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成员的观察、分析与分享(六)益智区:趣玩夹夹乐 2023-12-20
网站类目:在研项目

张莉(花幼)老师区域活动的观摩记录

——张小青名师工作室第五次研修活动

 

记录区域:趣玩夹夹乐

观察者:城幼    

          薛丹华

记录者:城幼    

 

记录内容:

 

游戏材料    

绿绿和青青一起把地垫拼装成2*3长方形样子,并把游戏材料摆成一排(一筐彩色瓶盖、两筐不同夹子、一筐细长圆木棍、一筐有小洞的扁长木片)。

 

材料的游戏价值:五筐游戏材料都是低结构材料,幼儿可玩性较大,且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完全能够满足两位幼儿同时游戏的需求。

 

幼儿的探索与学习 

绿绿和青青在一筐一筐的材料中无目的地翻动的时候,张老师帮助把游戏图示翻过来摆放,以便幼儿观察参考。

 

青青在一旁用夹子在一木片上夹成一排,绿绿趴在图示前仔细看了好一会,然后利用木棍和木片拼成十字竹蜻蜓的样子,插入地垫拼接的缝隙中,且小心调整直到垂直站稳。随后,用木片在顶端平面上左放一片、右放一片,力求保持平衡不掉落。绿绿除了探索木棍在缝隙垂直站立外,还把木片以不同角度斜插在地垫缝隙中,直至木片呈斜角的样子卡住不倒才松手。

 

一旁的青青虽然没有和绿绿有语言交流,但是他看到绿绿的操作后,把手里的一排夹子放回箩筐,开始模仿起绿绿的作品样子,也着手研究起木棍木片在地垫缝隙的垂直与平衡,随后又进行了夹子与木棍的组合作品在缝隙中站稳的探究。

 

物理空间的提供:纵观游戏环境和两位幼儿的目前较为零散的作品陈列,整个地垫围成的物理空间对于幼儿游戏的支持是比较充裕的。

图示的引导:绿绿为什么会想到利用缝隙进行游戏探究,原来众多图示的一角处有个小小的类似的作品,绿绿受到图示的启发开始了他今天的缝隙探究。

材料对幼儿游戏的支持:不论是木片材料还是木棍材料,它们的大小形状特性与地垫缝隙产生了可玩的互动可能性,绿绿正是观察且利用了这种特性,进行了缝隙与平衡的探究,平衡正是大班年龄段比较重要的一块科学探究内容。

同伴的互相学习:目前两位幼儿虽然没有语言交流,但是在观察同伴游戏的时候,青青受到新的启发,改变了自己原有的游戏方式,也开始了缝隙与平衡的探索。

 

教师的指导 

绿绿利用夹子与木棍的组合,尝试在地垫缝中站稳,几次无果后,他想利用瓶盖在其周围垒高而达成稳固效果。这时,张老师过来介入其中,问道:“你们搭的什么?”两位幼儿想了一下,才开始介绍自己搭的是什么。这时,原本毫无语言交流的两位幼儿打开了话匣子,不仅跟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还在老师离开后相互交流,商量其利用大夹子进行建构,还跟围观过来的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老师有效的游戏介入:第一次帮助翻转游戏图示,有效引发了绿绿的图示观察了今天的缝隙与平衡的探究;第二次开放式的游戏提问,帮助幼儿思考自己的搭建目标、帮助幼儿进行语言交流与表达。

老师的开放的游戏组织:尽管整个游戏中,老师只有两次游戏介入,但是其他时候老师也在远远地关注这边幼儿的游戏情况,在孩子与游戏环境、材料有效互动的情况下,有着自己合理的指导判断。幼儿的整个游戏氛围是宽松、开放、自主动的,从而也有助于幼儿从容、大胆、沉浸式的探究,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组助兴、独立性、坚持性、互学性的学习品质。

 

游戏建议

1. 价值研判,推进幼儿深度学习

基于幼儿现有的兴趣和大班幼儿能力发展需求,就如何推动幼儿深入今天的游戏探究进行师幼讨论和价值研判,例如挖掘这方面学科领域有价值的内容、激发幼儿更多的交往互学以及其他方面的学习品质的提升。

2. 调整材料,有侧重点地进行引导

根据幼儿探究兴趣和教师指导目的,微调或丰富更多有关缝隙的序列化材料,为幼儿搭建经验提升的脚手架,更多地激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而促进学习。

3. 环境支持,提供留白处分享与推广游戏探究

可提供留白环境,让幼儿有做探究计划或者表征记录的空间,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探究过程,促进同伴间思维碰撞和相互学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