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的深度解读与教材的大概念设计 2024-09-08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国家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全国新教育实验副理事长 干国祥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3-08-08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我昨天整理 PPT的时候,先把2017年我在这里讲的讲座看了一下,避免就是重复,还好我这几年的一个研究领域跟前面的应该说有比较大的一个差异,但是话题还要从过去说起,在你的心目中语文是什么?我当年读书和教书的时候,给我的一个错觉,好像我们语文教育就是审美鉴赏的教学,有没有这种错觉,至少我有,因为我开始是教初中的,我本来一直在初中教书教了15年,好像语文教育就是把真善美赋予通过文本赋予给孩子,赋予给人,那么这个其实我是不舒服的,为什么?我不习惯任何被动的接受,哪怕你是好东西,所以后来的语文改革我很欣赏,为什么?发现另一个东西更加占比比较重了,或者说第一次出现了,现在叫思辨,现在叫思辨独行,以前叫审辨思维或者批判性思维的东西。那么现在是不是说语文教学就是审美加上审辩思维呢?我们一群人在2004年提出深度语文的时候,直接就提出两个概念,我们是初中,当时要提出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诗人的诗,诗意的诗,叫诗与诗,海德格尔的两个词。那么拉斯维克发现这就是今天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六大任务群中最重要的两块,尤其到了中学是绝对顶,就是最重要的两块。所以你可以发现你以为这些东西是新的吗?不是的,在敏感的语文工作者和理论者那里,其实从来就没变过,但是这样说的太容易了,没那么简单,审美鉴赏与审辨思维到底是怎么回事情?现在的一个课标中我们去操作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小偏差的,比如说它叫什么叫文学鉴赏和创意表达,那么面对的文学作品,我们只能跟文学介绍吗?这时候审辨思维就不要了吗?这怎么可能?所以事情是没那么简单的。

那么到底什么叫文本的解读呢?我们从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读什么?我小时候的老师告诉我,所以我们要找到作者的意思,作者的写作主旨,他的意图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错的,为什么?因为文章至少有如下几个层面的意思,故事的文本层面叫字面意思,而语篇语用层面也叫作者用这个文章想做什么,他以为想做什么,这是作者的意思。

但是整个历史上对这个文章其实有过不同的解释,你不能判定哪个解释是对的,所以要一个历史的理解。还有一个当下的存在程度,你决定你的理解的永远不是文章,也不是以前的解释,决定理解的永远是你本人。你的偏见是唯一的解释工具,你没有其他工具,所以你要获得一个更好的理解,更好的解释,你只要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引进其他声音跟自己碰撞,这就是语文学习理解的过程。

那么这种多种理解我们老师一般是没有经过好好审查的。前两年我的朋友兄弟韩军老师因为上《背影》,引发了中国语文教育界的一次大争吵,吵得个不亦乐乎。我看了他们的辩论之后,一方面为大家的这种求真精神点赞,厉害,个个都牛,正反两面都厉害,但是很遗憾,他们在文本解读的理论上还停留在非常古典的时代,他们认为文章有固定的意思,总有某个人能找到他唯一正确的意思。老师们这种理解是很古老的,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为什么?我告诉你,我们能获取正确的意义吗?老师们,你觉得你们能获得正确的意思吗?两种观点,一种叫能,一种叫不能,好,我们先存在。第二个,那么对于文本,我们没有读之前,我们指的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一种是很尊敬他的,还有一种文章要咋样?无非是篇文章,他可以跟他游戏,我可以欣赏他,我可以批判他。好,我们把这4个结合起来的话,你就发现4种态度,一种认为不能获取意识,但是要尊重他,一种因为能获取意识,要尊重文本,总认为不能获取正确的意思,我们就游戏创造新的意义,还有一种是文章就是有意思的,我读文章就是为了批判他,那么这就是4种那种,因为文章有固定的意思,我们要尊重文本的意思的叫保守的解释学。我们以前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的,我们现在好多语文工作者还持这样的观点,老师们对不起,在国际的基本的一个叫解释圈内,这种解释学是站不住脚的,它是没有任何证据的,就是说100多年前的哲学早就推翻了这一点,而且100多年没有改变过,可是我们居然还要人再相信这一点。好,这个不重要。那么另外人他是有意识的,但是我不赞同这个意思,要批判他,这个叫批判的解释学,你也可以叫做是解放的解释学,为什么通过批判让阅读者获得解放,他不被欺骗了,他不被制约了,这叫批判的解释学。那么一种结构主义的最新的一种叫什么呢?不能获取准确的意思。那么我们在阅读与跟阅读相关的写作中,我们要保持一种意义的不断的创造的过程,这是一种语言的游戏,我现在越来越往这个方向靠拢,我警惕这个方向,但自己免不了,谁也会把我往这个方向推。那么我以前是哪种,我以前是这一种,我们不能够获取文本确凿的意思,但是我们可以寻找最好的临时性共识,我今天的理解会被外来的我所推翻,但是现在我可以找到一个最好的,我们肯定进教室之前获得一个最好的解释,我的那篇论文就收在所谓的一个著名的文章集里,叫什么意思呢?就被大家高度认可的叫临时性共识,我创造了这么个词,但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临时性共识里面最重要的不是共识是什么?是临时,也就是要让意义保持不断的升值,它不断的升值。

