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朵花开
“愿你走过的所有弯路,最后都能成为美丽的彩虹”,“你永远可以相信小林老师的治愈能力。”这样的句子在《等一朵花开》里随处可见,这是一本看着可以不自觉地笑出声来的书。虽没有大部头的名著来的深刻,但是却足以帮助我们找回丢失了的自己。
几乎每一篇都有作者自己画的插画,自己配图的文字。语言真实幽默,配图简洁自然。例如“烦恼像根葱,往里一看全是空。”“花一样的年华,你却活成了多肉植物”。“世界上最好的化妆品就是发自内心的快乐。”等等。温暖,接地气是这本书最深刻的底色。
“可不可以陪我长大,而不是教我长大。”翻开书的第一页这句话让我瞬间共情。这应该是儿时的我们最想对父母说的话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我们寄予厚望,这种心情我们理应理解,但是在小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希望父母可以陪我一起笑,一起哭。在我静静地观察蜘蛛结网的时候,我多么希望父母可以过来,和我一起感叹如此幼小的生命却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是冷冰冰地说:“别干这无聊的事情,有空读些有意义的书。”少些说教,多些陪伴体谅,或许有不一样的结果。
记得刚接班时遇到的一个小李,未见其人先闻其名,“你要好好关注这个孩子,小学里……”同事们善意的提醒。一次,他去食堂很晚,同桌的孩子已经在整理餐具了,他一阵歇斯底里后气冲冲地跑到教学楼。值日的孩子告诉了我这个情况,我急忙到处去教室里找他,中午,大家都在做数学,只有他一个人趴在课桌上。我走过去悄悄拍拍他,把他喊了出来。
回到办公室,我拿出小零食,泡了一桶面,让他坐在了我面前。
“怎么啦?有什么特殊情况,去食堂完晚了?”
“老师,没什么时,就是肚子疼,去了厕所。”
“哦,人有三急,没事,下次可以给同学说下,让他们留好你的,不要收拾掉。”
“嗯。”他低头不说话,情绪很平静。
我小小松了一口气,我把面推到他眼前:“没吃饭,现在饿了吧,吃点面垫垫饥。”
他埋头吃了起来,“老师,你以前听说过我吗?”小李突然抬头看着我。
看着他黑白分明的双目,一个善意的谎言浮出水面,我轻轻地摇了摇头。
也许是因为无聊,也许是因为孩童没有芥蒂的真诚,又或许是因为想获得一定的评价,他的嘴巴张张合合,蹦出来的是小学时的人、小学时的故事、小学时的心情。他说完,眯起那双眼定定地看我。
我停了一顿,说:“谢谢你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以前的你,接下来的日子里,就让我通过你的行动来认识现在新的你吧!”
他看了看我,没有说话,埋头吃面。吃完起身,鞠了一躬,回去了。
此后我看见他在慢慢地学习,一点点进步着。虽有反复,但每次犯错的周期拉长了;虽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事后会反思自己,会尝试着控制情绪。还会殷勤地追问对其表现的点评,虽常因违规行为惨遭扣分,但会积极主动地通过课堂举手回答问题、参加班级活动来让积分“反负为正”。
每一个人都有缺点,但人因闪光点而可贵,陪着孩子长大,走过弯路,唤起向上的信心,应该从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开始,同时,为了真诚地做到悦纳、尊重、赏识,作为班主任的我,更是必须看见孩子们的努力和进步,做一名爱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