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蜗牛也应该有梦想 》 2022-04-11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德育 资源类别:读后感 资源年级:八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余家宇工作室成员周莉萍读后感

蜗牛也应该有梦想

——成长,需要我们回到“学习的常识”

敔山湾实验学校 周莉萍

窦桂梅老师说,成长,需要我们回到“学习的常识”。什么是学习的常识呢?

“铅笔的故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第一,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第二,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第三,不要过于执著,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第四,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第五,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你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这个铅笔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前不久读的《傅雷家书》。傅雷的儿子傅聪写信回家说,自己在钢琴表演赛中,因紧张的缘故,表现失常,导致成绩没有预期的理想。傅雷回信说,自己重伤风,新开始的“巴尔扎克”一天只能翻译二三页,就如蜗牛爬山一样。傅雷借自己的事,告诉儿子,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竭尽所能便好。哪怕像蜗牛那样,“爬到山顶”的梦想似乎遥不可及,但竭尽所能努力“攀爬”便好。

蜗牛和铅笔,都是渺小得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可是,铅笔有铅笔的价值,蜗牛也有蜗牛的梦想。铅笔需要忍受刀削的疼痛,始终被一只手所束缚自由;蜗牛一辈子都需要背着重重的壳爬行,没有双脚,只能靠着自己的身体的力量慢慢挪动,无法像飞奔的骏马一样驰骋千里。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铅笔再小,也有它书写的价值;蜗牛再慢,也会不停地奋力攀爬;傅雷因身体不适,翻译得再慢,哪怕每天只能翻译二三页,也在做他所热爱的事情,离自己的目标也是更近了一步。

那么,渺小如铅笔,渺小如蜗牛的我们呢?竭尽全力了吗?问心无愧了吗?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是否曾经抱怨过,工作太辛苦,想要得过且过一回?是否曾经觉得教育教学太琐碎,以至于这成为了我们止步不前,不再阅读更新知识的借口呢?

窦桂梅老师说,备课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艰苦的学习和备课之后,对所阅读的知识,有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铭记于心,再到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与思考,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份力量,我们在人类广袤的文化原野就开辟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这样的生命体验聚集多了,我们的视野就会由线到面,由窄变宽,从而被牵引到更深更广的空间,这就是破茧成蝶的幸福。” “台上”的绚丽一瞬,需要“十年”的苦苦磨练。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为了课堂上春风化雨的语言,为了把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共融的巧妙点拨,为了点燃学生激情与热血的笔触,我们何尝不需要平时苦苦地积累丰厚的文化知识,苦苦地备好每一节课,苦苦地磨炼我们的课堂教学技能? 有苦才有甜,有苦方知乐。

教学如此,教育亦如此。教育的原点,就是教师首先让自己知识增长、精神丰富;原来,学习的常识,就是教师要备好课,上好课,不断阅读,更新自己。

作为教师,我们在享受“教书育人”这样的光荣赞誉时,我们真的需要知道教师该有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就是那一只蜗牛,我们就是那一只铅笔,有谁不是在负重前行,不是在痛苦中寻求价值和希望呢?只是,作为教师,我愿做一只虽然爬得很慢但有方向、有梦想的蜗牛;更应该做一支虽忍受疼痛,但也能证明价值,抒写生命痕迹的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