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江苏省陶行知论文获一等奖《用爱感化,用心引导——谈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2020-03-08
网站类目:研究成果获奖 姓名:陈晓旭 所在单位: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 获奖类别:江苏省 获奖级别:省级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0000-00-00 评比部门: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 发表刊物: 刊物级别:国家级 发表时间:0000-00-00

用爱感化,用心引导

——谈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江阴周庄实验小学 陈晓旭

内容摘要】:“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能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显的非常重要。要知,在我们的班级总会有这样一些孩子的存在,他们智力正常,却因一些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效果不好,难以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他们是班级的落伍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困生”。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数学老师,学困生的存在一直是我心上的一块石头,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小学数学知识没有得到有效生成的孩子,他后面的学习之路会越走越窄,如果不及时给予帮助,终究有一天会走入死胡同,而断送其美好前程。因此,关爱学困生,帮助学困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重建学习的信心,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义务和责任。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困生 转化

学困生转化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从实质上消除学困生的存在,才谈得上面向全体学生。转化学困生或许会非常不易,但如果讲究一些策略和方法,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成效也很明显。学生越小,内心思想越简单,转化成效也就越大,所以我们要尽量在低学段实施转化措施,达到转化目的。因此,对于转化学困生策略的研究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要解决的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情况表现及造成的原因分析

(一)对学困生的理解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二)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要想解决数学学困生向“中等生”、“优等生”的转化,首先我们要来分析一下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数学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在上课听讲不专注,爱搞小动作,有的虽然在坐位上没有动,但眼神游离,心思与课堂脱节,同时作业习惯,思维方式和书写习惯都相对落后。

2.理解题意的能力非常差。数学学困生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对于语句的理解能力与同龄人相比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所说的话,这可能跟现在的老师与父母、长辈或者学前教育时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有关,也可能是孩子年纪尚小,语言思维模式还不成熟,这就出现了学生与老师的沟通障碍,这种常常被忽视的沟通障碍往往是孩子成为学困生的罪魁祸首。

3.思考的表面性。由于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缺乏深刻的理解,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也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导致思维单一、想象力低下,其思维往往不能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

4.过分依赖感性认识。学生的思维活动限于某一个知识点,迁移能力低,没有形成完整、优化的数学认知结构体系,概括水平低,不会多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的应用能力低。

5.思维定势。轻信于解题的经验,轻信于固定的思路,形成思维定势,不能根据新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

6.运算推理能力差,解题步骤不清晰,不会合情推理,由条件不会发现与之相关的结论,导致解题过程错误。

7.学习方法不当。许多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数学,没有把握数学对象间的相互关系,对数学对象理解不准确,只知记题型,背公式,因而事倍功半,知识极易遗忘,且经常与其他数学概念相混淆。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以课堂为转化的主阵地,对学困生给予更多关注

课堂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同样转化工作的重点亦在此。在课堂中为学困生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补差工作几乎是成功了一半,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做到有效呢?学困生由于各种原因使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学习的起点低,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有效地调动,而且一些学习优等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协调,往往课堂就会变成尖子生表演的舞台,学困生则成了看客,他们也落得轻闲自在,更加不会参与到学习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刻刻为学困生着想,更多的关注学困生。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优化教学过程,顺应心理规律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优秀学生“一言堂”的现象,有的老师喜欢让学生集体回答问题,这样往往学习困难生还没有想到结论,而别的学生早就已经回答了,使得学困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表面上看好象课堂很活跃,好象学困生也在回答问题,而实际上只是人云亦云,不知所以然。而心理学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所以课堂提问要尽量的面对学困生,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顺应学生心理,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其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体验,来增强学习的自信,从而消除学习心理上的障碍。

(1)优化提问手段

课堂提问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那么课堂提问对学困生问些什么?怎么问呢?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

