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讲四:做成自己
2018-2019高二语文下学期作文评讲四(3月检测)
一、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跟在别人后面,做不成自己。
也有人说,跟在别人后面,可以少走弯路。
二、审题和立意
1.材料共两句话:材料中的第一句话可以理解为“跟在别人后面”,如果邯郸学步、生搬硬套……,这样就丧失了自我;第二句话可以理解为“跟在别人后面”,如果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这样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
理解材料时,首先要明确“跟在别人后面”的含义。“跟在别人后面”是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可添加所在的领域、特定的情境、具体的行为等要素,这样理解方为落实到位。须注意的是,材料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别人”与“自己”的关系。理解材料,不能把“自己”丢掉。
行文时要对“跟在别人后面”有清晰的认识,要表达清楚“跟在别人后面”的行为实质,不管是正面的肯定或反面的批判,最终指向应落实到“别人”与“自己”的关系这个材料核心上来。立意时,可二选一,也可从整体出发辩证思考。
2.立意参考:
走出前人的影子走自己的路,保持本色。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者是借鉴前人走过的路从而更好地开拓自己。
先跟别人学,在此基础之上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或创新,然后超越他走出自己的路。
步前人之路,守我心之独立。
三、本次写作问题:
1.作文脱离了跟在别人后面这个前提,不谈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只谈自己,如保持自己的个性,做自己,活出自我
2.文章变成了模仿,创新,盲从类似这样的话题作文
3.事例堆砌,缺少分析说理
4.素材陈旧
四、写作注意点
审题立意,不可只抠材料中的关键词,一定要从整体上理解材料,材料中的表述应围绕“别人”“自己”展开。
写作时不限于写人,可以扩大视野,深度挖掘,写文化发展、城镇建设、国家定位等多领域,这样可以避免题材的雷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读、多研究优秀范文,借鉴文中的优点,如写作思路、素材运用、分析说理等。
五、学生范文
模仿与创新,一株双生花
高二4班 亢嘉琦
叶芝曾说:“奈何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便不复轻盈,人们开始用双手掂量生活,更注重果实而非花朵。”
有人苦苦追寻成功之法,妄图另辟蹊径,却因缺乏经验,终是不得;亦有人跟随前人脚步,生搬硬套,似东施效颦,落得进退两难的境地。在我看来,唯有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方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大道,摘取成功的果实。
郑板桥曾说:“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绘画写字皆讲求模仿为先,若无模仿他人时积累的经验,大概会多走许多弯路。君不见,商鞅依照鲁国初税亩变更土地制度,迎来五谷丰登;君不见,刘慈欣遍览畅想未来的书籍,著成前无古人的《三体》,获奖无数。先驱已将前路的荆棘斩尽,将泥泞的土地刻满脚印,初上路时的艰难困苦已然消逝大半。既有前人所铺之路,又何必钻牛角尖,自寻烦恼?
然而,模仿只能求得前路的一时畅通,究竟能走多远,还要看个人的创新。乔治·维阿在曼德拉的引领下,从一名声称绝不涉足政治领域的球星,成为为百姓寻觅幸福生活的政治领袖,但若无他个人对底层群众贫困根源的深刻剖析,以及对自身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恐怕无法实现集体脱贫的壮举。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在《冲绳札记》中深刻反思“能不能成为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他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从前日本纳粹分子惨无人道的杀戮行径,所以深挖历史背后的细节,从而避免在未来重走前人错误的道路。
正如荷尔德林所说:“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人们沉迷金钱的追逐,将万事的法则抛诸脑后,因而产生当代社会粗制滥造的现象,大量抄袭作品层出不穷,题材相同的书籍毫无创新。究其原因,正是人们浮躁的内心所致。人们只顾跟随大众的视野一味模仿,却忽视了创新的重要性,简单地机械复制,难成创世名作。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唯有先模仿后创新才能取得成功,愿你深知两者的重要性,定能开创“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归来无处停”的局面。
陌上花开
高二4班 朱昱飞
面对父亲的一再警告,柯希莫坚定地告诉所有人:“我认识我的路,我知道我要走的路!”
