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存在
——读朱永新《教育,让梦想成真》有感
江阴中等专业学校霞客校区 沈 颖
网上有一个关于世界人均读书量国家的排名:俄罗斯人均55本,德国人均47本,日本人均40本,法国人均14本,韩国人均11本。目前全世界人均阅读量最多的是犹太人,人均达到惊人的64本,但是中国呢?2018年底,阿里巴巴发布了2018年中国人读书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人均阅读量增加了一本书,达到5.5本纸质书——中国人均阅读量少的可怜。
朱永新老师在《教育,让梦想成真》这本书中提到,“阅读,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路径”。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如果教师不去阅读,根本无法应对日益严格的教学要求,教师只有多阅读多学习,“才能拥有复活知识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掌握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技能,才能让学生拥有创造新知识的本领”。
但是,面对浩渺的书海,尤其是现在每年增加的新书都够一个人读一辈子的情况下,老师如何阅读才能吸收更多知识呢?
一、学习快速阅读法
老师如果想多阅读,首先要学会速读。一方面可以通过多读多看提升阅读速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快速提升。那么,如何刻意练习提升呢?
借助手部动作提升。
具体怎么做呢?
1.把手舒适的放在页面上
2.按照图示轨迹移动中指指尖
3.在距离各行文字边缘约1/3处,开始和停止指尖的水平移动
4.指尖方向往返一次捕捉三行文字信息
5.跟上手的移动速度
6.不要关注手部动作本身: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阅读上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略读,比如在了解书籍梗概,或者回顾书籍内容时。这种方法强调在自然、专注的状态下,借助手指的引导一目三行的阅读。
为什么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呢?
一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手指移动的速度,可以提升浏览的速度;二是通过手指的引导将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专注于当下,较好的避免的回读;三是一目三行正好是人眼范围可以集中的宽度。虽然有人可以一目三行,但是大部分人做不到,即使眼睛可以浏览到这么多,但是不能理解这么多。
相信很多略读的小伙伴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没有手部动作的协助,只是眼睛扫视,一方面虽然范围扩大了,但是内容理解上却差了很多,而且经常会出现回读的现象,甚至有的人浏览晚了,却不知道看到的是什么内容——目光扫到心却未知。
这种S型略读方,简单而实用,适合所有想提升略读方法的人。
正常阅读只要中指指尖放在书页的中间垂直移动即可,只关注每一行的内容即可。
二、多问为什么
首先,在读书之前就先问,我什么读这本书,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有带着问题阅读,目标明确,重点明晰,读书才会有收获,否则,很可能读了就只是读了,转瞬可能就忘记了。
不仅读之前需要问,读的过程中也需要问。具体问什么呢?八个字“前因后果,适用边界”,这八个字代表八个维度。
前因后果就是从从知识点本身思考。
前车之鉴:这个知识为什么对我很重要?
相因相生:作者提出这个观点用了哪些假设,他是如何去验证假设的?
以观后效:如果我这么做,对我的好处是什么?
自食其果:如果我不这么做,会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
适用边界是从知识延伸开来思考的。
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
使用条件:做这件事需要哪些条件?什么情况下这个方法是不适用的?
旁敲边鼓:以前见过这类信息吗?和它的区别是哪些?
楚河汉界: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相类的信息,和这个消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
多问为什么,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力,还能提升辨别力,乃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作为老师,必须阅读,必须养成阅读一辈子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