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资源共享

教学无痕 情智共生 ——浅探无意识教学在思政课堂中的运用

发布日期:2016-08-15 14:54:45     来源:gonghefa

教学无痕 情智共生

——浅探无意识教学在思政课堂中的运用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朱秋红 贡和法

“教育本是脑力活,巧用情智才成功。”课堂,教的不是书本,而是生活;教学,教的不是成绩,而是学能;教育,教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智。无痕的教育彰显育人的真谛,体现师生和谐、共同成长的生命过程。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应有这样的追求。

一、教学无痕、情智共生的课堂应然追求

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有效教学”已成共识,但要追求教学的有效,可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有意义。因为,在当今“有效教学”的追求过程中有两种现象应予正视:“一是成绩有效背后的兴趣缺失,二是教学有效背后的教育缺失。”固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这和教师获取优异教学成绩所采用的手段和策略是直接相关的。比如,政治教师如果你用百般的语言来强调政治学科的重要性,只会让政治课及老师变得面目可憎;如果你用功利性的语言来强调知识点的重要性,只会让学生感觉到赤裸的应试教育;如果你用充满权威的口吻向学生布道讲课内容,学生会强烈的感觉你在要他们学,而不是我要学。教学的过度与过痕,带来的是教力与学力反向增长的课堂,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政治教师应警醒:莫让学生的成长受阻于过度与过痕的教学。教学无痕、情智共生是政治课堂的应然追求。

情智共生是无痕教学所追求的教学目标:在无痕教学过程中挖掘多元教育元素,学科知识学习中渗透人文素养;教学活动开展中强化师生共同的认同感;教学过程的精彩生成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教学无痕是一种至高的教学策略:它是运用无意识的教学策略,将教学目标内隐于教学的情景内容、教学环节预设于情景的发展过程、教学方法呈现于课堂的活动参与、教学效果达成于课堂的不断生成。达到师生热情投入课堂、激情强德富智、释放生命能量、体验自我价值、结伴共同成长的效果!无痕的教学境界的实现、情智共生的教学效果的达成离不开无意识教学策略。

俄国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一种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我们要把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比作音乐的影响无意识教学策略追求的是这样一种佳境:在令人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不动声色引导着学生的思绪和学习行为,学生如被磁铁吸引着,于不知不觉中丰富知识、提升情感、增强能力。无意识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师应做到胸中有案,课中有线,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寓于一定的教学活动环节,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情景和文化氛围,引导他们去感受、体味所面临的生活,激活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不易觉察的情景中内化教育教学要求,达到情智共生的教学效果。现结合高一《经济生活》教学的有关课例对教学无痕、情智共生的教学策略建构作一简述。

二、教学无痕、情智共生的教学策略建构

1.无痕预习复习——课堂前拉后扯策略

在传统政治课堂之中,课堂复习往往是前置环节,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长期使用此种形式,学生会有回顾旧知的厌倦感。在无意识教学的思政课堂中,可以设置多样化的旧知回顾及强化的环节,采用情景探讨、思维辨析、问题串串烧等方式对旧知识进行回顾检测,让复习的环节充满趣味和挑战性;同时复习的环节可以分布在课堂的任何一个时间段,无需一本正经的让学生明白现在是在进行复习,多一点随意,追求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惊喜!对于授课者来说,心中自有一本账,哪些内容是新授,哪些内容是复习,哪些内容又是后续知识点的预习点拨;对于学习者来说,整个课堂是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在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和循循善诱中,于不知不觉中强化了旧知识,感悟了新知识,初次相识了后续预习的知识。

笔者曾观摩过《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公开教学,整堂课顺畅,犹如流淌的山泉水,教师没有刻意去检测预复习的效果,而是在无意的课堂提问中,了解复习状况,同时在授课的衍生过程中点拨以后的新内容的。在此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主题词经济娓娓道来,说到经济,人们会想到钱,用经济学上的术语来表示——货币,钱哪来的?赚的,通过自己的劳动而获得,公司企业单位对你的辛勤劳动给予回报,付了工资奖金,有了钱可以去买东西,然后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短短几句话,从钱字入手对上堂课前言部分所涉及到的经济活动四个环节进行了简练而深化的回顾。在这种简短的对话中学生感受到钱不是随意获得的,需要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钱是有用的。有了这些初步认识之后,教师顺势引导到对待金钱的问题,这就为《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作了有意识的铺垫。看似非常朴素的一个环节设置,值得欣赏的是教师尊重了思维本身的流畅自然,不拘于教材体系,采用前拉后扯的策略,无形之中巩固旧知识,无意之中又涉及到以后的新知识。

