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资源共享

单元整体建构 董珺

发布日期:2016-08-09 11:41:03     来源:gonghefa

20163月“阿尔法围棋”作为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以高超的运算能力和缜密的逻辑判断41击败世界围棋的顶尖高手李世石。人机大战的目的是验证人工智能机器人目前能够达到的深度学习能力,可见,深度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深化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单元整体建构”教学模式是以能力为导向进行深度教学的一种可行的路径选择。

“单元整体建构”是要求教师按照整体性、系统性的教学原则,把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各模块的每一个单元都看作一个整体,跳出平常着眼于知识点的教授,以单元整体的视野,通过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知识呈现的不同角度、知识结构的理论体系等等,可以发现单元知识内部存在多维度的内在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找到学习方法和规律,提升学习潜能的一种教学范式。思想政治课单元整体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纵向、横向的关联思维,提升深度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提高教师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

笔者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单元整体建构”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究。

一、重视知识的内在逻辑实现单元整体建构。

任何教材的文本总是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进行编写,或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角度展开,或就一个问题层层深入剖析,所以每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内部各课各框各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内在逻辑性和整体性。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贯彻知识逻辑整体化的理念,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意义的深度去理解,从整体上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体系,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触类旁通。

    在进行《经济生活》模块的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知识的内在逻辑来解读每个单元,将每个单元的课、框、目、以及知识点结成一张“知识网”,牵动其中任何一个点,都能把整张知识网拉动起来,从而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教材围绕“为何生产——消费”,解决“消费什么?——商品”;“用什么消费?——货币(价格)”;“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相关问题。本单元的主题是“消费”,围绕这个主题层层展开步步推进,把第一单元的三课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首先从消费的对象,即“消费什么——商品”入手,激发学生探究什么是商品?商品是如何产生的?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接着自然会延伸到“用什么来消费——货币”这个问题,“货币”这个概念顺应出现,货币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是货币?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的基本职能和其他职能有哪些?以及发展形成的纸币和信用工具,外汇等等一连串的问题都由“货币”发散出去。用货币购买商品表现出来的就是商品的价格,价格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价格变化又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最后必然还要回答“怎样消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消费。

    本单元就是按照“消费什么——用什么消费——怎样消费”的逻辑关系构成了《经济生活》的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就整本教材而言它的逻辑体系是:为何生产(消费)——是谁生产(经营者与劳动者)——为谁生产(收入与分配)——在哪里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四个单元就是按“经济学环节论”的知识逻辑,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层层推进,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社会经济生活的四个方面:消费、生产、分配、交换的相关知识。

二、抓住知识的不同主体进行整体建构。

若要学生全面掌握深刻理解学科知识,并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还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不同角度的整合,建构相应的知识体系。在建构学科体系时要遵循一定的学科规律,每个模块知识建构都有各自的原则和方法,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科学的原则来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会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达到一个更高层次,也可以有效地把生活实际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生命的立场和发展的立场,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有效地达成知识的整体建构和深度学习。

《政治生活》模块的鲜明特点就是行为主体明确,四个单元的内容就是按若干个不同的行为主体展开形成的知识基本结构。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围绕“政府”这一重要行为主体,依次阐述了“政府的性质”,“政府的职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依法行政审慎用权”,“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政府权力行使需要监督”以及“树立政府的权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以“政府”为行为主体进行以下的归纳整合:1.政府工作的原因: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及意义。2.政府怎样开展工作:政府的宗旨、原则、职能、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3.政府应如何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措施、树立政府权威的措施。

    《政治生活》除第二单元的行为主体是“政府”之外,其他几个单元行为主体也非常明确,有“公民”、“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民族”、“宗教”、“国际社会”等等,学生如果能够抓住每一个“行为主体”构建《政治生活》的单元知识体系,有助于他们在使用知识解决问题时灵活改变思维方式,也有利于系统深刻理解政治生活的理论知识,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以不同主体角度看待、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提升自身政治素养。

    三、梳理知识的理论体系达成整体建构。

教材每个模块的知识都是自成一个理论体系,每个理论体系内部又是由相互联系的若干个板块组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每个板块内部又可以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进一步细分,抓住关键词构建出知识链,这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将教材分割成一个个自成一体的板块后,一方面要把握每一个块面内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其融为一个板块体系;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不同块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在更广阔范围内建构理论体系,完整并深刻地理解知识,实现学习的目的和价值。

《生活与哲学》模块除了第一单元是介绍哲学概论外,其它三个单元都对应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的理论板块,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每个单元的理论体系的建构一定要十分清晰明了,才能准确到位地理解并熟练自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唯物辩证法部分,这一理论板块的四课内容分别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和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具体阐述了相应的哲学依据: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和辩证否定观,其中联系观和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创新是辩证法的依据和总要求,这些概念、原理和方法论都是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中的辩证法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另外还包括唯物论和认识论两个板块,历史唯物主义中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两个板块,每个板块各有一套严谨的理论体系,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严格地按照理论体系建构哲学的单元知识,清晰地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以及历史唯物主义这些不同的板块体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理念和理论体系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操练类似“运用哲学的相关板块知识”的时候,能够扣准范围,不偏题不游离,对症下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教师如果能够以“单元整体”的思想方法,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不同的知识主体以及知识的理论体系来教学和指导,对于学生掌握理解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解题能力,生成感悟社会的智慧,都具有现实的巨大效能。但是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世界的意义并非独立于主体而存在,而是源于主体的建构,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世界的意义,“一百个人就是一百个主体,并会有一百个不同的建构”。每个教师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独立主体,对世界意义的建构势必是各不相同,我们不仅要认可知识建构的差异性,而且还要认识到:正是由于不同主体对世界意义的建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留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造性思维,同时促进不同主体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把各自建构的知识体系进行对比和借鉴,这样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