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40~41页例1及练-练、第44页练习七第一题
[教材简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统计与概率显得十分重要。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根据数据进行交流,做出决策,初步具有随机的概念和概率的思想,已成为人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本课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积累分析和比较简单数据的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同时,也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打下基础。
[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填写统计表,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能依据所给的数据,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的直条。了解统计表、统计图的作用,并能对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能绘制条形统计图的直条,对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几
[教学准备]
课件、图表、课堂练习纸、米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样东西,家家户户都有,它是什么呢?(出谜)
我家有个窗,能摆桌上能挂墙,全家老少都喜欢,能演戏来能歌唱。(打一种电器)
一、创设情境,唤醒旧知
谈话:同学们,电视能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开阔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知识。老师调查了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看,这是老师收集数据。
问:你能一眼看出喜欢哪个电视节目的人最多吗?这就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
看,老师是用什么记录法对数据进行整理的?。表扬:真会观察,用“正”字记录法整理数据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知识。
二、认识统计表
1.填写数据
引导:一个“正”字代表几人?科普类的下一行填?6是怎样计算的?综艺类该填?喜欢动画类和体育类的人数是多少?
追问:把“正”字改写成数,这样看起来是不是更清楚了?
这里的6,15,12,13表示的是?(喜欢各类节目的人数)。
2.完善统计表
(1)节目类别
引导:现在老师也想给这四类电视节目取个名字,你认为可以叫什么?
指出: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在这里我们可以叫它节目类别。
(2)合计
问:参加本次调查的有多少人?怎么算?
指出:各项数据相加的和,叫合计,一般在表格前面。合计是多少?表示参与调查的共46人。
(3)标题和日期
这张表格我们可以给它取个名字。表格的标题,告诉别人统计的是什么。
在标题的右下角要写明制作表格的日期2023年10月(出示日期),告诉别人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叫“统计表”。
3.比一比
这张统计表和上面的调查记录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追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还知道了什么?
师:是的,这些都是从统计表内的数看出来的,把统计表请到黑板上。
三、认识条形统计图
1.初步认识
(1)直条长短表示
师:孩子们,统计表可以表示数据,用画图的形式也表示数据,一起看。这是一个长方形,它可不简单。
出表:给你4个数,你能否用4个长短不一的长方形来表示呢?它们的长短分别是什么样的?
是不是这样的4个长方形?科普类6人长方形直条是最短的,是吗?那综艺类15人的直条的长度是不是精确呢?我们请尺子来测量一下。
(2)精确测量
测量科普类6人:出示等分的尺,每一格都一模一样。有一个数字6,量谁?是不是刚好6格?
检验体育类13人:体育类13人的直条,应该从哪里量到哪里?(第1格到第13格)。
(3)认识纵轴
问:量完了,现在的这把尺子方不方便?
(4)认识横轴
(5)认识标题、日期、条形统计图
这是标题,在标题右下方写上日期。像这样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据的多少,叫条形统计图。
(6)读图优点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更直观形象、便于比较。
2.表、图对比,沟通联系
(1)相同点
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有哪些相同的部分组成?
(2)区别与联系
追问:如果要知道动画类有多少人,可以看哪个?如果要比较一下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多,可以看哪个方便?
四、图的变式对比
1.提出问题
把四年级两个班的数据制成了统计表,数据会发生什么变化?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指出:在制作条形统计图时,根据数据的不同选择“以一当几”,可以以一当三、五、十、百等等。
3.两图对比
在不同的统计图中,要先看纵轴上的一格代表几。在同一个统计图中,是可以根据直条的长短直接比的。
4.尝试画图
小组讨论,合理选择并在学习纸上画一画。然后小组展示交流不同的方法。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