保守解释学是还原原意,解放解释学或者批判解释学是揭穿文本的骗局,把文本思维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骗局。激进的解释学它是游戏要创新,而中庸的解释学或者辩证的解释学,他是认为文本与我们的关系是相互唤醒的,文本赋予我意义,我把文本的这个意思从他的沉睡之中拯救出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说的有点抽象了,我们马上来看这一个你很熟悉的一个案例。愚公移山,2005年,我的朋友郭初阳和我尊敬的老师钱梦龙,他们同台上了这一堂课,引发了一场大争论,这场大争论就是我们学愚公移山究竟在学什么?一种观点就是愚公移山,告诉我们人定胜天,意志至上,坚持到底的道理,对不对?这不就是我们当初读的读到的一个道理吗?钱梦龙老师就是把这一点讲得很生动,那堂课很好很精彩,钱老师真的是火候极深的老师,可惜当时的台上还有郭初阳,郭初阳他是批判的或者解放的解释学,他说移山不如搬家,愚公移山是一个虚构的谎言,相信这种谎言会把我们束缚在愚蠢之中,整个过程不是不出来告诉孩子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大家游戏的过程,但是它作为一个解读,它作为老师他事先已经获得了这样的一个解读,在没有读,自己老师是已经相信这一点了,课堂也实现了这一点,那堂课很厉害很犀利,它是彻底相反的两种,明显孩子的眼睛,孩子的精神状态是郭初阳老师的课上更胜一筹,为什么?

因为孩子的那种学习主体的批判的状态之下是最好的,是很好的,但是我听着我总感觉有点好像都有道理,我的习惯就是这样,另外的人有一种激进的解释学,本来就是语言的游戏,所以他们更热衷于去创造新的那些文章,比如说去追究愚公的媳妇们他们怎么想,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怎么看,然后我们来编一个新的愚公移山等等之类的,这就是语言的游戏,强调我利用这样的文本生成新的文本,而我中庸的解释学我就发现,当中国在讲愚公移山的时候,西方人在讲龟兔赛跑,他们是故事是一样的,什么样的一样的,都是傻的战胜了聪明的,坚持的战胜了快的,为啥?原来是当时生产力极度低下,聪明是无用的,聪明的作用很小,什么最有用?坚持到底最有用。谁能坚持不懈,谁将赢得胜利,而且这种精神代代传下来。比如说我们看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这种模式,杨康很聪明,他死了,郭靖很笨,但是他成了大侠,你看这不就是龟兔赛跑,这不就是愚公移山吗?但是金庸对他的小说满意吗?他马上发现不对,我这样写的话,我已经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方式上,所以他马上后面有一部小说,后面一部叫啥?是叫神雕侠侣,马上出来一个很聪明的也成了大侠的,对吧?就是杨康的儿子杨过,你看这就是文本的创造性游戏。
    所以老师们我不知道你以前在解文本解读的时候有没有这个意识,就你在用怎样的姿态读面对文本理解文本,包括教参,包括名家的解读,所有其他人的解读都是你的参考资料,最终的意愿你自己来裁决,你才是唯一的就是叫上课之前的决定者,而到了上课你要把决定权给谁,给孩子们,你要跟孩子们一起重新开始。如果我们看到了现场推翻了你预先的设定,那是最好的事情,对不对?但是你在上课之前必须计划,你必须准备,你要做出你的判断,你是否有这种意识?你有没有过这种意思?就你在用哪种姿态解读文本,理解文本,我们不需要我们一线老师成为文本解读专家,所有其他人的解读都可以作为你的材料,但是你要有态度,你要有基本的态度,基本的自知。也就是你要知道你习惯于站在怎样的一个角度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试验,你可以试一试你会怎么去看。这个是四年级的第七单元,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是他的重点。

