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发挥和强化名师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中的指导、服务、示范与辐射作用,为学员的培养、优秀骨干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加强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带动区域内小学数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能够有所提升,根据《关于开展江阴市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意见》(澄教发[2014]129号)和《关于第二批江阴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通知》精神,江阴市毛新薇名师工作现制定具体研修方案。
一、研修主题
在确定研修主题时,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一是考虑地方资源,籍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数学实验:义务教育数学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这一东风,江阴市目前是省数学实验示范区,本工作室理应为示范区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二是考虑团队成员研究的可行性,实践性要强,要有可操作性,并且容易形成一些物化的成果,尤其是实践性成果。三是考虑主题的价值性,要确立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题。基于以上思考,拟确定主题为:快乐做数学: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一方面,省前瞻性项目已有的基础可以滋养我们的工作室主题,另一方面,工作室的研究又能更好地反哺江阴市的数学实验示范区建设,为区域数学教学的研究贡献一些力量,两者相辅相成,真可谓是两全其美。
二、研修思路
针对学员特点与工作坊实际要求制订可行的个人发展规划;发挥网络作用,建QQ群与微信群,资源共享,以交流促进研修,建微信公众号进行辐射推广。采用校际联动、线上研修、集中授课、自我反思、问题诊断、成果展示、理论学习等方式,组织学员开展专业阅读、案例分析、教学观摩、教学设计、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活动,达成研修目标与任务。在此基础上,各位学员再发挥在各自学校的示范、指导、引领作用,精选、引领本校3至4名青年教师共成长,形成更大、更多的骨干教师群,然后惠及更多的数学教师,实现由点到面的延展。
此外,将工作室为主体,借助主持人目前所在的江苏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贲友林)这一有利条件,将省名师工作室的优势资源及时融入到本工作室之中,帮助学员进一步开阔眼界,提升专业素养。
三、研修目标
一是升华一份情感,能够繁荣江阴乡村数学教育、推动教学改革、做好表率榜样的责任与担当。二是发展一种理论,能够促进做数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三是推动一项建设,能够通过促进做数学的课例资源建设,引领团队成员专业发展。四是带出一支队伍,培养一批有情怀、有学养、有才干的乡村骨干教师。五是贡献一股力量,为区域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贡献团队力量。
四、研修课程
研修难点:“快乐做数学: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实施评价研究。研修重点:“快乐做数学: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实施策略探寻,“快乐做数学: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实施评价研究。
五、研修行动计划
六、研修方法
工作室采用“理论学习研修”与“实践提升研修”两大板块交叉进行,做到两个“聚焦”,即聚焦课堂,提高实践起点,提升追求境界;聚焦科研,研究真问题,运用真方法,得出真成果。做到五个“结合”:即自主研习与团队合作相结合;课堂实践与读书交流相结合;主题研修与网络研习相结合;技能指导与课题申报相结合;导师示范与分组学习相结合,探索与运用“快乐做数学: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的基本策略来改进数学课堂教学,努力锤炼工作室学员的课堂教学基本功,丰富他们的专业素养,从而引领他们成为专业化、科研型的乡村教师。
主要做法:
健全组织。实行导师组负责制,将16个学员分成2个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分工合作(具体分组见下表)。建好QQ群与微信群,通过网络传播和在线互动,有效地使工作室站成为动态的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的生成站;学员间开展经常的日常交流与研究活动,即时通过网络交流感想、心得、困惑。
|
组员 |
第一组 |
★陶芳、缪徐雅、杨海东、陈晓旭、吴飞、徐婷、范丽雅、赵静亚 |
第二组 |
★ 王红新 、包永芬、徐莉芳、庄慧、杨磊、黄伟、丁雪莲、沈燕 、 |
(打★者为负责人)
2. 建章立制。主要包括:(1)工作例会制度;(2)学习研讨制度;(3)展示交流制度;(4)科研研修制度;(5)考核评价制度;(6)经费保障制度。
3.理论吸纳。为了提高理论修养,根据学员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开展有计划的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活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主持人推荐 2-3 本学术著作(与本研究高度相关,如《小学数学典型内容教学设计与评析》等),开展好书共读。遴选书籍供学员阅读,每位成员依据自己的情况制订相应的读书计划,撰写相关的读书笔记,并能积极在微信小程序的共读圈里一起打卡学习。通过读书沙龙,网上共读,周末悦读等多种形式,引领、促进教师养成读书习惯,提升理论素养。
4.专家引领。工作坊将聘请一些区域内专家来进行有针对性地引领与指导,也可以与江阴市小学数学的其他工作室进行联合活动,另外可以借江苏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贲友林)这一宝贵的省级优秀资源平台进行学习培训,以实现培训工作的高质量。
5.教科研一体化研修。以“快乐做数学: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为总课题,实行子课题招募,在招募的基础上形成本校的数学研究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撰写子课题方案,走向课题,以课例研究的方案进行连续、定向、系统的思考与实践,开展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促进课题进课堂,形成一些成熟的教学案例与课例,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争取公开发表。
6.线上线下一体化研修。以“三课一会”(读课、备课、磨课、分享会)为专业路径,让老师们眼中有方向,手中有技术。一是读课,即借力网络研读名师课堂,以一节课为例,围绕课堂教学要素进行专业化解读。拟定期开设《暖暖夜读》线上研讨活动,每半个月看一节名师课堂,根据课堂教学实录,在教学实录中找亮点,分析环节设计的巧妙之处,主要读懂环节目标、材料选择、问题(任务)设计、学生反馈、跟进指导、小结过渡等内容,再一同碰撞、反思,每月记录评课笔记,在学习中把名师的亮点变成自己的亮点。
7. 评价促动。建立“工作室”管理运行制度、制定“工作室”奖励细则、完善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推进团队评价、项目评价、优秀学员评选,激励和引领学员发展,创生工作室特色文化。
七、研修预期成果
工作室方面 ——运转良好,成绩突出,自主发展、抱团前行、辐射带动的特色明显,在区域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领衔人方面 ——有宽泛的研究视野和科学严谨的思维品质,形成较为成熟的“快乐做数学: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理论体系和操作策略,初步构建“快乐做数学: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课程资源体系,对教学实践和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鲜明的指导价值。
成员方面 ——通过读书、实践、思考、写作等一体化的发展,让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发声 ,工作室成员人人具备 “ 四个一 ” ,即一节课、一篇论文、一个讲座、一个故事,通过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各类教育报刊推出系列研究成果。
八、学员考核(详见下面的考核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