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16-08-06 15:14:32     来源:wangyoubiao
 

预习案

《街》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朴素自然的语言背后深藏的含义;

2、领会作者“宁静的笔触,忧伤的美”的创作风格。

资料链接: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湖南凤凰县人,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14岁高小毕业后投身行伍。沈从文在1917年高小毕业后,进入当地土著部队办理杂事,后任书记。1923年进入北京大学旁听,同时练习写作。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并结识郁达夫、徐志摩、林宰平等人。1925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个创作文集《鸭子》。同年底,沈从文在上海与胡也频等自筹资金,创办《人间》《红黑》杂志,终因资金不足而停刊。沈从文20年代起蜚声文坛,与诗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杂文家鲁迅齐名。沈以其小说创作著称。而后,他改执教鞭,1928年到1930年任教于上海中国公学,兼任《大公报》、《益事报》等文艺副刊主编;后曾先后在辅仁大学、国立青岛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鱼山主校区)、武汉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48年受到所谓左翼文化人郭沫若等的批判,中止文学创作,转入历史文物研究,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服饰。1950年到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到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 

1949年以后,沈从文没有进行过小说创作。他的书在三十多年间仅出版过一次。据说他如能多活数月,便极可能在198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从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作品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 

 

本文写作背景:

散文《街》是沈从文于一九三一年五月十日完成的。当时沈从文的家乡湘西军阀割据,为了扩大势力,他们都纷纷到处抓壮丁充军,甚至冒充土匪抢人。散文《街》描写的正是当男人都被抓走后,村子里的女人和孩子的生活。
预习要求:

1、将课文标好自然节;

2、朗读课文及资料链接3以上;

3、请有条理地概述长街一天的生活内容,并简要概括特征注意圈画出文中依据);

 

教案

沈从文

导入:

 照我思索,能理解;照我思索,可认识”,这是沈从文先生写的文字,也是他的墓志铭。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沈从文的作品《街》,照他思索,去理解他,照他思索,去认识“人”。(板书)

《街》是篇幅很短的散文,篇幅虽短,但正所谓大音希声,大道希言,(板书)它的美有着长久的生命力!

正课:

一、在预习单上,我要求同学们有条理地概述文中“长街”一天的生活内容,下面哪位同学站起来与同学交流。

清晨,开门放出鸡狗,小孩撒尿,女人提水;

白日,女人们忙着织板带,倦了想想心事,闲谈,有时看新娘子、打狗、看人家来信;

黄昏,女人们背着孩子唱歌;

夜里,有的人家在街上烧着纸线,人们听着儿狼的叫声和梆子声,哄孩子睡觉。

追问:这些生活内容具有怎样的特征,请抓住文中的一些语句分析。

                           长街的生活贫穷辛劳

 

痛苦寂寞

……

二、刚才同学们概括出长街生活有一个特征“寂寞”,这点在文章的开头也明确写到,来齐读一遍: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但是我却发现文中好多处却点到:(学生补充)长街并不寂寞

并大声朗读相关语段,思考:

文章开头说“这是一条寂寞的长街”,在文中却反复强调“这长街并不寂寞”,这不矛盾吗?你怎么看?

我们先来说说文章开头为什么说“这是一条寂寞的街”?

开头说长街是寂寞的,是指壮丁被抓走后,妇女孩子失去了亲人,内心充满了思念、担忧,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这是种可悲,是种寂寞;

文中反复说“这长街并不寂寞”是指什么?

说不寂寞,是指生活中各类琐碎的事件和现象;指孩子年幼无知的欢喜,指野狼夜间在街上的争斗;指女人们单独担起持家养子的重负,且要承担思念丈夫与祭奠丈夫的痛苦,还要防范野狼的袭击,昼夜忙碌。

不寂寞是表,寂寞是里,两者指的范围不一样,所以不矛盾。

那“寂寞”与“不寂寞”有内在的联系吗?