        好,那么你要看这篇课内略读课文《挑山工》,你脑子中应该还有《挑山工》这篇课文,你现在怎么看?这篇课文怎么看?你现在是觉得挑山工的那种精神,你现在怎么看?你是古典的还是像过去一样那样批判的?你可以这样去理解对吧?好,老师们想我可能是一个各种套路都会玩的老师,那么你想我是怎么来上这一课的,所以第二个很重要了,从文本解读要到教材解读,也就是说文本解读仅仅只是第一步,这一步没你想的那么重要,教材解读才是至关重要的。

        为什么文本解读是前提,教材解读才是上课前的真正的工程。好,那么教材怎么解读它?就《挑山工》,我首先第一个问题,我们老师们是在教带着书名号的挑山工,还是带着引号的挑山工,叫带着书名号的挑山工,就是我要学的是那个文章,如果带着引号的挑山工,我要学的是什么?我要学的是挑山工那个人和那种精神,对不对?
这两者是不一样的,我们语文老师往往没有这个自觉,我经常会发现明明在语文教材中都加的是情理,都是书名号的,对不对?结果都变成了引号的,也就对文章的人都要进行分析。好,在大单元教学中一个课内自读课文,也就是略读课文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去理解它,你该怎么教这些问题。

       好,我们再回到这个单元教的究竟是什么?你看他说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去感受人物的品质,后面在语文园地中它进行了一种以孩子的口吻进行对这个大概念,记住在原来我们的语文统编教材中,现在的统编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一般就是大概念,它不仅出现在开头,还出现在最后的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而且还出现在每堂课的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二中,这说明什么?总分总结构强调,这就是大概念,整个单元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展开的,这句话是不是大概念?这句话本身不是大概念,这句话是对大概念的一种指向,什么是大概念,我们等会再来讨论为什么它不是大概念,究竟什么是大概念? 

但是你要理解大概念,要从这句话开始去入手,那么管你是什么样的解释学姿态的,你现在就乖乖的听话,该怎么做?教这一课你必须要讲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没得选择,他没得选择就不好教了吗?我把这个列出来之后,因为这个是默读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作者说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道理是否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找出这几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其中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这是课文的导读,也就是要求学生往这方面去学习。我直接把这段话拿出来,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的。那么现在我们这个道理已经拿出来了,你也读了,你明白不明白?大家都明白啥意思?好,ok我们不用学了,为什么?假如我们就是为了学这个道理的,我们就可以不学了,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不直接用这个道理,他为什么还要写另外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主要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另外的东西?这就是什么叫文学。文学作品它不是直接说道理的,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说话的,它打动人的不是道理,而是形象,所以我们要去课文中寻找的是形象而不是道理,找到了道理就是找错了,你要找到形象才找对了。

        这个形象是什么?是挑山工形象。一个怎样的挑山工,一个怎样的挑山工,那么怎么写出这样的一个挑山工呢?一个怎样的挑山工大家已经说出来,但是怎么去写出来,然后我们就要讨论,然后回到大概念,这个就叫什么?前面的精读课文中提供了大概念的模型。
薛校长所讲的定篇中和类篇中所确定的东西,现在要用到这里的用篇中,这是用篇,所以后面是就这种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这幅影像,然后我马上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然后呢,以上描写什么描写最重要?哪种描写可以省去而不影响人物形象?问一问,随便说说。接下来课文中还有哪些这个描写其实非常重要,学生马上找出来了,你也知道了什么描写总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侧面描写。跟其他人物与主角进行一个对比,或者比较衬托出主角的他的人物形象,而我们一找,随处可见这里拿游客和挑山工作比较,总是拿游客和挑山工作比较,通过侧面描写把它写出来,这是很多的。

