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2020-10-20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周玉娟 所在单位:江阴市城南小学 执教时间:2020-10-20 执教地点:江阴市城南小学 执教内容: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加法 参加对象:杜海良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例一、“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由实际情景的具体现象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及加号,能根据生活情景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能画简单图形或用语言说明加法算式表示的意思;能联系书的组成口算的数在5以内的加法,并能正确口算,达到一定的熟练。

2.使学生体验有具体到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合”的思想;通过说明列加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发展初步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在理解算法的过程中,感受已有知识与新内容的内在联系。

3.使学生在初步体会加法来自现实生活,现实情境里有数学内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以及认真读写、细致思考等方面的意识。

教学重点:加法含义、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我们来做一个填数抢答游戏,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小结:小朋友对5以内数的分与合掌握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利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心得问题。

设计意图由抢答游戏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游戏的内容是计算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认识加法,学习计算

1.教学加法含义

出示例题1主题图

谈话:星期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护绿小队的小朋友们今天来到了公园里,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现在呢?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引导学生将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板书出示三句话)

提问:你们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

1)原来有三人浇花,又来二人,一共有五人,就是把3人和2人合起来(边用手势表示)是5人。

指导学生边说“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32等于5,你都已经知道用算式来表示了,真不错,32等于5很多小朋友都已经知道了,那它表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出示算式:你知道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吗?

(加法算式)这个符号认识吗?(加号)

32中间的这个符号叫做加号,领学生读一读:加号 (板书:加号)

加号小朋友在写的时候注意横平竖直。

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领学生读:32等于5.

提问:在这道加法算式中,3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3个小朋友)2表示什么?(又来了2个小朋友)5又表示什么?(一共有5个小朋友)

追问:谁能看这图上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2合起来是5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图

叮铃铃,下课了,小朋友们来到操场参加有益的课间活动。这里有几个女孩?几个男孩?

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的意思。

提问:你认为可以列出一道什么样的算式?(板书:1+2=3

1”表示什么? “2”呢?“1+2”表示什么?

提问:这里的得数3是怎么想出来的?

3.引导:小朋友刚才学会了根据图的意思列出加法算式,现在老师给你一道算式你能画出图吗?

出示算式2+1,说一说2+1表示什么意思。

2+1可以这样来表示:2表示2个圆,数字1表示1个圆,合起来一共有3个圆。小朋友会了吗?

完成数学书第45页想想做做2:先画一画,再填得数。

交流汇报。

4.小朋友不仅学会了说图意列算式,还学会了根据算式画图算得数,现在没有图了,你能直接算出得数吗?

出示想想做做3的三道算式。

指名口答得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出示。

4.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刚才我们首先学了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然后是给你一道加法算式我们能画出图,最后没有图了小朋友也能直接算出加法,这些本领小朋友都学会了吗?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

设计意图紧扣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并由此自觉联系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从而感悟计算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1

你们看,谁来了,能看着说一说图意吗?

你会列式吗?右边的图呢,你知道了什么,怎样列式?

交流算式和得数(板书),说说为什么要列加法算式,怎样算得数。

2.练习2:快速抢答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练习3。“想想做做”第6题。

看来小朋友都会计算加法了,那你会写吗?请大家跟着老师先描一描,再算一算。

设计意图采取多种练习形式,层层深入,富有层次,逐步提高计算的要求,让学生扎实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并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抽象的概念叙述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因此我他教学中,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加法这一概念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学得认真、轻松,基本掌握什么叫加法。

1.将概念融合于原始背景中去理解。

当面对一个崭新的概念,应努力地探寻知识的原始背景,模拟知识发生的情境,将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经历概念发生、形成的过程。

加法的含义既是加法计算的依据,又是用加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虽然,学生已经在幼儿园或家庭教育中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教学例题时我利用多媒体动态呈现情境,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楚图意(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接着学生根据这两句话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通过一起说-说、指名说等环节让学生结合情境描述,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再抽象出“3人和2人,合起来是5,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让学生将形象上的和意义上的结合起来。

2.将概念融合于现实背景中去理解。

虽然是新概念,但它仍然是学生的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一些恰当的方式了解学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点展开教学,让学生以联系的观点学习新的概念,促进主动建构。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算式3+2-5“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一一数一一符号e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2合起来是5”。对于3+2的计算,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感悟计算的方法。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建立概念。

概念的形成是一一个累积、渐进的过程, 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揭示本质属性二三个阶段,动手操作对建立概念能突出体现三个作用,一能较好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二能有利于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三能突出知识的本质特征,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数学问题。

画一画、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让学生动手摆摆学具,说一说摆的过程,并列出算式,通过多种感官相结合,让学生形成对加法这一概念的理解。

对于低年级的概念课,我们只有从原始背景出发,从现实背景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探索发现,从中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体验知识的联系和价值,体会概念的真正含义。


  • 阅读(262)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