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源于心,风采践于行 ——《带着你与世界相遇》读后感
教育源于心,风采践于行
——《带着你与世界相遇》读后感
江阴市实验小学 刘一薇
从网络上看过几次许老师的教学视频,但阅读他的书籍还是头一回。买《带着你与世界相遇》这本书,一方面是对许老师的崇拜和敬仰,另一方面是好奇,这样浪漫诗意的名字,兴许饱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吧。
打开泛着油墨香气的书,畅游在许老师为孩子们打开的美丽新世界,心灵亦豁然开朗。全书共分为八章,认识自然、认识人文、认识他人、认识自我,这是许老师希望孩子们达到的四个认知维度。许老师将主题实践活动与教学相结合,寓教于乐,与学生共同探索生活、世界和未知,与世界相遇,引导学生将平凡的世界展示出来。读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1.勾勒清晰明确的培养框架。
作为一名老师,谁都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但往往总是给学生规定的要求,执行了一段时间以后,连自己也没坚持住。而许老师在书中提到这样的话:“为了培养这个习惯,我要用两个月的时间”。可见,他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思路,应该培养学生哪些学习和生活习惯,大概要花多少时间,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师生共同去坚持,直至习惯养成。
2.确立目光长远的教育理念。
许老师是真正的在育人,他总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培养习惯,把学生看成一个社会人来严加要求。比如“遇见师长”一篇中,说话先要讲礼貌、见到老师要问好以及餐桌上的礼仪等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的细节和习惯,培养这些习惯就是考虑了学生今后走入社会以后的“素质”问题,他总是与生活联系,从人与人相处的角度教育学生,是真正的“育人”。
3.树立“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
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许老师视儿童为一个自己能认识、思考、发现、发明、幻想和表达世界的栩栩如生的孩子;一个自我成长中主角的孩子;一个富有巨大潜能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应如何应对?最重要的是要承认“其实有一百”。4.要以孩子的思维、儿童的立场来看待一切。另外,千万不要压制孩子,应让孩子充分表现其潜能。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
4.创设开放、新形态的学习环境。
自然是孩子的无声课堂,许老师主张孩子认识大自然。孩子从幼儿时期起,就总是不想呆在家里,喜欢在小河里抓鱼,水池里打闹,雨中嬉戏、玩沙和玩水等。世界好奇特,让他们充满了好好奇,想要读懂这个世界,他们想知道蜘蛛为什么会吐丝,而蚂蚁却不可以;为什么花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晚上看不到月亮……孩子应该在自然地环境中成长,一个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比很少接触自然地孩子更具有丰富的个性,感觉更敏锐,也更具有创造力。大自然是博大的,包容万物,有千变万化,永远以新的姿态出现。孩子在观察的自然中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并在自然中孩子感受到了生命,并对生命充满了感情。保护孩子心中美好感情是教育重要内容。
5.开展缤纷多彩的节日活动。
诚如郭沫若所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而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相应的礼节、礼仪,这些礼节、礼仪体现着道德精神。中国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节日习俗更是丰富多样、各放异彩。许老师深刻地理解传统节日文化中附着的教育意义之后,抓住节日的核心意义,把握要点进行价值遴选找准和突出节日文化中的精华,然后设计活动,使学生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健康情感得到发展。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以及春节的不同节日活动中使幼儿感受到家庭和睦,尊老敬祖的精神,从而产生愉悦、舒服的情感体验。
6.培养积极自信的自我认知。
学生的心灵本质上是纯洁的,主流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往往像一张白纸,缺少得体的自我描绘;像一块原木,缺少精心的自我雕琢,在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评价方面还需要周围的师长进行全面的引导、熏陶。许老师就是这样认真通过主题班会、日记交流、个别谈心、走访宿舍等常规手段,对学生进行广泛深入地了解分析,不断地思索着。结合许老师的教学经验,我想引导孩子认知自我可从对比方法入手:
首先,引导学生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中了解自己。人看不见自己的面孔,常常借助于镜子;同样,我们不易评价自己的品质,就要依靠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学生自己每天的照自己,而忽略了别人眼中的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当然,他人的评价并非都很正确,这正如镜子因凹凸不平会歪曲人的形象一样。倘若一个学生能上与多数人交往,注意倾听多数人的意见或反应,善于从周围人的一系列评价中,概括出一些比较稳定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基础,肯定有利于同学大大加深自我了解。加深彼此之间的心灵沟通,使孩子更加明白自己应该扬什么长,避什么短。
其次,引导学生通过和别人比较认识自己。自己跑步的速度是通过与别人赛跑中比较出来的;个子的高矮也是通过“比个儿”来确定的,个人对自己的品质、能力的评价也应该是这样的。在每一次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教师要坚定不移地让所有同学彻底明白,生活当中学习固然是一个可以改变自己的有效途径,可是学会做人也是一个学生的头等大事,同时又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要不断通过比较找出自己在思想道德、行为表现、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与别人的差距,做到言有方向,行有目标。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和自己比较认识自己。这种与自己的比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在的“自我”与曾经的“自我”作比较;二是将自己的期望与实际获得相比较。班集体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同学想要获得第一名,以屈居第二为奇耻大辱,而有的却为成绩及格而兴高采烈;同样来自家境困难,有的同学生活有序,学习刻苦,自强不息,而有的同学却想入非非,学习浮夸,不思进取。下学期我将把班主任工作放在学生心理变化的这个角度,因为我发现了学生在一个阶段熟悉了学校的各个方面后就会产生懈怠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各个方面,那么我就找每个学生谈话,然后让她们对自己一个学期表现自我剖析一下,以便于了解自己的同时可以在下一个学期有了相应的目标的设定。在聊天时让学生没有戒心了,班主任不能一直把自己抬的太高了,要不然学生会觉得老师只是一个可以管学生的而不懂爱学生的冷酷老师,也就是自己将这道门可关闭了。相反呢,学生一旦学会了正确的自我比较,会获得比外来的帮教好得多的效果。
许老师的这本《带着你与世界相遇》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仿佛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又象慈祥师长,不断地给我们以指引。站得越高,才能看得更远。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义无反顾,一路向前。
我们需要向“瑞吉欧”学习的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学习它,目的不在于模仿其做法,而在于能否站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下,根据自己的视角思考:“我们要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并用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或许会为我们的教育创造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