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学生多维投入 打造高三复习新境界 ——以高三二轮复习习题评讲课为例
激活学生多维投入 打造高三复习新境界
——以高三二轮复习习题评讲课为例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朱秋红
【内容摘要】学生学习投入是影响学生复习质量的重要因素。高三政治复习更要注重引导深度学习投入,建构有意义、有效果的复习课堂,发展学生应对高考检验的关键能力。如何激活学生多维投入,打造高三复习新境界?激活情感投入,调动学习内需,激发复习兴趣点;激活认知投入,遵循认知秩序,提升复习思维点;激活个性投入,培养灵活迁移,提升复习能力点;激活价值投入,渗透人文教育,点燃复习动情点。
【关键词】学习投入 情感投入 认知投入 个性投入 价值投入 复习新境界
高中三年的学习犹如千米长跑,高一打基础,养精蓄锐;高二弯道超越,苦其心志;高三爆发潜力,全力以赴。高三的政治复习涵盖了一轮的地毯式复习和二轮的专题复习和刷题模式,没有艰难困苦的洗练,没有废寝忘食的发奋,没有暮然顿悟的收获,那将是不完整的高三学习。经历高三的复习岁月,那将是考验心智、提升能力、磨练意志的过程。当一轮的地毯式复习结束后,二轮的专题复习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思维点、能力点、动情点,让学生更有激情地进行学习投入,将会给学生的复习境界带来质的提升,更好地应对高考试题全方位的考验。
学生学习投入是影响学生复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效率公式: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当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是固定值时,假设两数和为18时,两个因数的值差异越小乘积则越大,差异越大,乘积越小。如果教师付出9,学生付出9,则收获9*9=81;如果教师付出12,学生付出6,则收获12*6=72。效率公式告诉我们只有师生共同全身心投入,才能赢得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高三政治复习更要注重引导深度学习投入,建构有意义、有效果的复习课堂,发展学生应对高考检验的关键能力。学生的课堂学习投入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努力程度、坚持性以及伴随着的积极情感。它用多个维度来进行衡量:认知投入、情感投入、个性投入、价值投入等。本文以一堂高三二轮复习习题评讲课为例,谈谈如何激活学生多维投入,打造高三复习新境界。
一、情感投入——调动学习内需,激发复习兴趣点
情感投入是指学生在完成与学习相关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积极情感表现出对学习充满兴趣,愿意投入自己的精力、注意力、意志力、坚持力等,对学习充满信心,主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对于高三学生特别到了下学期,他们的复习状态到了王国维所讲的“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高考梦想,很多学生达到了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但第二个境界是比较难熬的,在第一个境界的基础上,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个时候会迷茫,会不识庐山真面目,这段时间最容易让人怀疑自己。经过多次的模拟考试,学生会出现复习高原反应,很难提升现有的水平;有些学生则会产生复习的倦怠感,感觉什么都复习过了,什么都掌握好了,其实每个同学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漏洞,此时的复习课堂不可能再来一次全面的查漏补缺。这时教师通过研究学生练习中的共性问题,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复习内需,让学生能够针对自己做个性化的盘查,激发复习的兴趣点,由被动复习进入主动复习状态,这样的复习更有意义、更加精准。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堂高三习题评讲课《遵循认识秩序 提升解题能力》,研析高考考纲对思想政治学科考核目标,以评讲《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题目为例,用《哲学生活》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学生进行解题指导,遵循了学生对知识的科学认识秩序,找准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抛砖引玉,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学生自觉发现复习过程中的漏洞,进行更加有方向的复习。
【情景回顾】模拟考试下来,考情分析:教师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共同漏洞和最大失分点是两题,一是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分析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的关于政体的考查,而这道政体的题目是书本中没有提及的国家案例,但是可以用专题一中相关的政体的共性知识去进行判断分析,这恰恰要用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哲学指导思想,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何不来一个模块知识的联结,并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指导呢?学情分析:这是一帮自以为基础知识掌握的差不多的眼高手低的学生,对一些知识存在一知半解的问题,何不借此题的分析让他们感觉到基本概念和原理还没有吃透的问题,从而达到一石击二鸟的效果,让他们感受到深深需要研透考点。
