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专题讲座

大班幼儿自主阅读的内容选择与活动的设计

发布日期:2016-08-14 11:25:37     来源:chenxiaoping

 

阅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阅读可以让孩子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阅读可以让孩子有话可说,阅读可以让孩子充满自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主阅读能力的养成,将帮助幼儿适应以后的学校学习生活,并成为个人终身学习的条件。而儿童不是天生就具备了自主阅读能力的,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38岁是儿童学习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我们要切实把握这个发展儿童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机,帮助他们奠定基本的自主阅读能力。那么,如何为幼儿选择适宜的自主阅读内容,并设计成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幼儿共同来阅读、探讨、发现、获得呢?本文以绘本《小蜗牛的新房子》为例,来谈谈对大班幼儿自主阅读内容选择与活动设计的探索和思考。

一、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

《小蜗牛的新房子》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为什么我们把它推荐给大班幼儿作为自主阅读的绘本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

故事是从封面开始的——

这是谁?是蜗牛吗?

它的硬壳壳呢?

随着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翻开这本书,                             (封面)

一个有趣的故事便在他们的眼中、心中展开了……

这只蜗牛叫查理,它最喜欢赛跑。有一天,蜗牛查理和朋友们一起赛跑,当它即将冲过重点线时,一只脚丫从天而降,不仅破碎了它的冠军梦,更踩碎了它的硬壳壳。于是,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查理先后找到了许多房子:有自己织的暖和的毛衣房子,有小蚂蚁们帮忙建造的坚固的砖头房子,有蜻蜓介绍的玩沙模具房子,有黏黏的蜂蜜罐房子,有尖尖的可乐罐房子,甚至还有一大块可以钻来钻去又能填饱肚子的奶酪房子……可是,这些房子都没能让查理满意。最后,还是那个鞋子的主人米夏特意为查理制作的彩色蜗牛壳成了查理的新家,而查理和米夏也成了好朋友。蜗牛赛跑又要开始了,你猜,这次查理能带着它的新房子,成为冠军吗?

                                                      

      壳壳被踩碎了              自己织的新房子       小蚂蚁为它造的砖头房子

                                                      

食品壳房子和蜂蜜罐房子     饮料罐房子和牛奶壳房子      最美丽的蜗牛壳房子

二、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绘本让幼儿进行自主阅读?

现在,各种各样的绘本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绘本都适合进行自主阅读,在研究中,我们就采用了两种方法来选择适宜让幼儿进行自主阅读的绘本:方法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点,选择绘本开展自主阅读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观察该绘本进行自主阅读的适宜性;方法二,将一些绘本投放到阅读区域中,观察幼儿对这些绘本的阅读情况,并适时与幼儿进行谈话、交流,从中选择多数幼儿喜爱的绘本推荐进行自主阅读。《小蜗牛的新房子》就是我们在区域投放后挑选出来的自主阅读绘本,在观察幼儿自主阅读和与幼儿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本书有以下一些特点值得我们向大家推荐,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

其一,在小蜗牛查理寻找新家的过程中,每翻一页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中大班幼儿正是想象力开始萌发的阶段,他们会有许多奇思妙想,因而这其中的种种有趣的房子会不断带给孩子们惊喜,同时也能拓宽他们的思路,为他们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二,图画书的有趣,会让每个人爱不释手。粗粗翻阅这本图画书时,我和孩子们是不断地和查理一起寻找合适的房子,而第二、第三乃至更多地翻阅这本书时,我们都在看明白图画的基础上发出了会心的笑声,因为它实在很有趣。你瞧,查理的壳被踩碎时、查理从尖尖的可乐罐里爬出来时,那痛苦而又滑稽的表情;查理织毛衣的工具;小蚂蚁为查理盖好房子庆祝的场景;查理从牙膏壳里钻出来的样子;还有查理被蜂蜜黏住的情形……这些,无一不显示着,这是一本好有趣的书,这是一本能吸引每一个人的书。

