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标准变化,注意整体教学——例谈数学课堂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2021-11-05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黄伟星 所在单位: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1-10-28 执教地点: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江阴市毛新薇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

学习标准变化,注重整体教学

——例谈数学课堂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黄伟星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有怎样的关系?

1.首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四基”;

2.其次,在应用数学的过程中提高“四能”;

3.进而,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这两个过程中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4.最后,能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简称“三会”)。

二、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三会”

    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让我主导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这些年以来,数学的课程标准一直在发展和变化中,从“双基”到“四基”,再到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通过数学学科教育,我们最终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提出了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无论我们的学生未来是否从事与数学相关的职业,我们都希望他们具备以下三点能力: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这其中,数学眼光指的是数学抽象、直观想象,代表数学的一般性;数学思维指的是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代表数学的严谨性;数学语言指的是数学模型、数据分析,代表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三会”就是我们对学生在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习惯培养上的终极目标。“三会”的内涵包括的数学基本思想:数学眼光——数学抽象;数学思维——逻辑推理;数学语言——数学模型。

    因此,数学核心素养的主线是“三会”,内涵是数学思想,基础是知识,获取方式是过程,是经验的累积,是思维的习惯和做事的习惯。

    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数学教材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没有有意识地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

三、数学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的表现是怎样的?

    数学核心素养表现:高中6个,初中7个,小学9个+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计算,数学建模,数据分析,共6个

    初中:抽象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模型思想,数据观念,共7个

    小学:符号意识,数感,量感,空间意识,几何直观,推理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意识,数据意识,共9个,再加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四、学段与课程内容结构有什么变化?

(一)学段变化

将小学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

(二)课程内容结构变化

1.四个内容领域不变。

2.领域下设主题。

主题有变化:

(1)增加:数量关系。

(2)整合:数与运算、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3)调整:常见的量调整到综合与实践。

(4)改进:综合与实践以跨学科为主,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安排。每学期内容不少于10%,大概为8个课时。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

3.具体内容变化。

(1)百分数移到统计。

(2)把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

(3)强化字母表示数的内容。

(4)从一年级开始加强代数思维的训练。

附录:史宁中教授的金句

1.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小学的那点数学知识,即使不学,到初中一年也就补回来了。小学关键是要教孩子们想问题,学完以后对数学有感觉。

2.教材要把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是什么、它关联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讲明白。

3.现在课程内容修改后,小学数学学习可以省出一年时间。这一年时间用来做什么?让孩子们想问题,学会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悟出来。

4.数学最终必须要舍去背景,得到一般的东西。数学学习是一个从实例出发,不断舍去背景的过程。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