注意提问的时效

数学课堂提问中,要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课堂环节,设计不同的问题。

注意提问的技术

对学困生的提问我力求做到:首先,问题应表述正确,通俗易懂,对一些难理解的术语,可适当的用方言解释。其次,提问中应留给学困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自我补充自我修改的时间,降低其焦虑程度。再次,提问到的学困生不能回答时,我采取适当的回问,保护其自尊心。

帮助学生质疑

学困生的问题意识非常淡薄,不能或很少提问,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取问和不会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想方设法的帮助学生敢问、会问。

(2)优化作业手段

改革作业布置形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

A.保质完成a类基础题。基础题是教材中应该掌握的双基要求,难度较低,学困生通过主观努力能够完成。

B.积极探索b类基础发展题。基础发展题是例题的变式和深化,或是学生在理解知识基础上的自编和自练,这类题允许学困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自主选择。

C.兴趣尝试c类发展题。发展题多为开放题,无固定解题策略或无固定答案。学困生通过直觉思维和实践操作,也会有所发现。

②改革作业评价方法

对学困生作业的整体评价一律使用优秀,即正确完成a类基础题的给优秀,做错订正仍给优秀。对多完成作业的加一些激励性评语。如“真棒”“这次作业和前次比,进步很大”“再努力一把,就成功了”。

2.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倾向,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困生学会学习。

(1)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前预习:指导学困生预习,首先要从自学课本开始,指导预习课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讲的是什么内容,题目怎么做,为什么是这样做,还可以怎样想。通过预习使学困生对新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知识有困难的地方学困生可注上记号,在课堂中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使学困生听课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

课后整理:要培养学困生先复习当天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2)学习方法的指导

操作方法的指导。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学困生尤其如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从直观学具入手,加强操作方法指导,让学困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有条理地展开思维。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指导学生通过剪、拼、看、想、说等过程指导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思考方法的指导。

学生肯于思考问题要靠教师的激发和调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思考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学会学习。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明确要找能被2 整除的数的特征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先写出一些能被2整除的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什么特征,最后归纳: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再通过枚举,确认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当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就放手让学困生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不但掌握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时还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

()以课余为转化的落脚点,对学困生进行重点落实。

在课堂上由于要完成比较紧张的教学任务,对学困生的帮助往往会觉得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地利用课外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学困生由于日积月累,往往已经落后了很多,转化学困生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以说转化学困生是一项系统工程了,教师在课余要通过一些有效策略,积极实施对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1.情感融合,与学困生成为朋友

学困生由于自己学习成绩差,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卑感,对老师比较疏远,甚至有提防心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多与孩子沟通,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把老师当成了朋友,他才会愿意接近你,才会愿意接受你,进而就会喜欢你上的课,同时也就提高这门课的学习成绩。

2.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我们承认学困生与优等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往往在优等生看来很容易理解的知识可能对学困生来说是不能攀登的高峰,如果我们以同一标准来要求学困生,就会使学困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的被边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贯彻新课程的精神,想为学困生所想,创造性地实行分层教学,特别是在课余要作为对学困生转化的重要延伸。

3.家校互通,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直接说明父母和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父母对子女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必要的补充。作为学困生,家庭教育往往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的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问;有的对孩子的教育过分地苛刻和严厉;有的又对孩子宠爱有加等等,要想对学困生的转化取得成功,家庭教育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作为老师要调整好心态,我们的转化工作,并不是要把所有学困生都转化成优等生和中等生,实践中也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目标的,我们追求的是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转化学困生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看到课堂上曾经的学困生现在能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老师和同学的表扬下带着满意的笑容坐下时;曾经的学困生在期末测评中得以优时,作为老师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常人无法体验到的,使我更加坚信转化工作的美好前景!只要真诚的付出,就会有满意的收获,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瑜伽.如何培养成功成才的孩子[M].甘肃文学出版社,24-25

[3]王建民、刘红云.破解新课改课堂教学N个密码[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附件:

    • 阅读(382)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