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镇西老师之《教育的智慧》有感 2023-09-27
网站类目:在研项目

繁忙的教学工作随着中考的结束而暂告一段落了,于我来说,假期往往是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的最好时期。当然,阅读经典提升自我素养是我假期的必做事之一。暑假,我认真研读了李镇西的著作《教育的智慧》。

《教育的智慧》是李镇西老师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示了他在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曾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其中既有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又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我很佩服李老师的是,他从进入教育这个行业的第一天开始就做了一个有心人,有心教书,有心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有心搜集与教育有关的每一个案例故事。

正是这样一个有心的人做出了成绩,收获了成果。李老师在他书中穿插的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的教育情怀的诗意表达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作为教师,以真诚的情感去面对我们的学生,这是作为教师的必备素养。

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这一件件小事,李老师做得是如此自然,全是源于他对学生的真诚,把学生当成朋友当成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的亲人。每一个真诚的人,每一位内心充满爱的教师,都会热心于每一件于学生成长有益的事。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问题学生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我会更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以自己的最大活力去激起学生的最大潜力。

“好的标准不是一个广义上的标准,而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性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后来霍懋征等名师也说过类似的话。说实在的,提到这句话,不少老师定是一肚子苦水,一阵子牢骚,我也不例外。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李镇西认为“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

“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时;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广义上的标准,而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性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李镇西老师的解释让我茅塞顿开,让我对于学生的优秀与进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从单纯的以成绩论英雄,论成败,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做人,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出发点来看待、教育每一位学生,让我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是快乐的,才是平和的。

感谢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智慧》,我的众多的教育困惑得到了解答。在新的教育征程上,我会更有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我会更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以自己的最大活力去激起学生的最大潜力。

培根说过,“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当你用“平视、动态”的眼光去欣赏学生,便会有一片温馨、信任的阳光洒向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能感受到尊重、理解和爱;当你用“平视、动态”的眼光去欣赏学生,同样也会有一片温馨、信任的阳光洒向你自已的心灵,使你感受到平静、希望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