那位树上的男爵,叛离世间的庸俗,细嗅着路旁的蔷薇花,在自己的路上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有多少人是在为自己也说不清的梦想活着?”美国作家卡尔维诺在评价《树上的男爵》时反问世人。反观今日,有太多的人照搬他人的步履,模仿他人的成功之路,蹒跚地前行:大同小异的“网红脸”,千篇一律的网络小说,如出一辙的综艺节目……随着经济效益的驱动,不难觉察周遭的生活竟是如此重复而单一。
私以为,这是在金钱的驱使下,缺乏对生活的热爱与创意,以及胆怯的从众的一种表现。火爆的综艺、大热的网红,无非都是陷入“消费主义”圈套的猎物。为了追求利益,许多人互相抄袭,畏惧蒙受损失的同时不愿作出创新和突破,如同将自己裹入襁褓的巨婴,害怕失败、摔跤。一种如瑞卡斯口中“不作为的顺其自然”的心理,掌控了人对生活的创新力,抑制了人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走出自己的道路的勇气。
陌上的花只开在自己的路上。重复别人走过的路,是看不见前方大好的春光。我听见,郑燮对后生警示:“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我听见,乔布斯对年轻人的劝诫:“你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于重复别人的生活。”;我听见,柯希莫面对俗世的质疑,自信地回答:“灵魂只能独行。” ……我看见他们的路上开满了馥郁的花,那是饱含泪水,浸透血汗的花儿在盎然绽放。这是他们的路,属于他们自己的道路唯有开拓自己的蹊径,功成名就方会在不远的前方静候着你。
自己的路必定是正确的吗?当然不是。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不意味着完全摒弃前人的经验,抹净前人的所有痕迹,毫无头脑的向前冲。无论起步的高低,我们都是站在巨人臂膀上,而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个性,懂得向上攀爬,而非静待“双肩”将你擎上高处。
鲁迅有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走的人太多了,便没了路。不屈,不媚,不重,不满,即是成路之道。
纵观,创业之初,乔布斯的路并非不曲折;守望之时,柯希莫的路并非不孤独。但只有自己的坚守与独行,陌上方始百花盛放。
花不语,只有花知道。
跟着别人,做自己
高二11班 盛琪
近日,读古人之《六国论》《过秦论》,不难看出其中相互借鉴模仿的痕迹,但论述秦亡的角度却各不相同,包含着作者独到的见解,亦不可不谓之佳作。
细思之,这些作品仿效前人,而又在效仿中诞生了新的思想的火花,着实令人敬佩。
而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不是一味模仿、甚至因惰性而沦为抄袭者,就是一味标榜自我的个性,不汲取前人的经验,在乱打乱撞中,弄得头破血流,实在可悲!
其实,何妨在对前人的模仿中一点点沉淀、积蓄,最后迸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呢?
当然,我所说的模仿并非一味地重复,更非现下流行的复制粘贴,而是沉下心来研究前人思想中的精髓,而后为我所用,就如企鹅在腾跃前,毕竟先一个猛子扎入深水中。
如今,翟天临们层出不穷,复旦大学再三爆出抄袭事件,就是因为思维的惰性使人懒于思考,更是因为社会风气浮躁,使我们只看重外表相似,而不深究其内涵旨趣。张抗抗曾说:模仿纵然惟妙惟肖,但有根本的遗憾,没有心。所以这种模仿,绝非我所提倡的。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若不想落人巢臼,必须在模仿中更进一步。
不由想起塞尚,他曾醉心于莫奈们的作品,成为光与影的追随者,但他经过反复的创造与实践,最终大胆提出:光与影在本质上是不存在的!最终,他凭借独具特色的画风,奠定了现代绘画的基础。
若是没有对前人的模仿,那么他的绘画理论就没有了基础,但若是他没有了自己的思考与创新,那世间何来现代绘画之父?
