调整到高。我跟甲同学协商并实施的方案如下:
一开始,设置的间隔时间是每15分钟一次,第一次播放时音量最小,后面逐渐加大,孩子差不多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完全清醒过来。三个礼拜后,调整为每10分钟一次,孩子能在半小时内完全清醒。现在是每5分钟一次,孩子能在10—15分钟内完全清醒。当然,偶尔会有反复和倒退,但我不仅不批评孩子,反而宽慰他,相信他一定行的!
二是游乐和交友方式的调适。现在的孩子更喜欢一些富有冒险、挑战、刺激的娱乐活动,我说服甲同学的家长,要理解当下的孩子,允许和支持孩子参与这类娱乐活动,比如极限挑战游戏、密室大逃脱、剧本杀以及主题游乐活动等,这样孩子才愿意放下手机。同时说服家长,要信任孩子,鼓励和支持孩子独立自主的交友方式,我们只给建议,不具体干涉,除非有涉及犯罪的可能。
三是学习的调适。怎样让孩子能在学习上找回自信,从而引导孩子回归书本、回归课堂。我援引案例三来具体阐述——
案例三:在学习上,我们从基础入手,选取了孩子最薄弱的电工学科作为突破口。电工对我们机电专业职教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攻克了它,就会带给孩子学好所有学科的信心和动力。
我让孩子首先找出他最薄弱的章节——“三相交流电路”。然后我请电工老师标出“三相交流电路”每一小节中必须要掌握的例题、公式、图表和浅层次的习题。我们商定每天掌握一道例题,默写一条公式,画好一张图表,完成一道习题,并请电工老师帮助批改。做对了,予以肯定;做错了,鼓励他不要灰心,找到问题所在,及时订正掌握。持之以恒,一天不落。
到十一月中旬,“三相交流电路”全部复习结束,我请电工老师出了十道简单的习题,甲同学做对了七道,很不错!在班会课上公开表扬他时,孩子脸上满是阳光。接下来,按照这种模式我们再向别的章节和其他学科推进。
四、写在最后
以上即为我在《正面管教》《解码青春期》两本书的指引下,基于价值观教育的思维,重塑孩子手游行为的经过。从10月初到现在11月底,不到两个月,我们初步见证了孩子的成长,见证了奇迹,后期将向全班推广这一经验。
参考文献:
①简·尼尔森:《正面管教》,玉冰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第3页。
②简·尼尔森:《正面管教》,玉冰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第3页。
③简·尼尔森:《正面管教》,玉冰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第5页。
④乔希·西普:《解码青春期》,李峥嵘、胡晓宇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25页。
⑤乔希·西普:《解码青春期》,李峥嵘、胡晓宇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6页。
⑥乔希·西普:《解码青春期》,李峥嵘、胡晓宇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