【教学策略】遵循“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高三复习试题评讲如果面面俱到,会让学生产生复习倦怠感。抓住学生真正存在的问题——考点不透和灵活迁移欠缺,从生活场景入手——上厕所的选择,下课普遍人多和不同楼层不同的情况,引出哲学思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最迫切的生活需求引导复习的知识需求,比生硬的告知这个知识漏洞效果好多了;从两三个同学对该原理的解读暴露出理解片面性的共性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复习过程的欠缺,让学生发现问题比呈现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复习内需;由此题的失分状况分析让学生明白在复习过程中不仅是要认知基本概念,更要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概念、运用概念,由此及彼,考纲中涉及到的考点也需自己好好研磨。看似整个一堂习题评讲课,涉及一个哲学原理、一个选修题目,但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愿意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复习过程中。
二、认知投入——遵循认知秩序,提升复习思维点
认知投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进行学习观察、发挥想象、进行高阶思维,运用认知策略,集中注意力,科学完成学习任务。高考是检验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心理等综合素质的检验,根据江苏省高考考纲,关于思想政治科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如下:1.获取和解读信息(即提取有效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运用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3.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4.论证和探索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这样的考核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具备知道、领会和运用等低界思维品质,更要求学生能够遵循认知规律,分析、综合、评价问题,具备问题解决、决策、批判、创造的高阶思维品质。因而在高三政治复习课堂,抓住多次模拟试卷的评讲契机,调动学生认知投入,注重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激活学生思维点,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升华。
【情景回顾】材料一:2017年年初,A国进行了总统选举(总统只是国家元首,不享有实际的行政权)。同年,根据图8的大选流程,选举产生了联邦总理。材料二:A国总理领导的政党虽保持了议会第一大党地位,但仍需同其他党派组成联合政府方能执政。但因为在财政政策、环境政策、对移民、难民政策上,各方存在较大分歧,难以形成成果文件。该国总统表示,如组阁谈判失败,将导致该国面临数十年来前所未见的变局,他愿意出面与各党派进行对话,希望能打破组阁僵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l)根据材料,判断A国的政体类型,并阐述该政体的特点。(6分)(2)有人说:选举带来的政治僵局会使A国陷入一个不确定的时代,但这种民主政治依然充满了魅力。请对此加以评析。(6分)
学生在面对此题时一脸茫然,因为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英、法、美典型的国家政体知识无法搬用,所需调动的知识是专题一中对政体的基本形式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议会制、总统制等共性的常识,如果对四种政体的特征理解不到位,就无法作出准确的区分和判断。同时考查了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抽象概括出有效信息中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然后用基础知识分析、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遵循学生的认知秩序,为了更好地启迪学生的主观题答题思路,教师在哲学思维的指导之下,首先出示了江苏政治高考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其中体会出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秩序;既巧妙地揭示了主观题的思路和规范,同时也为此题的解决找到突破口,由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总统只是国家元首,没有实际行政权;大选流程中议会的作用和地位;议会和政府首脑、总统的关系等,从而调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库中共性的政体知识,进而判断出该国实行的是议会制共和制,然后结合材料阐述议会制共和制的特征。原来任何一道主观题都是有套路可寻,都可以从特殊到普遍,即根据材料回归书本,进行知识的定位;再从普遍到特殊,调动所学的书本知识,进行问题的阐释、分析、解决;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规范、更科学,让学生的解题过程更加有序遵循认知秩序,调动自己的思维投入。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则需要整合政体知识、政党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实质等专业知识进行融汇贯通,灵活迁移,论证、批判和决策,这个过程就是调动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过程,通过对此题的深入理性分析,让学生能够错有所悟,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设计流程由考纲要求——总结认知秩序——试题研究——感悟解题规范,也很好的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秩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断得到转化,思维的形式不断的变更(概括、判断、阐述、分析、决策等),相信通过本堂课的思维训练,学生能够清晰和强化主观题的解题思路,碰到再陌生的题目,也能够胸有成竹,克服解题的畏惧感。
三、个性投入——培养灵活迁移,提升复习能力点
