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研项目

钱丽老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9-07-15 13:17:50     来源:xushunxiang

心向光明,回归初心

——读《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后感

劳作数月,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正好转换频道,放空自己,读一读程红兵校长的《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这本书来修生养息也是不错的选择。读完这本书,我分明感到的不仅仅是他作为一个教育家的担当和胆识,更是他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虔诚和执着。他在学校方略的创建、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谱系的打造、课堂教学的流程再造以及学校文化培育等方面且行且思,且破且立。

程红兵校长是一位有着深厚教育情怀的学者,他说:“每一个教师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教育之所在;每一个教师如何,中国教育便如何;每一个教师是什么素质,中国的教育便是什么质量;每一个教师心向光明,中国的教育便不会黑暗。”心向光明,就如坚守第56号教室长达26年的雷夫老师,喜欢他的孩子们,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喜欢看看孩子们慢慢成长的样子,喜欢他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座的老师们也是如此,始终不离不弃地坚守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间活动,始终站在儿童立场上,围绕儿童的成长需求,采撷生活情境,顺应儿童视角,遵从学生的认知习惯。

课堂的是我们一线老师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无非让学生由不知什么到知什么,即知识的变化;由不会什么到会什么,即能力的变化;由不爱什么到爱什么,即情感态度的变化。这一切的实现都是基于学生实际,基于学生有价值的思考,因此,我们需要对课堂教学不断地进行的哲学式追问:“知识是什么?”“学生是什么?”“手段是什么?”“教师是什么?”“课堂是什么?”

在这样的追问、反思、质疑下,我们教师要做到于无向处指向——学生没有方向的时候教师要指明方向;于无路处指路——学生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指路;于无疑处生疑——学生觉得没有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更深的问题;于无助处支助,学生缺乏帮助的时候教师给予帮助;于无光处点灯,学生在黑暗中摸索时教师一定要给他们光明;与止步处鞭策,在学生停滞不前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强有力的鞭策推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克服浅薄,拒绝简单;打破常规,突破规范;基于学生,高于学生。

心向光明,回归初心,走出“虚概念”,做一个真实的老师。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