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千克 2020-10-20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凌莉 所在单位: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 执教时间:2020-10-20 执教地点: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 执教内容:认识千克 参加对象:杜海良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2.1认识千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件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话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数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

[教学滩点]建立“千克”的概念,会进行估测。

[教学过程]

一、掂一掂,感知轻重。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件物品。(出示  一包白糖、  一包上好佳)

2、引导:这两件商品,老师看起来是一样大的,你能猜一猜它们谁重谁轻吗?(生猜)谁能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很快的验证一下?(掂一掂)(指名1人掂)(如果学生先说称:这个方法很好。的确,称一称也可以。除了称一称还可以怎么办?)

3、谈话:看来“掂一掂”这个方法很简单,也很方便。通过掂一掂,我们感受到了物体是有轻有重的。

         生活中描述物体的轻重,称为重量,(板书:物体的轻重)而我们数学中称为质量。(板书:→质量)

二、动手操作,建立千克概念

质疑:如果要知道这两包物品准确的质量又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对,这就需要用到秤。

认识秤

提问:生话中有许多秤,你见过秤吗?你见过哪些秤?谁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1-2人)

介绍:这位同学真细心。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秤,有些是你们见过的,有些是你们没见过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秤,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秤。比如有些卖菜、水果的阿姨有时会使用这种秤:盘秤。

(1)  了解盘秤,初识千克。

1、谈话: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盘秤(每小组准备一个盘秤),上面的盘子叫做托盘,它是用来放要称的物品的,下面的圆盘叫做刻度盘。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师把它放大。仔细观察刻度盘,你看到了什么?(有10个数,一根指针,字母kg)

字母kg: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生:kg是千克的意思)

2、揭题:这位同学真是个有心人。称一般物品有多重时,常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板书:质量单位:千克 kg)生活中千克又叫公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千克。(板书:认识千克)

3、讲解:(出示2个盘秤)观察这2个盘秤,有什么不同?(生:第一个的托盘里没东西,第二个的托盘里有东西;第一个指针指着0,第二个指针指着1)这里不是10吗?为什么说指着0?(托盘里没有物体的时候,指针指着0)这里托盘里有物体了,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谁也来说,指针指着1表示什么?(生说)说的真好,指针指着2呢?指着3呢?对了,称物体时,指针指着几,就表示这个物体重几千克。这就是称的方法。你知道这个盘秤最多可以称几千克的物体吗?

学会了如何使用盘秤,我们就一起来称一称这袋糖的质量吧。

师示范称,(轻轻地放),得出结果:果冻重1千克。

 (2)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活动一:掂一掂1千克物品

引导: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盘秤,并知道了它的使用方法,你们想自己动手称一称吗?

谈话:老师为每组都准备了一袋大米,请组长负责,其他同学帮助组长,称出这袋大米的质量。

学生称一称,全班交流:这袋大米重1千克。

掂一掂:刚才我们称出了1千克大米,想不想自己去感受一下1千克到底有多重?

要求:①左手掂一掂。

      ②右手也掂一掂

      ③闭上眼睛掂一掂,用心体会l千克到底有多重。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交流:谁来说一下,1千克的物品掂在手里是什么感觉?

活动二:称一称1千克物品

称水果

激趣:刚才我们称了1千克的大米,你们还想称点别的吗?请你们在小组内称出1千克的苹果,然后数一数多少个,可以吗?

要求:注意轻拿轻放,不能用力压。一个人负责称,一个人负责数。其余同学观察指针的变化。比一比在称的过程中,哪一小组秩序好,动作快。开始!

分组汇报:同样是称1千克苹果,为什么有的组称出5个,有的组称出6个呢?(生:大小不一样)把你们的苹果拿出来看一下,哦,一个大一些,一个小一些。

引导反思:看来1千克的同一种物品,由于它们大小不一样,数量也就不一样。重一些的物品数量就小,轻一些的物品数量就多。

(板书:4~6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称鸡蛋

教师举起刚才学生称的1千克苹果:像这样的5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那如果老师要秤1千克鸡蛋,猜一猜,大约是多少个?(学生猜)

谈话: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些鸡蛋,我们来称一称。有没有1千克?没有就再放,直到满1千克为止。

数一数有多少个?看看刚才猜的对不对。

得出:像这样大小的鸡蛋,16个大约重1千克。 (板书:16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


活动三:猜一猜1千克物品

激趣:刚才我们掂了1千克的大米,感受了1千克到底有多重,又称了1千克的苹果和鸡蛋,接下来老师要来考考你们。

谈话:每组都有一包盐,请你们自己掂一掂,然后估一估,1千克这样的盐有几袋?

学生活动

汇报:你觉得1千克这样的盐有几袋?(生:2袋、3袋)

谈话:到底几袋,可以怎么办?(称一称)我们一起来称

得出:2大袋盐重1千克。(板书:2大袋盐重1千克)

三、运用知识,丰富千克体验

(一)水果区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1千克,你们对1千克的了解肯定更深了。老师这里有一组水果,猜一猜哪些水果比1千克轻,哪些比1千克重?(出图)

2、生猜

3、实际生活中,西瓜和哈密瓜的确比1千克重。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西瓜。请两位同学来掂一掂,猜猜看这个西瓜大约重几千克?(2人掂、猜)

4、称:大约重5千克(板书:1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

5、谁想来感受一下5千克有多重?(多人感受)

(二)蔬菜区

1、我们刚才感受了1个西瓜大约是5千克,根据刚才的感受,猜一猜哪些蔬菜比5千克轻,哪些比5千克重?(生猜)

2、到底猜的对不对呢?打开课本31页,想想做做第3题,说说每种蔬菜的质量。

(三)动物区

1、我们了解了水果和蔬菜的质量,那你了解小动物的体重吗?猜猜看下面哪个小动物大约是10千克?

告知:兔子——3-4千克,狗——10千克(板书:一条狗大约重10千克)

2、①了解了小动物的体重,那你们知道自己的体重吗?(生汇报)

②告知:三年级学生的体重一般在30千克左右(板书:三年级学生的体重一般在30千克左右)

③大家可以互相抱一抱,感受一下30千克左右有多重

3、相信大家对自己的体重已经很了解了,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一只母鸡的质量约是(   ),一只猪的质量约是(   ),一头羊的质量约是(  

A 100千克      B  2千克      C  50千克

①生选

②鸡会不会是50千克?怎么想的?(和狗比,和自己比)

  羊会不会是2千克?(羊比自己大多了)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时我们不知道一样物体有几千克,可以和自己知道的比。

猜一猜:老师的体重有多少千克?谁能抱得动老师,感受一下50千克?

四、总结延伸,理解“净含量”“载重量”

1、理解“净含量”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知道物体的质量可以掂一掂、称一称。现在商家为了我们顾客着想有时就在商品的包装上直接标出来了。

出示(红枣):这是我们称过的红枣,我们来找一找包装上有没有标上,谁来读一读。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说明:它是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

问:如果把它放在秤上称,指针是不是就指向1呢?为什么?

2、理解“载重量”

谈话:乘过电梯吗?什么叫可载重1000千克?如果超过了载重量1000千克,电梯会怎样?卡车可载重多少?如果卡车载的货物超过5000千克,就叫做超载。

你们知道超载有哪些危害吗?对,汽车超载会影响行车安全,导致刹车不灵,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同时对马路面损害很大,超载车辆长期碾压路面,会造成路面高低不平。

3、做想想做做第5

4、总结: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确广泛,希望同学们课后到超市进行调查,了解物品的质量。

  • 阅读(233)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