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律的掌舵人 2023-09-26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德育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九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已选用 资源内容:

主题班会题目、背景目标准备

班会题目

“自律”的掌舵人

——初三1)班“自律”教育主题班会

江阴敔山湾实验学校   周莉萍

背景分析

1. 学情分析

初三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加之疫情的影响,懒散懈怠不够“自律”的现象普遍存在。进入初三,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想要通过初三一年的冲刺,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但是有了目标,缺乏自律,就不能把目标有效转化为日常行动只追求形式自律“伪自律”,只会让目标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鉴于此,我在初三新学期之初设计了‘自律’的掌舵人”的主题教育班会。此次班会通过对初三学生进行“自律”内涵的引导,帮助其树立自律精神通过对“自律”行为的追寻,引领其践行自律精神通过对“自律”阻力的认知,培养其克服困难的意志。

2. 主题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德育工作要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四自是对所有学校的普遍要求,对每个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自律精神的塑造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冲破他律束缚,更需要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化为个体的自觉、自为的行动。《中小学生守则》第七条中也明确提出了“自强自律健身心”的要求。

班会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猜一猜游戏、故事分享等活动,激发学生地活动兴趣通过“我是演说家”等活动,唤醒学生的自律意识使学生明晰自律精神内涵。

2.情感目标:通过Ted演讲,生动形象地引发了学生对不自律行为的思考通过“人猴“对话,让学生清楚了解了“伪自律”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3.行为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棉花糖”实验,使学生懂得自律的基本表现行为是延迟满足;通过辨析“自律和自由”的关系以及预设修炼自律品质的阻力,使学生能够把自律精神自觉落实到具体的学习生活中。

班会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易烊千玺”资料、搜集“自律”的名人名言警句

教师准备:选拔筹备组成员、搜索下载“自律”的图片、视频资料

班会设计

扬帆:分享故事,检索“自律关键词”

启航:思想实验,探照“自律绊脚石”

破浪:情景推演,增强“自律动力源”

远行:化解阻力,掌舵“自律新征程”

班会过程

环节一  扬帆:分享故事,检索“自律关键词”

导入:

播放视频:放假第一天出场方式,引出何为自律。

百度百科:

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一)小小游戏——“猜猜他是谁” 

             彭于晏;易烊千玺

 

(二)分享故事——“我是演说家”

分组交流《我眼中的易烊千玺》

(三)观看视频——《奇迹笨小孩》

教师小结: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笨小孩也能创造奇迹。当我们把无数个心中的“算了吧”变为咬咬牙的坚持,当我们把苦行僧式的努力变为心中的热爱,我们也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

【设计意图】通过“我是演说家”的活动,激发了学生了解彭于晏“易烊千玺”这两位偶像人物经历的好奇心,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偶像光鲜背后的自律精神,明确自律的内涵和自律带来的益处。

环节二  启航:思想实验,探照“自律绊脚石”

(一)TED演讲——解锁“及时行乐猴”

图片解析:《每个人的大脑里都住着一只及时行乐的猴子》

(二)情境假设——推演“人猴”对话录

假如你是一个特别爱吃棉花糖的小孩,你的面前放着一颗棉花糖,实验者告诉你,如果你等待15分钟,你将得到两颗棉花糖作为奖励。面对眼前香甜的触手可及的棉花糖,你如何与脑海里的那只上蹿下跳的猴子抢夺掌控权? 请写下你脑海里“两个自我”的对话日记。

预设:

冲动的我已经等待很长时间了;谁能抗拒美食呢 ;棉花糖一定很好吃

理智的我我想吃但是我不能吃;我还需要坚持几分钟;我想多吃一颗棉花糖

(三)秘密探寻——揭示“伪自律”假象

1.自我合理化

自我合理化是对自己某一行为进行自我合理化的解释,去接受当时的状况,寻求内心暂时安定的归因方式。 

分享老师的减肥故事:努力5分钟,躺尸2小时

2.虚假希望综合征

计划多于行动。还没有做出实质性的努力,却幻想自己成功或者努力的样子,来降低内心焦虑得到满足感的心理状态。比如,兴致勃勃写下了学习计划,却不行动,只是空想自己努力学习后取得的巨大进步。

 

思考:你离学霸有多远?