2.无痕教学方法——课堂聊天渗透策略

著名教育家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特点。思政课堂教学中,师生积极的交流对话,无形之中渗透了知识的传递、情感的感染、思想的感化,让枯燥乏味的政治说教课堂变成了师生共鸣的对话课堂。

课堂回放:笔者观摩过2009年江苏省江阴市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第一名获得者的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以“我的三个梦”——我的汽车梦、我的房子梦、我的妻子梦为线索贯穿教学过程,梦想情景的设置由小(个人)到大(国家)。每一个情景的设置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问题的设计和师生的争辩,学生从情境中自然生成知识和提升能力,并形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看似教师和学生在侃自己的梦想,谈笑风生之间渗透了消费的影响因素、类型、消费结构等知识。课堂的前奏和升华部分,教师采用音乐熏陶的方式,课前播放《我想有个家》背景音乐,展示新校区和汽车梦想,让学生浸入探究的佳境。以梦想之一:我的汽车梦为例,因为搬入新校区买车成为工作需要,通过汽车标志的展示,引发学生思考影响我购车的因素;展示我生活的小账本,计算我的可支配收入,分析可支配收入和我的汽车消费能力的关系。顺着汽车这根藤,进行图表的进一步展示——关于收入与汽车拥有量,思考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居民收入变化与汽车消费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以此提升生活水平;契合自身买高档车的愿望,展示“小账本”,体会未来收入预期对购车的影响;由个人购车问题联想到汽车下乡的时政热点问题,探究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关系③。

课堂回味:本课的最大特点,笔者认为褪去了政治课让学生生畏的外衣,穿上了五彩缤纷的生活外衣,看似在谈教师生活、社会生活,实际上在生活化的课堂中,知识得到了串联和运用。课堂生活化,让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链条,在对话交流中碰撞思维,形成课堂的精彩!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求知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聊天、对话式的课堂之中:对话源于生活的需要,因而第一要义便是课堂生活化,让课堂亲近学生、亲近生活;对话以释疑解惑为目的,因而对话式课堂以问题为核心,前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自己购车这一问题,层层设问,由自己到社会,水到渠成、点石成金;对话需要不断层层推进,因而对话式课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活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好各个环节,提供丰富的素材作为铺垫,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探究的效率。授课教师在第一个梦想中,由购车——买高档车——汽车优惠政策,新情况的不断呈现,引发学生对新的知识点的不断探索。

3.无痕学习指导——课堂鱼渔依存策略

在无痕教学过程中,学习指导要体现:1目的的隐含性——看似探究问题,教师提供角度、层层推进,实际上渗透了解题思路,例如由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在学生参差不齐回答中,教师友情提醒,抓住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关键词,从消费者和生产者两个角度思考,无形之中教会了学生做题要抓多角度、抓关键词。纯粹的方法指导犹如纸上谈兵,只有在课堂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渗透,适时的点化,学生才会有解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2)手段的间接性——在思政课堂中直接的学习指导往往给人一种应试痕迹太深的感觉,在学习规范方面我们可以采用榜样示范的作用,在进行高一经济生活的初期教学过程中,我们常深入学生,了解学情,把那些认真预复习的同学的书、练习册在教室中传阅,此种方式无声胜有声,表扬的队伍会越来越庞大,同伴的以身示范便是一种很好的间接学习指导。(3)时机的灵活性——无痕教学时时处处都可以进行学习指导,从而达到一个学习规范、解题方法的不断强化。例如在我们进行经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用表格来说明问题,这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素材,还将解题方法的指导渗透在平时,经过多次强化之后学生便会产生解题的敏感性。“最好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最好的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通过无痕的学习指导,学生在开放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提高了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①熊川武 江玲 著 :《理解教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②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③陈文明案例选自江阴政治教研网

④钟启泉 崔允漷 张华 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⑤桑新民 :《艺术教育与教育艺术》,人民教育,200634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