       好,那么跳到后面的话,我们现在明白了,回到当初的一个叫本课的大问题,现在明白了,原来另外部分才是真正重要的,没有那些描写这篇课文形象就起不来,那么后面在回答这个问题,课堂上到这里来收集,你知道孩子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吗?
       孩子们得出了结论让你大吃一惊,孩子好像也并不怎么优秀,但是一种自由的对语言的游戏,那么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说挑山工的持之以恒的形象,我们要把它刻画出来,必须要用外貌描写,必须要用动作描写,必须要用肖像描写,唯有一种形象是可以省的。孩子们说出来了什么可以?是老师们猜猜是什么?语言描写。直接要学生说语言可以不要。最初被我们引入的挑山工讲的那段话可以不要。为什么?大家分析出来了挑山工的形象,他说出这段话来跟他的形象是矛盾的,这段话应该要作者说出,应该要别人说出,一个默默的坚持的人说这段话不好。就明白了我们怎么去刻画人物,怎么样是自相矛盾的。

       好,然后我当然加了个小尾巴,学生已经明白了,我跟他们讲,那么这里你会发现挑山工的外貌描写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告诉他们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红背心,如果他猜的是蓝背心咋办,学生知道应该改为红背心,但他说不出来。为什么?我说你好好想一想,为什么必须是红背心?下课。这不讨论下课其实就是任何一种文章都是匠心独韵的结果,在你漫不经心的地方其实是作者非常下力气的,这是一个语言文字的一种游戏。
       好,刚才已经讲到了就什么是大概念或者说语文要素,它作为单元教学的一个关键词,它跟现在的就是学习任务就一点都不矛盾的,完全不矛盾。你现在学习任务群依然是一个单元,需要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依然是大概念,但不一定是语文要素,不一定是语文要素。
       那么什么是大概念呢?大家已经听过理论了,尤其是刘辉教授的理论,但是我还要再简单的说一说,我们以往最初的教学,哪怕有单元,本质上都是单元教学,我们薛校长请我上课,我们上的都是单篇,对吧?我们做课案都是单篇,所以因为是单篇教学,解读是随意的,上午安子在讲的时候,他就爱怎么解读就怎么解读,我爱怎么解读就爱怎么解读,谁解读的一牛逼,所以就越厉害越名师对不对?我们比这个解读大赛,我这样不会上课的人靠着这个解读比较牛,也能够去忽悠别人,但是单篇教学是有知名生物的,谁都知道,所以需要变成单元教学,怎么个单元教学,不是一篇加一篇,单元教学就必须要让文章担当一个单元有超越单篇的东西,超越单篇的要统治单篇的是什么呢?它应该是什么?所以以前叫教材,只能够只有在单元教学中,我们才可以说我们现在是在用教材教什么,不是教知识,也不是教某个技能,教的是理解,用什么去理解,用教材教什么。那么我知道了以前我们最初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需要熟悉的知识掌握起来,这就是我最初的我读书的时候。好,我教书的时候改革了,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内容就比知识更重要了。好大概念告诉我们大概念和与之相关的表现性任务,也就是说学习任务群中的最主要的任务核心任务,它才是最重要。和大概念也好,表现性任务也好,都是为了理解,为了理解和表达的,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大概念一般会说它是由新手思维转到专家思维,这话说的太容易了,可问题是专家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专家总会发现不同的东西,你看有些专家一看我看到了啥,我看到文章的语法、文体、章法、修辞这些东西,这就是语文要素,所以这是大概念的a类,但是有些人我们上一次改革叫人文主题为核心的组建单,那个单也没错,我们就是要人文性的,往往会关注它的内容所涉及到的家庭亲情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它确实也可以作为大概念,为什么?这里边有很大的思维含量,你要进行思、辨、读、写,必须要有这种主题,语文要素是达不到思辨读写的效果,你只有这种主题才能够达到思辨读写的,所以他当然也可以是大概念,但是美国人说不,我们更关注的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或者教学过程中的他的组织、方法、策略、程序、互动这些东西,你看这就是所谓的策略单元,中国人重知识,美国人重策略,所以我们现在要策略单一。这也是,那么还有像我这种少数人,我比较喜欢哲学原理性的东西,原认知的东西,所以其实我们觉得还有一种身体以上的,在你脑子深处的那个东西,那叫什么?理解、解释、建构、解构原认知的东西,它也是一种大概念。
所以假如是我读书时候的任务群,那就是读读背背、抄、抄,我刚刚教书的任务群那就是练练练,那么现在的最核心的就是如何促成理解。