其三,循环往复的结构,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帮助幼儿架构阅读经验。对于幼儿来说,循环往复的东西最适宜。小蜗牛找新房子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每次以为找到了,却因为某个原因又没有成功,一次又一次,让孩子们从第一次阅读的生疏,到对这种结构的不断熟悉,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推进过程,不是我们给孩子们的,而是他们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架构起来的。

其四,从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考量,这本书贴近大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这是一本非常丰富的书,它的丰富性体现在画面内容方面,也体现在知识含量方面。从画面内容来看,画家运用的是写实的画风,无论是小蜗牛生活的环境,还是书中出现的各种生物、生活用品,都让幼儿感受到这就是我们接触到的自然界,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但画家在写实的画风中还加入了拟人、想象的元素,比如:在生物世界中赋予了人的特性,小蜗牛会赛跑、刺猬会织毛衣、小蚂蚁会造房子等等,这些元素的加入就让故事情节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但又高于幼儿的生活,它能带给大班幼儿更为丰富的认知与情感体验。从知识含量方面来看,书中有许多的生活常识,如织毛线、垃圾堆里的各种生活垃圾、砖头能造房子等,大班的孩子都已经了解了,而对于蜗牛吃奶酪、蜗牛无法在干燥的沙地上爬行等知识,通过阅读能帮助孩子们拓宽,这不就是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吗?

三、怎样来导入和进行自主阅读呢?

如何把一本书介绍给孩子,一下子就激发起孩子们对它的阅读兴趣,有许多的方法。对于这本书,我们采用的是故事导入法和悬念法。首先,我出示封面,指着主人公查理说:“今天我要介绍的主人公,是它,大家猜猜它是谁?你怎么知道它是蜗牛呢?可是蜗牛都有个硬壳壳,那是它的家,而这只蜗牛的家呢?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然后我边翻页边讲述刚开始的故事,讲到查理的蜗牛壳被踩碎时,故事戛然而止。接着我开始问:“蜗牛查理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找到了哪些东西做它的新房子呢?最后,它找到适合它的新房子了吗?让我们到这本书里来看一看、找一找吧!”

这样的导入其实是一个集体阅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全体幼儿都对故事的开始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就会鼓励孩子们自主阅读小蜗牛找新房子的过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建议中提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所以,我们自主阅读与讨论的重点在于:仔细观察画面,看懂小蜗牛查理找到了哪些新房子?它们对查理来说,哪里不合适?为什么最后都没成为查理的新房子?

自主阅读的方式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一直阅读到结束,那么讨论与分享时可以加入这样的问题:小蜗牛查理最后找到新房子了吗?那是怎样的房子?是谁送给它的呢?另一种是阅读到小蜗牛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房子,伤心地爬回自己住的花园为止。到这里为止时,是让孩子们体验一种失望、伤心的情感。大班幼儿已经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在故事开始时,孩子们就能随着查理硬壳壳的踩碎而产生惊讶、伤心的情绪情感,而当经历了寻找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后,我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和蜗牛查理一样产生失望、伤心的情感共鸣。这为后面发生转折后,喜悦、快乐、满足的情感体验营造了很好的前调。那么,这样的自主阅读安排,就让我为故事的结尾选择集体阅读的方式,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来发现奇迹,分享快乐,获得情绪情感的满足。针对大班幼儿会续编、创编故事的特点,我安排了一个开放式的尾声——“孩子们,蜗牛查理有了这样的一座新房子,它会在赛跑中获得冠军吗?为什么呢?你觉得接下来还会有新的故事吗?”这又成为了孩子们新故事的生成点。

翻开每一本优秀的绘本,孩子们都仿佛走进了一座富饶的宝藏,每一次自主快乐的阅读,都能让他们在这座“宝藏”中,或采撷一颗“明珠”,或收获一颗“宝石”。《小蜗牛的新房子》、《小猪变形记》、《最奇妙的蛋》、《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些偶然发现或着意选择的绘本总会因为其适宜性以及其自身独特的内涵与光彩引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让自主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让阅读的快乐与幸福在不经意间悄然绽放!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