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学设计

钱学森

发布日期:2019-07-13 20:00:20     来源:heqiong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载,理解“魂牵梦绕”的意思,并积累相关成语一串。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初识倒叙。

3.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揣摩感悟,结合当时的情况,体会钱学森深爱祖国、一心报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揣摩感悟,结合当时的情况,体会钱学森深爱祖国、一心报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1. 新中国成立之后,有一批的优秀的科学家从海外回到祖国,为国效力,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2.齐读课题 钱学森

3.今天,让我们走近钱学森,去感受他不平凡的人格魅力。


二、整体感知,字词积累。

过渡: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常常通过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特点,那么这篇文章主要刻画了钱学森什么特点呢?又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1.带着问题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读通读顺,读完后思考一下。

2.学习生字新词(小卡片出示)文中有两个难词,谁来读一下。

运载火箭 魂牵梦绕

1正音:指名读,正音:载(第四声)跟我读。当它表示装的意思时,读zai,多音字要根据意思来确定读音。齐读。

2解义:什么叫“魂牵梦绕”?

A从字面上理解一下:灵魂被牵着,梦中被缠绕着。

C想想文中指谁被谁牵着、缠绕着?形容万分思念祖国。

D表示同样意思的成语:魂牵梦萦、日思夜想、心心念念、朝思暮想、

E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由一个词主动积累一串词,这就是积累好习惯。

3.回顾课文,钱学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主要讲了钱学森想干什么事?结果呢?连起来说一说。课文哪几节写了这件事?第七小节呢?回国后作出了卓越贡献。

(钱学森一心想回国,最后终于回到祖国的事。1-6节)


三、理清脉络,粗品选材

1.我们再来看看1——6小节,你发现文章列举了钱学森在哪些时候想回国?注意抓住时间词,圈一圈,试着用小标题概括一下。

交流:时间词有?我们按时间先后概括一下标题。

1955年 登船,终回国(结果)

1934年 留学,想回国

1949年 解放,想回国

五年来 阻挠,想回国

2.从1934年出国,到1955年回国,纵观21年来的回国历程,你发现了什么?

a像这种把后面的内容提到前面写,就叫倒叙。为什么放前面写,我们下节课讲。

b 21年来,一直想念祖国,一直眷恋祖国。

c对啊,21年来魂牵梦绕着祖国,一直想回到祖国,为什么单单选这三次?

(人生中重大经历、重要时刻、重要考验)

3.小结:作者选取了钱学森人生中三次比较重要的想回国经历来代表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一直想要回国。这就叫选材典型。


四、精读语言,感悟情感。

1.同学们,刻画人物形象时,我们常常会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进行描写,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

“言为心声”,学习这篇文章,如果你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来细细品味,就一定能触摸到人物的内心。现在,就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圈出语言中最打动你的字词,再联系上下文想想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

2.交流两段话。

(一)先看第一段语言

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事。”

1)哪些字词打动着你?说说。

“我是中国人。”一份骄傲,一份自信,一份责任与担当。

“做准备,多做事。”满腔的报国心,一心报国。一心为民。

2)联系一下前文,看看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

第一种情况: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a冯·卡门是何许人物?(先让学生交流,学生没有搜集再补充)

“超音速时代之父”,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全世界闻名的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权威”。冯·卡门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过很多重要的预见,后来都一一成为现实,例如超音速飞行、远程导弹、卫星……

b成为他最得意的学生、最得力的助手,体会到什么?

c让学生谈感受:(出示) 才华横溢  异常勤奋、师出名门 学有所成、前途无量

不仅如此,当时的钱学森还有什么有利条件?继续交流

第二种情况:·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a你能想象一下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b用一个词语概括钱学森的美国生活:荣华富贵

3)可是,这些大富大贵的生活从未让他动心。他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

他说:“读——”

4)指导读书。齐读。

(指导朗读。适时评价:你读出了一个(一心报国)(深爱祖国,有着强烈担当)的钱学森;你走进了钱学森的内心……


(二)谁来读第二段语言:

“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指名读:你又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日夜盼望” “终于”(欣喜 激动) “应当”

2)你从“应当”体会到什么?

(在钱学森看来,贫困才更应该回去改变贫困与落后,回去责无旁贷,回去理所应当。贫困也不能改变他回国的决心。这时一颗怎样拳拳爱国之心啊。)

3)这段话又是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a祖国刚解放时,中秋之夜,和留学生们在一起时说的。

大家对新中国都充满了期待。)

b当留学生们劝说钱学森时说的。你觉得留学生们的劝说有道理吗?

解放初期的中国,穷啊。没车没房,没有任何现代化设施,就连电都没有。不仅生活条件差,待遇差,科研工作条件也很差。

4)为什么要写留学生们的这番话?更衬托出钱学森的爱国之深,报国之切。

5)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适时评价:这是本学期我听到的你最动人的一次朗读。

(三)总结写作方法

1)比较两段语言:两段语言,人称怎会不一样?

2)小结:作者巧妙地选取了一段独白式语言和一段对话式语言,不仅表达自己想回国,劝说大家一起回国,层层深入地表现了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和报国心切。


五、总结课堂,作业布置

1.然而,钱学森的归国之路并没有那么容易,下一节课你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继续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联系当时的情况,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作业:课后,请大家留心身边人的语言,有选择地选取人物语言,注意联系当时的情况,写一段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

19  钱学森

(倒叙)1955 乘船,终回国

1934年 留学,想回国 不忘祖国 言为心声

1949年 解放,想回国 爱国情深 衬托

五年来 阻挠,想回国 报国心切








19   钱学森(导学单)

一、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有能力的尝试默一默。

1.袒露 富裕 赴美 诚恳 前额 运载火箭 卓越贡献

劈波斩浪 广阔无垠 屈指一算 水天一色 魂牵梦绕

(日思夜想 心心念念 朝思暮想 魂牵梦萦(ying

2.完成书后书后第二题。

二、快速浏览课文1——6小节

文章列举了钱学森在哪些时候想回国?注意抓住时间词,圈一圈,试着用小标题概括一下。

1955年:

1934年: 留学,想回国

1949年:

五年来:

想一想:若按时间顺序,第一自然段应该在第 自然段后面,为什么放在开头?

三、认真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圈出最打动你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想想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

四、读读,背背 “感动中国”钱学森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五、课后练笔:观察身边的人物,精选人物的一段语言,来刻画人物的特点,注意结合当时的情况,也可用别人来衬托。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