也就是说其实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直冲语文学习这件事情,语文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单从任何一个维度去建构整个语文系统,一定是仅仅从公共性语文知识、语文要素走是要风险的,仅仅像上一次改革都从人文主题来走,也是走不通的。从策略走也是走不通的,它应该是要专家们去研究出来以怎样的占比,中小学各以不同的占比去建构教材才是最好的。我们没有谁可以说在大量的实践之前已经拥有了答案,这个是实践研究出来的才行,但是已经告诉我们,也就说没有一种非常简单的大概念,统一的大概念,大概念怎么来的到哪里去,所以大概念其实是有一个向上理解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浪漫的从文章中渐渐明白了一个这里有相同的东西,这里有统一的东西,统一的东西都被你悟得了,你能够迁移到另外的文本中去了,这个就是大概念。我们从文本中提取到的几篇文章要一个统一的东西,主科教学要一个统一的魂,就是大概念。

你谦虚点叫他中概念小概念随你,反正他就是这个。但是我们的教材中不仅要人文主题与语文核心素养的矛盾冲突,还有另外的冲突,比如说有些文章是经典,有些文章是典型,有些文章只是材料,这就是刚才我们学校的叫什么?叫定篇、类篇和用篇。两个名词是叫英雄所见略同,我们都采用了三分打,就教材主要是这三类,那么大概念最主要的是典型,典型就是大概念直接用大概念去理解,最完美能够达到效果的叫典型。
那么大概念本身还不足以完美解决问题的,它其实往往就是经典,经典本身就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它不是工具。那么你大概对这种理解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我试试自己试着去用,把它扩展,把它迁移,把它习得这些文章就是材料,直接你拿来用的材料,所以我们要处理好这种关系。

一个单元中作为大概念主要是抓住典型,用在材料中,然后对经典要敬畏,不要轻易的用大概念把它抹杀,但不止于大概念来教学。

所以我们认为一个典型的学习一定是从误解开始的,而且学生的阅读一定是一种误解,有些老师可能读过我的课案,比较清楚的呈现出了这一点,比如说景阳冈武松打虎,武松为什么要去打虎?是不是他勇敢?这是我们的误读、错误。武僧根本不敢打虎,他以为山上没老虎才去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错还是孙悟空错?我们都觉得唐僧错了,孙悟空对的,但是你细读文本发现唐僧是对的,孙悟空才是错的。丑小鸭。丑小鸭为什么能变成白天鹅?老师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你就能够变成白天鹅的。
可是文本告诉我们的是,只要你是天鹅蛋,哪怕是你的养鸭场里也没有关系,就你爹娘最重要,跟你努力不努力没关系的,所以我们读书总会有一种误解,你的拼劲就导致了误解,老师的教学就要向学生提,像这些误解提出一个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其实也会引发出一个大概念,大概念就是解决误读、矫正误读的工具,通过这一矫正我们就找到法门了,好,然后用大概念指引的方向,那个词说指引的方向,用大概念去完成一个理解,实现一个顿悟。我明白了。原来不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不是因为他爸爸妈妈生的,而是因为这是个小说这是个童话小说,它只是象征着丑小鸭,这里的白天鹅都是人,人是没有蛋的,那蛋是什么?我们又要怎样的心?我们又要怎样的灵魂就会变成不同的人。我们要看鸭子的心就变鸭子,不屈的心才让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向美追求美的心才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不是说他爸爸妈妈是谁,这叫顿悟,这个顿悟之后不一样了,那么把这种东西迁移到另外的文本中去,他们最后能够以表现性任务来完成,证明他在这方面的理解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有种比较普遍的误解,以为最后的表现性任务一个单元的最后应该以写作收尾,错的,如果语文要素大专业是阅读的,就绝对不能够用写作来表现,阅读能力只能以阅读的表现任务来完成,不能转成写作,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能力。如果这么轻易搞的话,我们的语文教材构建的系统整体就崩溃了,教材是不完美,但是比我们老师拍着脑袋想一想还是要高一点的,但是专家们毕竟是专家,臭难民对吧?谁都有错误,但是不能够随便拍谁拍脑袋就全盘否定。那么老师还要对学生的表现任务进行一个评估,这就是教学。那么这个过程要误解到顿悟,再到迁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大概念在这里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发展理解需要教学,教师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最近发展区的本意,一个人怎么学都是有限的,但是老师的理解,同学的理解,尤其是老师的深度理解,是没有好的设计,将让孩子超越他的偏见,达到更高的理解。