带领学生分析第14节和17节。

不寂寞是表象,寂寞是内里,且表面的忙碌产生的不寂寞现象更反衬了内心的寂寞。

那作者写长街的寂寞,甚至反复用不寂寞去反衬寂寞,有什么用意?

控诉军阀混战穷抓壮丁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沈从文曾颇有感慨地在《习作选集.代序》中对那些不理解他的作品的读者们说:“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素,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你们能读出沈从文朴素的语言背后隐藏的深刻内容吗?试从本文举一例分析。

分析见文章

、分析到这里,我们好像理解了作者花大量笔墨去写“不寂寞”的原因所在。

可我总觉得在这些叙写“不寂寞”的平淡生活的背后,有一种美!

沈从文喜欢写生命和死亡,他一边在树上放烟花,一边在树下写葬花词。

沈从文钟情于湘西原始风俗所呈现的“生命之力”,即使对不幸与痛苦的描写,他依然没有忘记对人的生存状态所表现的和谐之美的观照。

如《边城》: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

引领学生具体分析语段,发现和感悟美。

从清早到白日,到黄昏到黑夜,即使成年男子的离去也绝不影响这里顺应自然的生活秩序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活着,是一种常态,这或许是作者想表现的一种自然之美,人性之美!

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诗:

远山吞没了太阳,

  晚上还有月亮。

  乌云遮住了星星,

  屋里还有灯光。

  即便是伸手不见掌,

  那盲人不照样歌唱?

我们再来看这些语言的特点,朴素,自然,毫无雕饰,甚至纯用白描手法,真乃“宁静之笔”。

总结:

正是本文叙写“不寂寞”的平淡语言体现的美与表现出的妇人内心寂寞,才体现了沈从文那种“宁静的笔触,忧郁的美”的文学风格。就如《边城》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效果一样,忧伤而美丽!

五、沈从文老先生的墓志铭是这样的:照我思索,能理解;照我思索,可认识”,试着从本文出发,谈谈你对沈从文的理解以及对“人”的认识。

六、作业

课后阅读沈从文散文集《湘西散记》《湘西》

《街》   沈从文

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

那里住下许多人家,却没有一个成年的男子。因为那里出了一个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带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永远不再回来了。他们是五个十个用绳子编成一连,背后一个人用白木梃子敲打他们的腿,赶到别处去作军队上搬运军火的案子的。他们为了“国家”应当忘了“妻子”。

大清早,各个人家从梦里醒转来了。各个人家开了门,各个人家的门里,皆飞出一群鸡,跑出一些小猪,随后男女小孩子出来站在门槛上撒尿,或蹲到门前撒尿,随后便是一个妇人,提了小小的木桶,到街市尽头去提水。有狗的人家,狗皆跟着主人身前身后摇着尾巴,也时时刻刻照规矩在人家墙基上抬起一只腿撒尿,又赶忙追到主人前面去。这长街早上并不寂寞。

当白日照到这长街时,这一条街静静的像在午睡,什么地方柳树桐树上有新蝉单纯而又倦人声音,许多小小的屋里,湿而发霉的土地上,头发干枯脸儿瘦弱的孩子们,皆蹲在土地上或伏在母亲身边睡着了。作母亲的全按照一个地方的风气,当街坐下,织男子们束腰用的板带过日子。用小小的木制手机,固定在房角一柱上,伸出憔悴的手来,敏捷地把手中犬骨线板压着手机的一端,退着粗粗的棉线,一面用一个棕叶刷子为孩子们拂着蚊蚋。带子成了,便用剪子修理那些边沿,等候每五天来一次的行贩,照行贩所定的价钱,把已成的带子收去。

许多人家门对着门,白日里,日头的影子正正的照到街心不动时,街上半天还无一个人过身。每一个低低的屋檐下人家里的妇人,各低下头来赶着自己的工作,做倦了,抬起头来,用疲倦忧愁的眼睛,张望到对街的一个铺子,或见到一条悬挂到屋檐下的带样,换了新的一条,便仿佛奇异的神气,轻轻的叹着气,用犬骨板击打自己的下颌,因为她一定想起一些事情,记忆到由另一个大城里来的收货人的买卖了。她一定还想到另外一些事情。

