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实践和点评
2013年江苏省初中化学教师命题培训研讨活动
命 题 实 践(1)
1.选择题的命制
【原创案例1】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如下图)。则关于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方法中包含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B.物质①是NaOH溶液
C.操作①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D.整个过程至少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问题提出】
这是一道试图考查信息素养与学科知识融通能力的试题,你认为这道试题的四个选项具有怎样的特点(或角度)?你认为这样一个高整合度的试题对初中生的要求是否过高?与2011版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如何?你认为还可以做怎样的修改?
(1)这4个选项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力和整合力,这几个选项从不同角度来提问,这对于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帮助很大,但是这几个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的确有点偏深。
(2)A不仅考查学生对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理解和应用,还综合考查学生对物质间相互转化能力应用,题目设计新颖;
C在一个物质转化的综合题中穿插混合物分离考察,难度有所提高,学生要考虑复分解反应条件,还要考虑混合物分离方法的应用;
设计D答案,使整个题目难度增加,本题有两个答案就提高难度,再加上“至少有2种物质”,学生对对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拿捏不准;
(3)像这样的高整合度的选择题,而且是双选题,对初中生来说要求太高,如果中考出这样的题目,必然导致老师在平时挖掘很多的深题、难题、怪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与新课标的要求不太吻合。
(4)这题的信息给予还是很好,但是如果把选择题改为信息探究题,给学生一定的解题梯度,这样不仅降低了难度,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或者将选择题变成只有一个选项,以便降低难度。
【命题反思】
选择题命制中应关注:情境合理、题干简约、表达准确、选项科学等环节,你是如何理解这些原则的?当前,中考试题的选择题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试举一例说明。
附案例1答案:BD
2.实验题的命制
【原创案例3】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碳酸钙含量进行以下探究。该牙膏摩擦剂主要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现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B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牙膏样品放置在 ▲ (填仪器名称)中,
装置A中至少发生 ▲ 个反应。
(2)若测定值比实际值小,可能的原因有 ▲ 。(填数字序号)
①装置A中水蒸气、HCl等进入装置B中 ②装置A中CO2未完全进入装置B
③CO2气流速度太快导致Ba(OH)2未完全吸收 ④盐酸未滴加过量
(3)为减少误差,现采取一些措施:为防止HCl进入B装置,可在A、B之间增加装有 ▲ (填药品名称或化学式)溶液的洗气瓶;将装置B中的长导管下方增加一个带孔球泡,可以提高 ▲ ;在装置B的后面再增加一个装有 ▲ (填药品名称或化学式)固体的干燥管。
(4)准确称取8.00 g样品三份,进行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 .94 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
【问题提出】实验题命制应关注真实、可操作。本试题的四个问题分别围绕装置解读、误差分析、设计评价和定量分析四个角度展开。你认为实验题命制中设计评价环节应有几种命制方式?实验步骤的考查对初中生是否要求过高?实验题中的计算设计应注意什么?本题还可以怎样改进(试增加或改变一个问题)。
(1)实验题命制中设计评价环节命制方式:填空、选择、设计表格仿照填空;
(2)实验步骤的考查“(3)带孔球泡”对初中生来说比较陌生,如果配个图片可能会降低难度;
(3)① 数据处理要简单, ② 思路简洁,实验题关键是考查学生在探究过程对实验目的的理解,对现象的分析总结,对结论的拓展延伸,而计算只是对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③ 答案唯一
附案例3答案:(1)锥形瓶 2 (2)②③④ (3分)
(3)硝酸银,二氧化碳吸收效率,碱石灰或氧化钙等。
(4)20%(2分)
3.原创题的命制
在进行原创性命题时,我们常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作为命题素材进行命题,有时选择一些素材进行命题。利用提供3个素材,请命制1个综合题。(见素材包,需要装caj阅读器)
素材1:市售廉价珍珠粉的探究分析报告
素材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改进
素材3:珍珠的奥秘
题目设计:甲、乙、两位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乙的托盘天平省略(如图所示)
甲 乙
(1)甲、乙两位同学进行实验时,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甲同学在锥形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甲、乙两个同学的实验均失败了,甲同学在实验时,橡皮塞被冲出,而导致实验失败,请你帮助甲同学分析失败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在实验中,发现开始时天平平衡,而在实验后,气球鼓起,并且发现放锥形瓶的这边质量偏小,这又是什么原因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位同学经过反复研究,改掉前两个实验的不足,对这个实验做了大胆的改进,如图丙所示,实验发现注射器的活塞被慢慢的顶起来,天平最终依然平衡,结果他们取得了成功。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思与评价:
①改进后的实验有哪些优点呢?
②改进后的实验中,取2mL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65%的稀盐酸 (密度约为1.0g/mL)与足量的石灰石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大约产生多少mL二氧化碳 (密度约2g/L);
③通过②的计算结果说明如果所用的盐酸是较多量的,后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用石灰水及时吸收二氧化碳
(2)盐酸量太多、生成的二氧化碳太多,导致瓶内压强太大、澄清石灰水不能短时间吸收太多的二氧化碳等合理均可;
反应结束后气球胀大,其所受浮力就会增大,导致第2次称量值略小。
(3)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
①装置简单,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符合物理学和化学原理;操作简便,不会发生冲塞现象;由现象到结论更直观、流畅。
②22mL
③生成的气体体积如果大于注射器的存储量时活塞会被冲出。(注意:稀盐酸一定不要多吸,否则下一步不易压入密闭的锥形瓶里,而且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超出注射器针管的存储量;橡皮塞一定要塞紧,防止下一步压入稀盐酸时发生冲塞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