关于理解,我因为去过去的两年里讲了很多关于理解的讲座,我往往用这张图开始,你看到三角形没,这个三角形有的吗?不存在的,三角形怎么来的?从三个残缺的云上区隔出一个黑的三角形,这是人类的心智本能。从一切的事物上我们一定要有因果,其实因果是不存在的,但是因果是人的存在方式,康德在这方面说的明明白白,康德已经说明白时间空间因果不是宇宙中存在的,存在在哪里?存在在人的认知里,康德哲学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所以这个就是人的生命,所以从人们说过的因果和意义中获取自己的因果意义,就是语文学。为什么用这句话,因为我后面的一个要讨论的单元,刚好跟这个有关。所以在一个优秀的卓越的伟大的语文老师,那他的课不可能只是读一读记一记就行了的,他一定是要孩子眼睛发光到最后迎来如此的顿悟感,这很重要,这是语文的尊严,没有这个的话,尊严叫语文的尊严就要丧失了。

神话单元,我昨天犹豫了很久,我用哪个案例呢?原则上所有每个任何一个单元的案例都可以,那么最熟的就是我第一个做的案例,为什么?因为我用两年时间,每次都用了一个多星期教学,所以我两年才完成这个单元的备课,所以我觉得值得跟老师们就分享一下,你看神话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奠基,所以我第一次第一年上课的时候,我就觉得用起因经过结果去教不对,这把神话的神秘给抹杀了,所以我必须要把神话上出神话来,我把教材给这偷偷的改了,课上的不错,还好,因为神话我要研究神话学,自己还是比较得意,但是心里不安。我能不能教材是这样的,我能不能自己弄一套,然后告诉老师们可以这样的,其实老师们想听的不是这个,老师们想听的是干老师,你怎么能够把从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去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呢?你能不能怎么这么做,达到好的理解,是不是?所以我第二年就完全修改了,从这里开始进行备课了。

我们来看一下,我首先分析了一下之后,这个单元确实都有因果模式,因为只要是叙事,只要是人的叙事,里面必然蕴含着这个起因经过结果的,一定要起因经过结果的。
    那么我们发现我在盘古开天辟地中找到了起因经过结果的常规模式,从精卫填海中找到了起因经过结果的缺失模式,从普罗米修斯盗火和女娲补天中找到了几件事情,几个起因经过结果复合模式,而且通过这一个单一的研究,我发现了我们教参上的诸多滑稽之处,什么滑稽?教参编写者经常把文章的开头叫做什么?起因,文章的开头不一定是起因,起因是逻辑学的,起因不一定放在前面的,起因是这件事情的缘起是什么,它决定于这是谁的事情。从不同的人的角度看,这件事情就有了不同的起因,所以你要弄明白谁的事情,谁的什么事情起因是什么,否则就乱了。

好,我们开始了。神话和起因经过结果有什么关系,或者是勉强撮合到一起吗?这是我给我自己的问题。后来也给了学生,后来我恍然大悟,神话这个东西跟另外的叙事不一样,他因为讲起因经过结果还很妙,为什么?神话是先有结果,结果在先去编造起因的故事叫神话。你看我给他一个新定义叫结果已经在了,我为他编造一个起因的叫什么?这就叫神话,现在我们知道这样的一个定义了。 

一个故事,它的起因经过结果,盘古开天辟地的结果是什么?这大概是我课堂上的课件上课不是这样的,我只是给你参考一下,大家猜一猜我出现的是什么?盘古开天辟地的结果是眼前的这个世界,眼前的整个世界就是盘开天辟地的结果。那么我们要问了这个结果它的起因是什么?这就是他的追问方式,这是结果,那么它的起因在哪里?是什么?这个绚烂的世界从哪里来?我们要去回答它。不同的回答就是不同的神话,不同的神话就是不同的民族,你选择了一个怎样的神话作为你的起因,你将对这个民族的生命所有生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很牛逼的地方语言的地方,所以盘古开天辟地的起因就是眼前世界的开端,那么它的开始应该这个是开始,他开始是不是起因,开始不是起因,那么我们去到底什么是起因,记住,开始就说明不是起因,起因是还没有开始必须开始的东西,所以这里的一个起因和开始是不一样的,所以经过的话开始的话它已经表示变化已经开始了,所以起因我们给它设定一个它是一个需要改变的状态。