个性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能力、经验等个性因素,完成学习中的叙述模仿到灵活运用的建构学习过程。没有学生的个性投入,学习不能算真正的完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有了学科方法、知识储备最终要回到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去,这样他们在各类检验中身经百战而不殆。高三复习过程,更需要通过评讲经典题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意义关联,拓展延伸学生解题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迁移,提升复习能力点。
【情景回顾】整个试卷评讲过程,由生活现象——哲学思考——考纲研究——试题探讨——方法总结,整个过程让学生感悟、反思、分析、总结,选取了整份试卷中让学生最郁闷的题目,暴露了学生存在的知识和能力问题,积累了做题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去优化复习策略。为了更好地深化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设置了课堂拓展环节,运用热点素材设计了和试题评讲相关的问题。例:课堂拓展:2018年3月14日,德国柏林,德国联邦议院选举总理。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和社会民主党,组成了新的德国政府,默克尔第四次当选德国总理,任期四年。德国总理是德国的政府首脑,领导联邦政府的各项工作。 = 1 \* GB2 ⑴举例:当今世界政体是议会制共和制的国家。请你说出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德国的政府首脑的称谓分别是什么?称谓为何不同? = 2 \* GB2 ⑵以上国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管理形式、政体),有两个国家和德国有很多共性,是哪两个国家?区别仅仅在于什么?以上国家有哪些共性? = 3 \* GB2 ⑶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何采用不同的政体?你知道法国历史上曾经是典型的议会制国家吗?同一个国家,政体也会变化,说明什么?总结:国体和政体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教学策略】讲经典——建关联,举一反三,灵活迁移。书本的知识永远是学生手中的最基本的武器,厘清政体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来阐释和分析当今世界各种类型的国家的实际政治现状。同时在各种在类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再次深化政体和国体之间的关系,各种国家错综复杂,但是知识之间的意义关联,能够让学生化繁为简,捕捉到共性和规律,构建选修书《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结构体系,这一过程就是学识不断建构知识经验、运用经验分析解题和实践,用共性指导分析个性,从个性中抽象概括出共性,进行知识迁移、提升关键能力的过程。
四、价值投入——渗透人文教育,点燃复习动情点
价值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拥有学习的自我效能。没有学生的价值投入,没有对高三政治复习的认同感,就不可能克服高三复习中的高原反应,获得高三复习的持久动力。因而在高三政治复习课堂,要进行人文教育和关怀,点燃学生复习的动情点,让学生能够更加全身心投入。最近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央视节目《经典永流传》正因为击中了人们心中的价值认同,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让人们愿意享受、传承经典文化。高三政治复习课堂特别是在最后的阶段更应成为学生的能量加油站,让学生感受到复习的意义和价值,更加要磨砺他们复习的意志和心灵。
【情景回顾】一份模卷,自然会暴露出学生的知识和解题困惑,如果没有一点情感的激励学生可能会对上阶段的复习产生怀疑,对自己应对高考试卷的信心动摇。为此,教师在最后设计共勉环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选了三句宋词,说明人生的三个境界。引申到我们做学问的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学习中首先要达到第一个境界,耐得住寂寞,吃得来苦头,或者说把自己放到一个心无旁骛的状态。第二个境界是比较难熬的,在第一个境界的基础上,你会下功夫苦读,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个时候你会迷茫,会不识庐山真面目,这段时间最容易让人怀疑自己,要不忘初心,不能放弃,要有毅力和恒心,因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当你走出来时,才会达到第三个境界!
【教学策略】引用人生三重境界,推及高考复习的三重境界,让学生能够明白自己所处的阶段,所需要作出的努力,以及需要到达的理想境界。这样的课堂设计让学生能够从单维的试题讲解过程中回归心灵的浸润、价值的提升,关注学生生命个体学习品质与学习价值感的变化与提升。
没有丰富多维的学习投入,就没有复习的深度和效度;没有学生的情感投入,学生就没有复习的自我感;没有学生的认知投入,学生就没有复习的高效感;没有学生的个性投入,学生就没有复习的意义感;没有学生的价值投入,学生就没有复习的效能感。只有激发学生的多维投入,关注学生复习过程中的接受度,才能提升高三政治课堂的复习新境界!
(此论文是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政治课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韩宝平.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8):77-18
2.范金刚.门金泽.高中生学习投入与家庭心理气氛的关系[J].校园心理.2010(8):227-228
3.孙蔚雯.高中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学业投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27
4.程燕.贡和法.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以高中思政课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6(51):53-54
5.林卫民.重建“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J].人民教育.2014(2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