有时这些妇人把工作停顿下来,遥遥的谈着一切。最小的孩子饿哭了,就拉开衣的前襟,抓出枯瘪的乳头,塞到那些小小的口里去。她们谈着手边的工作,谈着带子的价钱和棉纱的价钱,谈到麦子和盐,谈到鸡的发瘟,猪的发瘟。

街上也常常有穿了红绸子大裤过身的女人,脸上抹胭脂擦粉,小小的髻子,光光的头发,都说明这是一个新娘子。到这时,小孩子便大声喊着看新娘子,大家完全把工作放下,站到门前望着,望到看不见这新娘子的背影时才重重的换了一次呼吸,回到自己的工作凳子上去。

街上有时有一只狗追一只鸡,便可以看见到一个妇人持了一长长的竹子打狗的事情,使所有的孩子们都觉得好笑。长街在日里也仍然不寂寞。

街上有时什么人来信了,许多妇人皆争着跑出去,看看是什么人从什么地方寄来的。她们将听那些识字的人,念信内说到的一切。小孩子们同狗,也常常凑热闹,追随到那个人的家里去,那个人家便不同了。但信中有时却说到一个人死了的这类事,于是主人便哭了。于是一切不相干的人,围聚在门前,过一会,又即刻走散了。这妇人,伏在堂屋里哭泣,另外一些妇人便代为照料孩子,买豆腐,买酒,买纸钱,于是不久大家都知道那家男人已死掉了。

街上到黄昏时节,常常有妇人手中拿了小小的笸萝,放了一些米,一个蛋,低低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慢慢的从街这端走到另一端去。这是为不让小孩子夜哭发热,使他在家中安静的一种方法,这方法,同时也就娱乐到一切坐到门边的小孩子。长街上这时节也不寂寞的。

黄昏里,街上各处飞着小小的蝙蝠。望到天上的云,同归巢还家的老鸹,背了小孩子们到门前站定了的女人们,一面摇动背上的孩子,一面总轻轻的唱着忧郁凄凉的歌,娱悦到心上的寂寞。

“爸爸晚上回来了,回来了,因为老鸹一到晚上也回来了!”

远处山上全紫了,土城擂鼓起更了,低低的屋里,有小小油灯的光,为画出屋中的一切轮廓,听到筷子的声音,听到碗盏磕碰的声音……但忽然间小孩子又哇的哭了。

爸爸没有回来。有些爸爸早已不在这世界上了,但并没有信来。有些临死时还忘不了家中的一切,便托便人带了信回来。得到信息哭了一整夜的妇人,到晚上便把纸钱放在门前焚烧。红红的火光照到街上下人家的屋檐,照到各个人家的大门。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长街这时节也并不寂寞。

阴雨天的夜里,天上漆黑,街头无一个街灯,狼在土城外山嘴上嗥着,用鼻子贴近地面,如一个人的哭泣,地面仿佛浮动在这奇怪的声音里。什么人家的孩子在梦里醒来,吓哭了,母亲便说:“莫哭,狼来了,谁哭谁就被狼吃掉。”

卧在土城上高处木棚里老而残废的人,打着梆子。这里的人不须明白一个夜里有多少更次,且不必明白半夜里醒来是什么时候。那梆子声音,只是告给长街上人家,狼已爬进土城到长街,要他们小心一点门户。

一到阴雨的夜里,这长街更不寂寞,因为狼的争斗,使全街热闹了许多。冬天若夜里落了雪,则早早的起身的人,开了门,便可看到狼的脚迹,同糍粑一样印在雪里。

本文摘自《沈从文全集》,作者沈从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9月。

【编者按】198851,沈从文去世,魂归湘西。在他的墓碑正面,用了遗作《抽象的抒情》中的一句话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以识人”。也许是因为心怀怜悯和理解,人生的不幸和无常,在他笔下写来,也常常使人感到安慰。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