好,那么经过变化的开始,这一系列的开始,然后它有一个经过包括变化的开始过程以及完成,而完成就带来了最终的结果。
我们找到了我们要去定义一个起因的话,就是他改变这个东西不合理,他要改变需要改变的状态,他是起因。或者有矛盾的状态,矛盾要解决吗?就是开一个好的起因经过结果,一定在起因中把矛盾给揭示出来,需要去突破的。我们现在知道了,那个混沌状态那个黑暗状态就是必须要打破的,混沌和黑暗虚无,这就是要改变的状态。

这样我们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盘古开天辟地这篇课文,我们对起因经过结果有了第一次认识,我们叫建模有了第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很幼稚很稚嫩,但是他抓住了关键,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关键叫起因是需要改变的状态,而不是开头。你要找到哪个状态是不稳定的,它是需要变化的。这个就是起因,其实掌握这点,我后来发现我们这个学生在用的过程之后掌握这点,他在叙事写文章以及理解文章上,他的理解力大大提升一截,为什么?因为他不能再去第几段第几段去寻找,他会去问一件事情,一定设定一个起因的写,作者一定给了他设定了一个状态的。其实在上课中还有很多,另外就是深层的东西,包括这个斧头从哪里来,包括说打破了之后光绕过来了,那么光从哪里来,我们知道中间的太阳月亮才是光的来源。那么接着这个光本来是从盘古的眼睛里射出来的,现在变成外壁就要光,光在哪里,难道外壁还有星球吗?我们课堂上都

会有一种这样的对话,但是这个都是课堂的深层,这个跟起因经过结果没关系,所以我们跳过主要的带了一点点,就是一个是创世纪的故事,一个是盘古的故事,你喜欢哪一个?孩子还是喜欢中国的故事,为啥?你喜欢哪个故事,你喜欢哪个神?因为他无私,他富有牺牲精神,所以你看就是人文主题,人文主题就神话对这个民族的塑造作用点一点就行了,这不是要学生掌握的,拔一拔,让学生不明觉厉ok就行了,不明觉厉就行了,你要弄明白的话还咋搞呢?
好,这里有些东西跳过,因此我们从这里就概括出了神话是人们依据现实存在的世界和生活,这个结果用超人方式想象出他们的起因和经过的特殊的故事。

那么我们要把这个运用到其他的课文,第二篇精卫填海,那么童话是安慰你的,神话是引导你的,它是不同的,因此精卫填海不是童话,它是神话,神话是回答我们最大的问题的,创世神话是回答天地万物人类从哪里来?祖先神话是告诉文化和工具从哪里来,而英雄神话是呈现出人的精神世界,这些都不重要的,我们为什么要先讲一讲?
因为我们要定义精卫填海究竟是什么神话。

