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数学理解的核心,构建双向联系的课堂
江阴市长泾实验小学——贡继军
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第二批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培训活动,使得早已懒洋洋的我能够在这个炎炎夏日静下心来阅读、写作以及参加了导师特级教师包静娟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各项培育站活动,使我又有了当初渴望需求成长的那股冲劲。
在这即将过去的一个暑假中,我都在阅读学习《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也对理解的含义一直是模模糊糊,无法精确理解。而正在此时,包特为我们请来了南京大学的吕林海教授,为我们呈现一场精彩的讲座——《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心理与文化的视角》。听了吕教授的讲座,让我豁然开朗,就像匡主任在讲《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所说的,聚焦核心要素,我们在解释“数学理解”的时候,也是要聚焦核心要素的,而这个核心要素就是吕教授所提出的“联系”。
一、为联系而教,就是为理解而教
讲座一开始,吕教授就出了一个合理安排大小碉堡的数学题,由题目的答案的形状马上联系到了苯环的形状,借此很好的阐明了联系。吕教授又出示了兔子数列、对称、花瓣树叶的夹角与黄金分割的关系,再次呈现了联系。吕教授还列举了鸡兔同笼的例子,又一次例证了联系。三次例证,一次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一次是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次是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多次的例证,吕教授给我们展示了数学理解的本质——联系。他的这个解释,和匡主任的“注重认知结网,完善儿童的认知结构”的论点不谋而合。有了,他们的理论支持,给我们指明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进行为理解而教的方向。
二、追求更高层次的理解——文化理解
在讲座中,吕教授提出了理解的几个层次:经验性理解、形式化理解、结构化理解和文化感悟与理解。其中吕教授将文化感悟与理解放在了最高的层次,这与我们现在的教学现状还是有所差距的。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关注的比较多的还是前面三种理解,而比较忽视或者压根都没想到要把理解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听了吕教授关于文化理解的论点,我感到新颖独特且十分有道理,但是我们的教学之路任然是任重道远。可能,目前来说文化理解离我们的教学可能有一定的距离,是一个比较高的理解的层次,但是不能因为很难达到而置之无视,路是人走出来的,不是任何理论都是马上能够实施于实践中,我们只有在教学不断的渗透,不断的研究,相信一定会达到吕教授所说的文化理解的层面。
三、联系纵横,构建双向联系的课堂
吕教授认为:结构就是事物背后的规律和思想,在课堂中既要横向联系,又要纵向联系,构建双向联系的课堂。在课堂中,知识与知识之间要有联系,但更需要知识与思想进行联系。匡主任也提到了,透视思想方法,提升儿童的数学思维,一堂课,要有一个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其中。两位专家的见解又惊人的相似,又给我们指明在经后的课堂之中的方向。那就是,不光要使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让学生感受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方法。
四、多元表征,建立联系
吕教授认为,要从经验、知识、情感等多方面进行建立联系。建立联系与人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环境是可以改变人脑的。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以多种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来建立联系。也就我们常说的,要给学生感受到体会到一些基本活动经验,由基本活动经验来构建联系。
现在我们提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数学理解,在这其中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理解而教,我们的路还很漫长,但是路的尽头有一盏明灯在指引着我们,我坚信,朝着明亮的那一端走去,沿途的风景会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