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课 题
蜜蜂
年 级
三年级
课 时
第1课时
备 课 人
袁同舟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是法国作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的精神。 “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而在此意义上建构的个性化阅读是解读现代语文学习的神奇撬杆.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充分展开默读训练,语言感悟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文本所蕴含的精神,豁然享受语文之美。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蜜蜂、听说、辨认”等词语。
2.梳理清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体会表达中用词的准确。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法布尔的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一生总在忙,爱一百花乡。回来献一物,香甜胜过糖。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四课《蜜蜂》,走近这群可爱的小精灵。这篇作者是法布尔。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出示法布尔资料)
那么,课文主要讲了法布尔和蜜蜂之间的什么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的世界,探究一下蜜蜂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生字,纠正错误
3.教学生字词
(1)蜜蜂、辨认、阻力、跨进、包括、检查、超常、准确无误、沿途、陌生、大概、逆风
(2)多音字辨析
几乎、几个;尽管、尽力;闷热、闷闷不乐
4.这些多音字放到句子中,你还能读好吗?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5.仔细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我听说( ),于是做了一个( ),得出蜜蜂这种辨认方向的能力靠的不是( ),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6.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
法布尔做了一个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三、朗读感悟,明确实验过程
1.那他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呢?请圈画出文中的关键词句。
那么法布尔是如何验证这个实验的呢?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这个实验的过程,来说一说个实验步骤(也就是实验过程) (同桌互说)(请两位学生说)
我先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接着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然后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最后在蜜蜂背上做了白色记号,把蜜蜂放了。
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边说边圈出动词。
小结:法布尔把实验的过程写得多清楚啊,我们来一起把过程读一读。
2.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1)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在每一只小蜜蜂的背上做上记号呢?(为了证实飞回来的蜜蜂是他放出去的。所以在每只蜜蜂的背上都做上了白色的记号。)说得有道理,你们是从哪个句子里知道的?让我们也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2)法布尔可真仔细呀!那么除了在放飞的蜜蜂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法布尔还做了些什么呢?(法布尔还把蜜蜂放在纸袋里走了四里多路呢。法布尔还让自己的女儿在蜂窝旁边等着,这样就可以准确的知道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
是啊,做实验就得考虑细致周到,这样才科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起来感受法布尔科学的工作态度吧。
3.同学们看一看法布尔放飞的蜜蜂是在什么时候回到家的?用了多少时间?
“没等我跨进家门”的时候就已经飞回来了,说明了什么?
那么,我们看一看这两只蜜蜂用了多长时间?
既然已经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是否就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呢?为什么?不能,因为还不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
仅仅只有两只蜜蜂飞回来,是不能够得出结论的。其他的蜜蜂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至七自然段
4.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十五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
四、实验的结论
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自然界还有许多奥秘,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你们就会有很多的新发现。因此,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一个留心观察的人。
六、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木木的昆虫日记》
板书设计
14、蜜蜂
严谨 认真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