备课的时候我先解读了,问一下老师们,精卫为什么要去填东海?故事的起因究竟是什么?你喜欢精卫吗?你赞同精卫的复仇精神吗?有人解说我不喜欢他,像神经病,谁被汽车撞了,我天天去撞车,这不是神经病是啥,即使这是起因被混淆被遗忘之后的后果,故事的意义因为丧失了起因,所以模糊了。核心问题,精卫溺水之后究竟做了怎样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极其重要的,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决定?最后一个问题,精卫填海有结果吗?精卫填海有没有结果,我先问一下老师们有没有?好像没有是吧?好,我们接着看,这是叫结果被遗忘之后,故事的意义就模糊。我这个上课都跳过去,我们就对照着我们的建模去寻找起因,我们找不到到底什么是起因。我们找来找去,只找到了一个有,我们有一般会解释成什么?不是游泳,是什么?游玩、是游戏,对吧?可问题是他会去游什么?他这时候会去游什么?好,我们从一个字开始帝,帝和不字很像,其实是绳子挂下来打个结表示祖先,说帝就是祖先的神级,接神级是接的是家族的族谱,上帝就是最高的,作为起点那个的绳结,所以每个部落都要一个上帝,那么皇帝肯定是一个祖先,怎样的一个祖先,你看他就是一个发明了弓弩的祖先。那么炎帝呢,同样的我们就知道了炎帝是两个火,我们中国有三个农业神,一个叫神农尝百草,一个是炎帝,后来最后一个是后稷,那么炎帝是刀耕火种的发明人,所以我们现在知道女娲的父亲炎帝是农业人是种田的,他们要刀耕火种。那么作为农业神的炎帝的小女儿,您觉得她每天的游戏内容会是什么?打猎部落的孩子玩打猎,农耕的部落的孩子玩什么?玩农耕。所以你想一想,当他在东海,所谓东海不是这个东海,指的是当年5000多年前,河南和河北地带还沉落在水中的那个部分叫东海。他看到海边广阔的泥地的时候,他会做什么?他就想这么辽阔的土地不是最肥沃最好的土地吗?你为什么不种了?我们继续要种,但是他们不知道一件事情,海浪会来的,所以就有了他淹死的故事。然后他做了一个决定,什么决定?现在大家知道了,什么决定?教学过程不用我讲,因为我讲的是文本解读与教材解读,然后我们就发现这是个英雄,这是个祖先神话,又是个英雄神话,他是悲剧精神,起因找到了,结果也找到了,我们马上找到了。 

这是我老家的照片。我父亲小时候经常去填海的,经常去填海的,太熟悉了,这个场景很熟悉,我们是炎帝的后人,我们也是精卫的后人,就是祖先神话。填海,中国人今天都在做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所以英雄神话并非所有的英雄,都会成功的,他失败了依然是英雄。

这个不重要,我要讲的是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当我们研究普罗米修斯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这个故事里,它有两个起因经过结果,一个是创世神话,它的起因是什么?是没有火的人类生活很糟糕,拥有火的人类生活,这是结果。中间就是经过,就是盗火。那么作为英雄神话,整个的盗火是起因,火本来是属于神的,你偷来了给人了,这是犯罪,所以盗火是起因,你看一篇文章从两个角度看,它的起因是不一样的,然后对他进行惩罚,他不服气要对抗,惩罚与对抗,这就是经过,最后的解放和解是结果,这个是英雄神话。
两个起因经过的分析,经过的分析就分析出其中的两个故事来,从一个故事宙斯为什么不阻止赫拉克勒斯去解救普拉米修斯,到小器的宙斯为什么不派神,从人类手中抢过火种。让我们去细读故事的时候,发现这是火代表着力量,代表着权力,所以大火其实就是大权力,大力量,神有火,人没火,这就是人的弱小,神的强大。所以要盗火,这是人的反叛,神要进行惩罚,但是最终神莫须人类拥有火,这是人与神的和解,人类的崛起,神权得到了维护。那么这样的比喻你还可以看到父母的、儿女的、政府的、个人的等等。

老师们我只用三篇就行了,不展开来了。我要说讲述的就是什么?讲述的你看起因经过结果我就要用一个起因经过结果,这个大概念指向的东西,在进行伟大文本的理解。
    最近两年就在做这件事情,无论第一语文要素多么枯燥多么单调,我一定要首先从这个角度成为理解文本的工具,完成这一步再看哪篇经典意犹未尽,我再想办法进行深化,这叫是忠于语文教材,但是要敢于在逐步进行超越,我认为大概念也好,以前的深度的或者以前的种种的,扎扎实实的简简单单的深度解读,其实都没错,大家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强调某个重要性,现在的学习任务群只是强调了孩子作为学习主体,如何去设计教学的重要性,不是对前面的彻底推翻,否则一个学科就无以占领。

所以老师们借着这次机会,我想跟老师们所说的是我们还要更重要的基本功,就一些基本的读书能力。因为一个语文老师的读书写作,那是我们的老本行,所以我在这里就借着机会提点希望,我们不要追着理论的脚步,忘记我们是实践者,不是理论,而是你才对你教室里的负最终的责任。以上只是我的偏见,我只是站在我的偏见提供一个样态供大家参考,供你批判。我们都是在各方声音中建构起自己的不当之处,请大家随时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