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课,“常”在何处
蔡成德公开课和家常课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公开课重在“惊艳”,就是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有高水平的表现。家常课重在“累积”,就是要常态化地,想尽办法让学生每节课的学习成果能不断叠加,形成持续生产力。
语文课的家常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就是写字要占一席之地。
尽管现在是电脑时代,但是写字依旧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小而言之,字迹的工整,美观,对于应试成绩影响极大。大而言之,书写水平,本身就是学生素养的一部分,是学生的门面。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写字训练呢?应该有五种形式:一是抄写,二是誊写,三是默写,四是听写,五是自主书写。
其中,抄写的主要内容,可以是词语,句子,语段,或者完整的诗歌、短文,还应包括板书。
誊写,主要是对草稿进行重抄。
默写,是凭着记忆写下相应的内容。
听写,是根据他人的朗读或者口述写。
从广义上说,上述四种写字训练,在写完之后都存在一个校对的问题。但是从环节上说,默写和听写,是一定需要校对的。
对于自主书写,包括答题和写作两大类,从文字的校对来说,虽然也需要,但是要求要低很多,准确的说,不能算是校对,应该说是修改。
这五种形式中,阅读课上,抄写、默写、听写以及自由书写,应该都是有其用武之地的。
具体来说,就是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留足学生抄写板书的时间,应该可以通过默写进行预习工作的检测,也可以通过听写来组织教学(陈钟樑先生执教《背影》就用得极其成功。听写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是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研究的。而且,听写对应的听记能力有助于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和速记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教师未必需要板书,完全可以通过口述让学生记录,而且学生养成这种记录习惯之后,对于同学的精彩发言,他们也就会养成随记的习惯。这样对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由书写,应该是绝大多数公开课都会用到的,包括仿写,自由写话,批注评点等等。但是对于书写本身的要求确实极少,大多数都是停留在内容与表达,并不含有写字训练的功能。所以,很多时候,时间来不及,就会变成“以说代写”。写并未落到实处。家常课,应该尽量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从学生提笔之时起,就应该明确的提出写字的要求,包括不得涂改、字迹清楚、字间距适当,大小适中等一系列的量化要求。
就家常课的书写训练来说,让学生上黑板板书,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方式,便于集体讲解与指导。
其次,就是背诵应该占有一定的分量。
一节阅读课结束,学生如果不能说上几句课文原句,不能运用课文中典雅书面语和经典句式进行表达,这堂应该是有缺憾的,至少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这样的。因为语言的积累,是语文阅读课的题中之义,也是汉语文思维真正形成的必备条件。
现在,很多课堂已经是书声琅琅,这确实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学生如果只是在课上这么读一下,下课之后,就再也不愿意拿起来,更别说能运用相关的语言,这种朗读的价值是被严重窄化的。教师教学一篇课文,心中应该很清楚,一节课之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大多数学生应该是能背、能用的,甚至是下课之后,转化为自己的日常口语。
所以各种形式的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帮助理解文本内涵,还要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涉及到积累,就必须要有反复,就必须要有后续。
最后,就是思维训练有前后相承。
人们总喜欢说,语文教学是没有明确的顺序,似乎从哪里开始都可以。其实这种说是经不起推敲。虽然,都现在为止,没有一种排序能得到大家的公认,但这不表明语文无序,只能说明,语文之序难找。难找,不等于没有。其他学科,虽然有序,其实各种排序之间,也是“彼此相轻”的。
语文教学应该有序,否则,小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形成就不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语文教学一定有序,否则,计算机模拟人工智能就不可能存在。只是由于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近乎黑箱,而计算人工智能是整体输入贮存,而不是渐进式。所以我们就无法清晰的判断出语言能力各要素之间的先后序列,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
就初中语文而言,总体的顺序应该是由“言”入,进而到“象”,最终入“境”。也就是说,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我们都可以按照“言”“象”“境”往前走。
具体来说,就是初始之时,教学的中心就是“因言会意”“因言得意”——就是重在通过对文本关键词、关键句的解读赏析去理解文意,积累词句。接着,教学的中心就要慢慢地渐进地像核心语段推移,通过核心语段的教学加上多向延伸,去理解文意,积累词句和语段。最后,逐步走到结构层面,在理解整篇文章“境的营造”中去理解文意,积累词句、语段和造境模式。
应该说,这条路径是路径是可行的。其实文本的意蕴的深浅,恰恰就是由“言”“象”“境”来体现的。仅仅理解了“言”对应的“意”,那叫字面意;理解了“象”对应的“意”,那就是“类型意”;理解了“境”对应的“意”,那才是真正的“语境意”。
由此可见,家常课,对老师来说,要求其实比公开课要高很多,因为他首先要学会精讲,只有这样才能腾出足够的时空给学生;其次,教师立足教学序列去选择教学内容,而不是一笔头生意;第三,教师要能对“累积”的途径,心中有数,他自身应该是完整的体验过“语言累积”全过程的。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语文学习者,而且是学有所悟的成功者。我们认为,公开课也无非是个例子。
希望通过学习一节公开课就能顿悟语文教学的真谛,或者从此就会教作文,那是不切实 际的。真正对学生的语文成长起着根本作用的是家常课。这就像吃饭,尽管酒宴很迷人,但没听说谁靠吃酒宴健康成长的。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听公开课呢?因为偶尔 吃一顿酒席,可以让我们学到许多好办法,帮助我们做好家常饭。就像我们昨天观摩金老师和肖老师的课,收获的不仅是感动和快乐,还有指导学生的金点子,这些 有助于我们改进家常课。我们在这里讨论“新思想,新探索,新课堂”,也是要在今天的教育背景下,寻觅作文教学家常课的新常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