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宇名师工作室成员周盼盼读书心得 做播撒阳光的使者——读《做个好老师并不难》有感 2021-08-19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德育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一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

刚拿到这本书时,《做个好老师并不难》这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我是颇不同意这个观点的,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反抗着说:“想做个好老师,实在是太难了!”

无意之中翻了几页,却发现里面并不是侃侃而谈的大道理,而是一些教育一线工作者的真实案例。这才下决心再来看看这本书!这本书是由李镇西老师领携的十几位优秀教师撰写的一本为教师服务、指导教师的书,里面既有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又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既有精彩的教育故事,又有极具代表性的教育心得。读着,会有一种亲切之感,好像在和一位充满睿智而又平易近人的长者对话,朴实、易懂、入耳、中用!整本书洋溢着生命的创造力,折射出深刻而又亮丽的思想。

开篇第一编,李镇西老师就说:“教育,从爱心走向民主。”李镇西老师说,班主任应该具有这三种心——童心、爱心、责任心。而“爱心”,则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源泉。班主任更应该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带着童心、爱心。如果我们仅仅从成人的角度看待一些问题,是不容易走进学生的。光有爱心,就够了吗?不,李镇西老师又说,光有“爱心”还不够,有了爱心并不等于有了教育,还要有爱的智慧,爱的方式。爱心是教育的前提,但不是教育的全部,我们不能给自己的爱心打上“专制”的色彩。

  想到这么一个小事情:在教室里改作业时,常常会写到一半没油了,每当这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从笔袋里掏出笔来,小跑着送到你的跟前,恭恭敬敬地递给你。而我,也常常觉得这很正常,因为我小时候的老师也是这么做的。而往往学生问我拿东西时,我只是告诉他在哪里,让他自己拿。这是常常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在我们看来,老师在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等方面高于学生,应该受到“尊重”,可这种“尊重”,老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理应受到尊敬,让学生帮忙做事情更是理所应当。可是,这是真正的“民主”吗?不,不是的。尊重和平等,这才是爱的智慧,师生关系的灵魂。多一些柔和,多一些生命的关注,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平等,把教育当做一种服务,多一份服务意识,学着放低30度,蹲下身来跟孩子讲话;当孩子给你递来红笔时,真诚地说一声:“谢谢”,这种平等意识,这种尊重意识,应该渗透进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把教育爱心导向教育民主,而非教育专制。

教育,首先是一种引领。要学生认真读书,那么老师要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要学生乐于助人,那么老师也应当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要学生惜时守信,那么老师首先也应该要惜时守信……老师,理应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育是件大事,但是教育过程中要做的只有小事。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在做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这些小事即使在大人们看来是分文不值的,但于学生而言,或许是终生难忘的。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通过自己亲力亲为,通过每一件小事,在孩子心里播下美德的种子,播下阳光的种子。

其实,做个好老师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