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做数学”微课程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在深化课程育人大背景下,以开发“做数学”微课程来实现数学课程育人导向势在必行。而开发“做数学”微课程的前提是课程资源的建设。因此,本文从“做数学”微课程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意义、内容及策略三方面入手,浅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发挥“做数学”微课程的育人功能,彰显“做数学”微课程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做数学”微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确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确定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要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核心素养,就必须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以此契机,我们开发了“做数学”微课程。“做数学”微课程是基于小学数学领域,以教材“动手做”、“你知道吗”为载体,适当补充拓展课外知识,将内容进行整合、开发和创编,引导学生运用材料和工具通过操作体验、数学实验、综合实践等动手动脑相协同的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小规模的短时课程。课程资源是为开展“做数学”微课程教学提供的有利条件和素材。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做数学”微课程课堂中尤为重要。
一、开发与利用“做数学”微课程的课程资源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深入,我国开始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标(2022年版)明确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以育人为导向,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为数学教学提供强有力支撑。而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纷纷尝试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然而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对课程资源的内涵理解有误。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课程资源是什么”,它是开发“做数学”微课程的课程资源的前提条件,有部分教师认知比较狭隘,认为课程资源就是教材。
第二,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不足。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部分教师认为利用教材上好一堂数学课就可以了,教师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基于以上课程资源开发出现的问题,我们学校的教师在开发“做数学”微课程的课程资源之前,先组织教师普及“做数学”微课程的课程资源的内涵及意义,让教师充分重视“做数学”微课程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认识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不仅能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还能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得到长足的进步。
二、确定“做数学”微课程的课程资源的形态
(一)“文本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文本资源不仅指教材内的课程资源,还有把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文本化。在开发文本资源时,教师可以筛选、梳理教材中有关的“做数学”的课程资源,如苏教版教材中的“做一做”、“你知道吗”、综合与实践等等。还可以从生活中挖掘、拓展与课内知识相关的“文本性”资源,如游戏活动、有趣的数学实验、生活现象等。教师通过构建“做数学”的“文本性”资源,让“做数学”微课程的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所以,在“做数学”教学实践中,将教材中的文本资源和拓展的课外资源“文本化”,建立“做数学”微课程的课程体系与结构,是开发“做数学”微课程的前提。
开发与利用“做数学”微课程的文本资源,可以让书本内外的知识成为学生“做数学”的载体或者是媒介。在“做数学”微课程的文本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课程的文本资源,让“做数学”微课程成为教材的重要补充,拓展与延伸。
(二)“工具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工具资源相较于文本资源更为外显。工具资源包括操作素材、测量素材、游戏素材、实验素材等。工具资源是学生“做数学”中的强力支撑,为数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开发工具资源的来源可以是学生的常用的学具,比如小棒、方块,也可以是学生生活中工具资源,或者是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自己制作工具。根据“做数学”微课程的文本资源,确定了需要的工具资源。文本资源为工具资源的开发提供思路、策略、路径。比如在教学“数与代数”领域中的认数、计算教学时,需要给学生提供外显的工具,如小棒、方块、正方体等,让学生通过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知识。在教学《升与毫升》这一度量属性的课时,需要教师准备好量杯、吸管、各种不同容量的容器。在学生测量容量时,依次给学生介绍工具的名称,并且要求学生对这些工具的操作要领、操作要求进行探究。在教学完《升和毫升》单元课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制作1升的容器。通过制作容器、标刻度等活动,使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开发“做数学”微课程的工具资源,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做数学”中要让学生发现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开发工具资源,不仅是为学生的学习做准备,同时开发工具资源也成为学生学习的过程。
三、制订“做数学”微课程的课程资源的策略
(一)立足课内,挖掘教材中有效的课程资源
根据“做数学”在“做”的方式、内容、程度与目标上的不同,可以把“做数学”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三类:指向感知理解的“操作体验类”,指向发现推理的“数学实验类”、指向问题解决的“综合实践类”。我们根据这三种实践样态筛选、梳理、选择教材的“文本性”资源,为“做数学”微课程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1.操作体验
“操作体验类”的“做数学”微课程是让学生在操做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我们把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中《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这堂课选入“做数学”微课程中。这节课是笔算除法的起始课,但也是学生学习时接受力教差的一节课。如果按照以往教师的教法教学竖式,那么学生会一头雾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本节课中需要让学生借助小棒来建构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2.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类”的课程是需要学生利用一定的工具,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抽象、归纳推理等过程去推导数学公式、建构数学概念、验证数学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课程理所应当地是通过“做”来习得数学知识。如《怎样滚得远》、《周期规律》、《可能性》等等。
3.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类”主要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实践课程。如度量课都可以作为“做数学”微课程的课程资源。如《时、分、秒》、《认识千米》、《克、千克、吨》等。
(二)延伸课外,挖掘生活中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新课标(2022年版)提出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取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的学习不是独立的,而应该与各学科融合,与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做数学”微课程的课程资源应选取生活中鲜活的、生动的与课内数学知识相关联的资源,或者是有趣的游戏活动,将其与课内知识相互映射。
一是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做数学”微课程的课程资源可以选取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结合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开设综合实践课《一碗米酒的前世今生》,把课内知识按比例分配与“老白酒”相结合,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访问亲自制作“老白酒”。教师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是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蕴含数学知识的游戏。“做数学”微课程就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例如,开设《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汉诺塔》、《九连环》等游戏课程资源,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操作探究活动,体会游戏中蕴含着大大的数学原理,使学生感受到游戏中也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三)借助网络,挖掘与时俱进的信息化课程资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走进日常教学之中。在更新迭代信息化教育大背景下,教师应该找到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要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潮流,尝试学习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软件。
“做数学”微课程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结合互联网思维,共享数字化课程资源,利用一切有用的数字化资源深化“做数学”微课程教学。例如,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有关“做数学”中需要的数学拓展知识穿插进课堂,如在《汉诺塔》课程中插入汉诺塔的来历和游玩规则。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展示立体图形,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可以通过绘图软件,向学生展示三维的立体图形,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点。通过挖掘信息化课程资源,不仅可以优化“做数学”的教学形式,还可以重新整合课程资源,使之运用于“做数学”微课程中。
总之,每位新时代的教师需要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开发与利用“做数学”微课程的课程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做数学”教学价值,深化素质教育,让“做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