教师小结:“人性本懒”,每个人的大脑里住着两个自我,自律就是理性的自我与懒惰的自我的博弈。如果你制定了学习计划,那么请行动起来,明日复明日,行动比口号更有效。

【设计意图】通过图解“及时行乐猴”的活动,形象生动地阐释了不自律行为背后的本质原因,帮助学生识别“伪自律”的外在表现,使学生认识到行动才是实现自律人生的唯一途径。

环节三  破浪:延迟满足,增强“自律动力源”

(一)心理实验——棉花糖实验的启示视频)

实验者在每个孩子面前的桌上都放了一块棉花糖,并且告诉孩子们,“他需要离开房间15分钟,等他回来时,如果棉花糖还在桌上,那他就会再给孩子一块棉花糖,作为奖励。结果是,每三位孩子中就有两位吃了棉花糖,有的孩子在房门关上后几秒钟就迫不及待地吃掉了,有的等了一分钟、有的等了五分钟、有的甚至等了十三分钟。而1/3没有吃的孩子,他们会看着棉花糖,不断往后推,甚至舔上一口,或者通过唱歌、踢桌子、闭眼睛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14年后,他找到了当年参与棉花糖实验的孩子进行了后续调查,他发现当年可以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普遍“更具有竞争力”,可以进入更好的大学。

实验启示:改及时行乐为延迟满足

(二)搜寻记忆——自律是相信“延迟”能“满足”

1. “棉花糖里的乾坤

“棉花糖实验”中忍住没吃的那些小孩,是因为他们坚信等待可以让他们获得“双倍的棉花糖”。其实“棉花糖”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双倍的棉花糖”它代表着我们还不曾得到但始终坚信可以牺牲当下的利益,通过自律,在未来可以收获更好的结果。让我们闭上眼睛,打开尘封的记忆之门,寻找我们记忆里的自律的高光时刻。

2. 记忆里的高光时刻

哪些事让自己自律了很长一段时间,并说说当时坚持的理由。

自律的事

理由

坚持每天早睡早起

是因为我坚信良好的作息能让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三)思辨论坛——自律和自由

1.交流论题:有人说,自律就是放弃自由,你赞同吗?(风筝和线)

预设:自律即自由。

2.教师引导:哲学家康德: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教师小结:人不自律=猴。人之所以是人,有别于一般动物,是因为我们除了吃吃睡睡玩玩之外,还有更高级的目标和追求。为此我们能够用理性克服人性中贪图享乐的弱点,因为在皮囊之下我们还有更高级的追求和更广阔的人生。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自律往事,让学生重拾自律的信心;通过思考“自律和自由”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自律即自由。自由不是随心所以真正的自由是只有通过自律,克制眼前的欲望,才能达到更长远的满足。

环节四  远行:化解阻力,掌舵“自律新征程”

(一)掌舵航向——你的自律我见证

1.播放视频:撒贝宁《自律的层级》

 

悟空的自律VS唐僧的自律

预设:

形式上的他律

      灵魂里的觉悟

思考:你在自律的哪一级?

 

(二) 乘风破浪——制定自律“航线图”

1.在路线图上写出实现自律可能会出现的阻力并思考如何化解?

预设:  1)缺乏目标——制定清晰具体可实现的目标

2)习惯拖延——行动即开始和拖延君说再见

3)害怕失败——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练习

 

2.粘贴格言:一起见证我的自律

我的自律是……

预设:我的自律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我的自律是每周进行错题回顾。

      我的自律是自修课坚决不讲话。

 

(三)看图说话——少有人走的路

 

教师小结:向上的路,其实并不拥挤。拥挤是因为,大部分人选择了安逸。不自律的人,会在泥潭挣扎;自律的人,会顶峰相见;初三,是我们初中生涯最关键的一年,用自律约束自己的言行,用自律成就更好的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制定自律“航线图”,让学生明确自律行为的背后需要坚定目标、改掉拖延,接受失败,从而让学生深刻认知,只有具备克服重重阻力的决心和意志,才能真正让自己具备自律精神,从而真正掌舵自己的青春航向。

班主任小结: 

不受自律的苦,就受平庸的罪。撕掉“懒散”的标签,坚定你的目标,改掉你的拖延,不惧失败,不负青春。老师坚信,你每一次自律,终将迎来像彭于晏般的帅气蜕变,你的每一次自律,终将创造属于你的青春奇迹

 

班会后延伸活动

 

 

1.填写我的自律养成卡,粘贴在班级文化墙

2.对照表格,自律自身言行,全班同学一起见

3.班级投票评选班级“自律之王”,颁发小皇冠

 

班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