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学: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
——江阴市毛新薇名师工作室与文林中心小学联合教研活动
秋风浅浅,暖阳倾泻。2022年11月10日下午,江阴市毛新薇名师工作室与文林中心小学开展主题为“做数学——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的联合教研活动。
一、课堂实践
首先由文林中心小学的徐莉芳老师执教《认识几分之一》,这是一节操作体验课。徐老师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用语言表达,用手操作,用心去感悟、体验,学生在多次折、涂、写、说中深刻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符号意识等核心素养得到充分的培养。
其次是由文林中心小学的庄慧老师执教《可能性》,这是一节数学实验课。庄老师以数学实验活动贯穿整课,使学生在摸球、摸牌活动中思考、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初步感知了解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实验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悟、做、类、造”四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与探索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课堂评价
徐霞客实验小学的诸俐霞老师和河塘中心小学的王红新教导分别对两节课做了评价。
诸诸俐霞老师认为,在《认识几分之一》一课中,徐老师细致讲解1/2的意义和书写;通过折、涂、写,使学生更具象地描述和感受1/2的意义;留给学生足够时间动手操作、上台展示,使学生对几分之一的大小和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男女生游戏PK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使学生明确1/4的含义。
王红新教导点评了《可能性》一课,王教导认为,庄老师借助活动,体会随机现象;借助活动,发展分析推理能力;借助活动,培养科学精神。同时她还指出:可能性相等是难点,让学生体会偶然中的必然。
三、学科报告
最后,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的毛新薇副校长分享了《做数学: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的实证研究》学科报告。毛校长从教育研究的三个视角:飞鸟之眼、蜻蜓之眼与蚂蚁之眼即宏观、中观与微观作为引子,向大家阐述了开展“做数学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的实证研究”的缘由及价值。毛校长以自己的实践经验,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从道习题、一节课、一次测试入手,来开展实证研究。毛校长的讲座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温度,为我们接下来开展实证研究指明了方向。
四、学员心得
每次的研修活动总是充实而短暂,老师们对 “做数学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的实证研究”
有了新的认识,带给老师们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今天有幸聆听了徐莉芳和庄慧两位老师的“做数学”精彩课例,收获颇多。徐老师的《认识几分之一》是一节操作体验型课,有个操作环节设计相当好,就是折出二分之一后第二次操作并没有按常规的设计找四分之一,而是找图形的几分之一。这样的设计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有独立的思考,不是被动的成为“做”的机器,答案是开放的,体验和理解几分之一就更丰富;个人有个小小建议就是认识了几分之一的意义后,可否增设一环节理解:谁的几分之一,这可以为以后高年级学习分数应用题做好知识铺垫。庄老师的《可能性》是一节数学实验课,每次实验活动指向明确,有实验感悟、实验推理、实验验证等,尤其在最后一个装球环节“假如有一个无限大的袋子”,这一细节处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直观视觉下放大冲突,激发思考推理,促进对可能性大小的决定性因素的深刻理解。最后毛校的讲座又为我们“做数学”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从一个个“实证研究”的案例中深受启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接地气的研究型教师。——峭岐 缪徐雅
今天聆听了徐老师和庄老师的两节数学课,收获满满。《认识分数》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听着很舒服,徐老师循循善诱,细致入微。特别是二分之一这个分数的出现到它的读写,徐老师都是鼓励孩子们大胆猜想,并且从分数的本质特征进行引导,而不是直接告知,这样孩子们不仅知道了分数为什么这样读写,还从本质上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样的课堂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学习是主动的。庄老师执教的《可能性》是一节数学实验课,庄老师设计了多个实验活动,每个实验活动都是目标明确。特别是摸牌游戏这一环节,通过变换扑克牌 ,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可能性的大小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从大到小,从有到无。最后毛校长的讲座又为我们以后的“做数学”研究进行了方法指导。——徐霞客 范丽雅
每次参加工作室的研讨,每次都是心潮澎湃,收获颇多。毛校的讲座接地气,又符合我们的实际教学,操作起来易上手,为我后续撰写实证型论文指引了方向。今天非常感谢徐老师和庄老师呈现的两堂关于“做数学”不同样态的课例,徐老师的《认识几分之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创造出更多的分数,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知。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经历了分数的形成过程,体会到了参与的快乐,创造的愉悦。很喜欢徐老师设计的趣味游戏,好玩,有趣皆精彩。庄老师的《可能性》用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经历”可能性,建立确定与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概念。拓展练习时,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动手设计放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对可能性的体验,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周庄 陈晓旭
今天听了徐老师和庄老师的两堂实验课,体会到了两位老师课堂钻研能力,徐老师通过折一折,辩一辩的方式让孩子动手动脑充分理解了不通样态下的二分之一,再自然的引申到几分之一。庄老师通过活动贯穿全课,让孩子明白了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并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可能性”,非常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三会”。 ——敔山湾 吴飞
我今天非常高兴到文林中心小学去学习两位老师认真“做数学”的数学课。徐老师在让学生认识1/2的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的方式,丰富了学生脑海中1/2的表象,让学生对1/2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1/2个蛋糕上。学生在认识1/2的基础上,再做几分之一就找到了非常多的几分之一。徐老师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非常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对折, 产生了不同的几分之一。学生对几分之一的大小和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只是在对折的过程当中,对于单数份数的分数就不太容易出现。所以如果游戏环节换成单数分数的几分之一可能让孩子对几分之一的认识更丰富一些。两位老师用希沃白板做的课件也让人耳目一新,让我由衷的想自己也尝试做一做这样的课件,给孩子创造更多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毛校的“做实证研究”的讲座也让我理解到做数学其实可以从一道习题或一节课开始探究,更接近我们的教学日常。对于以后课堂的研究方向和练习的研究方向也有了新的指向。对于我以后如何去写文章也有了一定的指向。——徐霞客 诸俐霞
每一次研习都是一次成长,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我相信,只要我们满怀研究的热忱,且思且行,一定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