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艺术(读后感)
批评的艺术
——读《班主任兵法》有感
江阴市实验小学 肖斓
一、批评因温柔而明朗
学生违纪是班主任经常遇见且非常头疼的问题。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对经常违纪的学生进行尖刻的数落、粗暴的训斥和挖苦以及“严肃”批评甚至处罚,反而会使学生觉得无所谓,效果不好。
其实,我们也可以让批评温柔点儿。这种“温柔”批评,使学生乐于接受并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宽容式批评
批评孩子的错误,在特定环境下,宽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因为,宽容就像人们在重压之后,走进满眼绿色、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一样,让人舒畅,而它也从不吝惜自己的绿色;宽容就像春天一样,给大地以湿润,给空气以芬芳,给生活以智慧,给童心以成长。作为教师应该用这样博大的胸怀和境界,包容和谅解孩子的错误,使学生跃上新台阶。
(二)暗示式批评
批评不一定是正面地直接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这样做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加重学生的自卑感,而且还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投下阴影。我们可以暗示学生,让其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并且自觉的改正错误。
(三)表扬式批评
所有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要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如果长期得不到关注,会形成“赏识饥饿”。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批评,效果也不错。
(四)激励式批评
我们批评孩子只是为了更大限度地使孩子健康成长,孩子的成长需要激励。有些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也注意激励,但习惯在激励后面来一个“但是”。比如说:“你最近进步比较快,但是上课还开小差。”结果不仅劝告没有奏效,而且前面的激励也被学生认为是虚情假意。如果教师以激励代替直接批评,委婉表示对学生的要求,比如说:“你最近进步比较快,如果今后能多专心听讲,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会提高的更快。”这样,学生觉得老师的激励是真心诚意的,老师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在帮助他、鼓励他、信任他,而不是批评他,因此更乐于接受。这种富于建设性、启发性的恰当批评,对孩子来说效果不大一样。这样做不但使他们明白了自身的不足,而且自尊心和自我形象也得到了保护。
(五)幽默式批评
有些教师认为,教育学生要越严格越好。其实,如果教师总板着面孔去训斥学生,学生就容易紧张害怕,教育的效果往往不好。如果能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表达所需要阐述的观点、道理,学生就能够摆脱尴尬的处境,消除紧张的心理,在笑中明白道理,从而改正错误。
(六)启发式批评
事实证明,借助身边的寓言故事、轶事传说等进行教育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对照、反省,从而受到启发自觉改正错误。这种做法比起空洞的说教、硬邦邦的呵斥效果要好得多。
批评呼唤着“温柔”,如果我们多讲究一点批评的艺术,批评时多一些巧劲和柔性,相信我们的教育会更深入人心,更有生命力,学生心灵的天空也会更加明朗。
二、批评因暗示而精彩
批评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暗示是一种巧妙的批评方法。
暗示,是指不直截了当地把批评意见将给学生听,而是借助其它委婉隐蔽的语言形式,说彼及此,巧妙地表情达意,让人思而得之,从而获得深刻印象。含蓄委婉的暗示方法,较之直来直去的呵斥、批评,气氛显得平和,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师生之间的情感。恰当的暗示方式要求生动贴切、新鲜活泼,注意被批评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不可使被批评者感到有指桑骂槐之嫌。暗示的方法很多,列举几种:
以故事暗示 通过说故事的形式来表明一个道理,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染力,可以较好的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以笑话暗示 笑话,言辞诙谐,语调幽默。一则恰当的笑话暗示,能引来被批评者愉快的笑声,能使双方在交谈中心与心交融、情与情沟通,不尴尬,易接受。
以逸闻暗示 名人,是历史和社会造就的一代杰出英才,他们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以名人的逸闻逸事进行暗示,能是被批评者在听取批评意见时,有一种类比的心理自豪感,不觉得委屈,乐于接受,并且印象深刻。
以寓言暗示 寓言哲理深刻,以大见大,说服力强,且为人们喜闻乐见。它能将要表达的意思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达到批评的目的。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采用有针对性的赠送“格言、谚语”的方式暗示;针对被帮助对象的弱点,用表扬他人这方面的成绩和长处来进行暗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