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更好的自己 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有感 2022-04-11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其他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一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读书心得

做更好的自己 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有感

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 陈洁

上学期期末复习期间,一位刚转走去上海两三月的孩子回来了,心中甚是欣喜,问了问近况后,孩子说要与我说些悄悄话:老师,我要说几句你不爱听的话。我点点头,说吧。“我们语文老师上课都是整黑板整黑板的板书,一节课要写两个一整块黑板……”从她的表情中我看出了些许崇拜,那一刻我悄悄地脸红了,作为一位入职已经三年的教师,假如让我脱离课件,对课文半生不熟的状态下,我能信手在黑板上写多少字呢?这孩子的一番话,让我反思自己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想成为怎样的老师。

暑期,翻开于老师的书,第一章《做“甘草”》就觉得发人深省,再读后几章,于老师用自己教学的实录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个人魅力。拜读这本书的同时,想着我能模仿着做到其中的一两条已经是很不错了。

学会包容。人是易怒的动物。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理解孩子,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这样推己及人,才能有平静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智慧。同时,多读书,冲动只能代表当下的你还没有能力很好的应对所遇到的问题,所以,多读书,可医愚。教育的意义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着“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

不吝啬自己的情。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要做到喜欢就要真切对待孩子,不论是相信、期待、表扬,或是帮助,不能只是口头上讲着“亲近儿童的道理”去亲近儿童,我们手里必须拿着能“引起亲近”的“糖块”,让儿童真切地感到老师的亲近,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喜欢。

言传不如身教。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老师一旦出现,学生们的目光就像雷达似的,无时无刻不在追随着老师,并不由自主地、潜移默化地模仿老师的行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老师“明白”了,才能更好地“引导”。诚如孟子所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不明白,就失去了“引导”者的资格,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就在所难免。“以其昏昏”,哪里会“使人昭昭”?练字、练朗读、练下水文,这些就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在要求学生做到之前,首先自己做到,这样的身教才能为学生留下一个深远的影响。叶老也恳切地希望老师“一言一行,都没有消极的倾向,一饮一啄,都要有正当的意义。”

在书中,于老师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用童心润童心,用真情换真情,用行动推行动,用激励促成长。以上三点是对于现阶段的我迫切需要达到的,且不说要成为什么样的老师,我觉得得先做到无愧于自己,能坦然地面对学生、面对家长,更有胆量站上三尺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