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微光照亮我 ——读《小王子》后感 郝瑜 敔山湾实验学校 2021-08-18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其他 资源类别:读书笔记 资源年级:六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读书笔记

读了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选择这本书并不是因为这本书被誉为全球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最佳书籍,吸引我的是书的扉页是一段饶有趣味的献词——献给莱翁·维尔特。他说,请孩子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我有一条正当的理由:这个大人是我在世界上最好的朋友。我另有一条理由:这个大人什么都懂;即使儿童读物也懂。我还有第三条理由;这个大人住在法国,忍冻挨饿。他很需要有人安慰。要是这些理由还不够充分,我就把这本书献给这个大人的童年时代的他。每个大人曾经都是孩子。(然而,记得这事的又有几个呢?)

是的,它是献给那些曾经是孩子并且记得这一点的大人的。它是一个始终葆有童心的大人对孩子们、也对与他性情相通的大人们说的知心话,他向他们讲述了对于成人世界的观感和自己身处其中的孤独。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主要是从“我”,一个在沙漠中巧遇小王子的飞行员的角度讲述小王子的游历过程。小王子爱他的玫瑰花,却又不知道怎么爱她,他离开她但又想念她;玫瑰花也是爱小王子的,她依靠他却又折磨他。困惑而忧伤的小王子因此离开了一直平静地生活着的B-612小游星,他先后游历了六个星球,在这些星球上,他遇到一些他觉得很不可理喻的大人,醉心于政治权力的国王,爱慕虚荣的自大狂,自相矛盾又自我麻醉的酒鬼,惟利是图的商人,孜孜不倦但又因循守旧的点灯人,只知道埋首写作却不注重现实的地理学家,每一个都是可笑又可悲的。他们整天忙忙碌碌,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像一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真诚的低语。

后来他来到了地球。在这里他遇到了一只狐狸,这只狐狸给他解决了那朵娇气的小玫瑰给他带来的对爱的疑惑,使他明白,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慈悲,有了爱(广义的爱)生活里的一切才有了意义。

最后,小王子在离开他的星球一周年之际,让毒蛇咬死了他,这样他可以“摆脱躯体的重量”,回到他的B-612小游星,回到他的骄傲而脆弱的玫瑰身边。小王子走了,就象买火柴的小姑娘飞向与奶奶在一起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世界一样,他奔向他永恒的爱。留给这世界的只是金色的麦田和一园子无关紧要的玫瑰花。还有我们在徒劳地哭泣。

在整个《小王子》的故事当中,富含哲学意味的语句和情节俯拾皆是,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片段

故事的讲述者“我”在六岁的时候,在一本描写原始森林的名叫《真实的故事》的书中, 看到了一副精彩的插画,画的是一条蟒蛇正在吞食一只大野兽。我于是兴致勃勃地用我的水彩笔照着这幅图画出了我的第一号、第二号作品,可是大人们一点也不能理解我画的是什么,他们还劝我把这些画着开着肚皮的,或闭上肚皮的蟒蛇的图画放在一边,把兴趣放在地理、历史、算术、语法上。就这样,在六岁的那年,我就放弃了当画家这一美好的职业。我的不成功,使我泄了气。书中的“我”说,这些大人们,他们自己什么也弄不懂,还得老是不断地给他们作解释。这真叫孩子们腻味。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脑子里浮现的是好几年前的一个场景,同事的一个孩子来办公室玩耍,他才一年级,大人忙边忙着自己手头的事情边逗着他说话,后来他在妈妈的示意下开始给阿姨叔叔们分发饼干,分到我的时候,突然弹了回来,又多给了我一块,顿时引得周围的同事醋意大发,我也觉得很是受宠若惊,因为从来也不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会哄孩子的人啊,大家都问他为什么,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事后想来,其实可能只是因为我在无意中说了一句话,当大家都问到他的学业,问到他的数学成绩时,妈妈说他很粗心,于是大人们都开始半真半假地训导他这样会造成的后果,而我则对他说,是啊,乘法最麻烦了,我以前也是怎样怎样的,时隔多年,我已经记不清我到底说的什么,只是,现在想来,我和他说话的时候肯定不是高高地站着的,蹲着的我在那刹那让他感受到了被理解时的温暖,其实,我想,哪怕我们认为最不懂事的孩子,也是需要理解的。

第二个片段是当小王子游历第一颗星球时,碰到的一个喜欢命令的国王,当小王子疲惫不堪地打呵欠时,国王觉得这很不礼貌,于是他命令小王子禁止打呵欠,可是小王子羞愧地说,太累了实在忍不住,于是国王又说,那好吧,我命令你打哈欠。国王显然是政治权力的象征。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只不过是他的子民,他统治着一切。而我们。其实也经常在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有意无意。记得在一次全校性的感恩征文中,我们奉命去给学生布置任务,为了不让这次作文成为学生炮制虚情假意的场所,我试着去找资料,我试着让自己的布置的这篇文章不只是一篇必须要完成的作业而已,因为我深知,一篇真正好的文章,如果没有了真挚的情感作依托,那只能成为一个华丽的躯壳。我给学生读着那篇让我震撼的文字,我给学生讲着我给他们找资料的那天偶然看见的父亲日渐消瘦的脸颊和苍老的目光,我为了掩饰眼中的泪水背过身去在黑板上一笔一划的给他们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清晰的听见静静的教室里一个学生轻轻的和我说:“老师,你写慢一点。”我没有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和他们说谢谢,谢谢他们让我有这么一次机会用心去体会,体会那些文字背后我也还未能真正明白的东西,可是在那瞬间,我真正在那一声轻轻的低语中明白了什么叫“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实,国王的权威,真的不一定是在命令中形成的,我想我们都能理解。

本该读读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可是,什么是教育?我想如果我们忘记了所有的教育本质上都是人和人的相处的话,那么再高明的技巧和手段注定了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愿孤独时候的我们,迷茫时候的我们,天天与孩子相对的我们,静静生活的我们,都能记得有一本童话,它的名字叫做《小王子》,讲述的是希望和温存,感动和责任,都能记得,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应该住着一个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