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来自于不断思考 2022-04-11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思想品德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一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读书笔记

智慧来自于不断思考

——读《成为智慧老师的艺术》有感


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    张海蓉


从西方古代先哲苏格拉底到中国教育师祖孔子,从“教育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拥有热爱学习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古往今来,教育中充满着智慧的灵动与张扬。所以,古希腊人甚至把从事教育活动的人称之为“智者”。

但是,教育中的智慧涌现是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需要良好的平台培育,需要不断地汲取养分。暑假期间,读了三位英国作家的畅销书《成为智慧老师的艺术》,从中就获得了不少智慧。

随着教育的科学化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被各种认知规律、教学模式“规范”“雕琢”的越来越精细,随着而来的,是教师也越来越变得如同流水线上的操作工。看似高效、成熟,可感觉离原本的“智慧”却越来越远。在《成为智慧老师的艺术》中,告诉我们,教师的智慧,来自于不断地思考。

一、在思考中理解教育的本质

《成为智慧老师的艺术》提出了一个“坎贝尔定律”,它是指如果人人都知道用什么来衡量进步,就会有堕落行为出现。每个人都知道考试成绩很重要,如是,学生表现的评价手段就被曲解,变得功利。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们变得非常重视考试分数如何提高,并不会去想如何培养兴趣,为艺术、创意留出足够的时间。而身上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多,长此以往,这些压力,会传递到学生身上——成为了一部考试的机器。

坎贝尔定律揭示了人人指望用最短的路径来达到重点,甚至在通过目标的路上作弊欺骗,不择手段。然而,如果我们沉下心来思考,我们会发现,目前衡量“成功”的方法很可能是错误的。我们不应该毁掉学生的兴趣,不应该强制他们一定要学什么,不能学什么;我们不应该不断强化这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不要因为学生的差异化而产生过大的压力。

二、从思考中获得课堂的策略

《成为智慧老师的艺术》给出不少最佳的建议,比如,让我们回顾过去的一年,去寻找自己的在学校工作的亮点,去反思我们是如何用自己的热情去吸引和激励孩子的?纵然教师的压力很大,职业的教条很多,教师依然存在有自己的智慧空间。

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课堂活跃起来,思考我们班上学生适合哪些不同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避免令人不适的景象、声音或者气味,如何创设宜人的教学环境。

三、从思考中获得职业的自信

《成为智慧老师的艺术》告诉我们,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必然拥有师德师魂,把敬业和爱岗当做座右铭,永远热爱血神个,坚持严谨治学,做一个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正如书中所说的,如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失去了对教师的爱,教师也就失去了人生的乐趣。

所以,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应该拥有这样的自信:“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

《成为智慧老师的艺术》还有很多教育的智慧,还需要慢慢去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