事实上,古人对模仿也是从不避讳的,称其为临摹,临之而有了自己的感受,于是把自己这种独特的感受和风格描画下来才是艺术的精髓,若是我们一味模仿别人,纵然可以避免很多错误,但我们的艺术我们生活失去了新鲜的血液,最后只会成为凯特斯笔下散发着罐头味的人,有何乐趣可言?
莎士比亚曾言:乞丐死时不会出现彗星,苍穹只为王子之死闪耀。若你一味的跟随别人或是一位标榜个性,那你注定只是乞丐,但若你在模仿中学习,在跟随中找到真正的自己,或许你可以成为自己世界里的王。
莫从他人失本心
高二12班 邓铭珊
川端康成言:“京都是我的故乡,也是日本的故乡,”诚如斯言,此地红枫鱼跃、蝉鸣苔影都无不透出其独特的风韵,全然没有跟着其他城市的发展步伐而失其本色。它,着一身和服,轻摇小扇,婀娜地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也许,京都这份风韵的存留,就是因为它没有跟在别人的后面,反而活出了自己。
反观当下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沟通,也加剧了聚堆式的盲从。他们一看到有人通过某途径成功,就蜂拥而至,将通道及其入口都塞得满满当当,踩着头挤着脚,争得头破血流,只想着走捷径,避弯路,临到头却发现世人皆同,将自己的模样抹杀了个干净。
如此这般,因为惧怕困难,害怕走弯路,而跟在别人后面,终究会落个灵魂干枯,活力尽失,只能缩在人群阴影处的下场
所以,只有走出人群,遵从自己的本心,不随波逐流,才能走出自己的路来。
庄子是一棵独立寒宵的梧桐树。他没有跟随其他人四处游说立功名的行为,相反,置身穷乡,与清风明月做伴,与鹏翱翔,与鲲同游,终是淬炼出了独树一枝的思想,在中国的哲学史上散发着自己灵魂的幽香
由此观之,盲目跟从终失本心的道理自古有之,只是我们都打败不了内心的孤寂和迷茫,因而都中途回返或临选退让了。但,要知道,既想要活出自己,能够绽放独特的芬芳,脚下的路必然布满了荆棘,浸透了血泪。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当年唱出这句话的张国荣,用他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没有跟随任何人的步伐,活的灿烂又浓烈,以致多年后,都令人忘不了那一瞥的万种风情,那一笑的温柔多情,在岁月中愈发沉淀而美好。
当然,我并不是否认跟随前人的步伐不能成功。不过,只知模仿终难成大家,“采得百家蜜”后终要酿出自己的香才是根本。
所以,莫再盲目从他,将自己雕刻成别人的复制品。前方花开正好,就让我们昂首向前,遵从自我,去摘下那份独属于自己的明媚与芳香。
象牙塔之外
高二12班 刘鋆
有首赞美诗这样说,上帝请不要移走那座高山,但请赐予我征服它的勇气。
不错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巍峨耸立的高山,他们是前人遗留下来可供我们“乘凉”的屏障,是我们将四肢百骸舒展开就能安享到的片隅清凉,然而于人生漫漫跋涉的长路上,须臾,高山可以是沿途不容错失的景色,可是须臾,它又成为阻碍我们前行,掣肘前路的硕大障碍。
世上不乏这样的人,喜好坐享其成,耽于享乐。他们囫囵跟在有所作为的人身后,亦步亦趋,以为适应了规则保全了自己,沾沾自喜时又岂知自己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在谨小慎微的迷雾中丢失了自己。
伍尔芙就曾言像《简爱》这样的小说总是做家庭教师,总是堕入情网。勃朗特小姐似乎只是在昭告世人自己正在受苦难,却不打算去追问问题的根源。
与她相比,伍尔芙明显理智也清醒得多。因而她道,“他人的眼睛是我们的监狱,他人的思想是我们的牢笼。”身为女权主义的伍尔芙根本不盲从前人那一套,她太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于是相比那些喋喋不休、无病呻吟的她所谓的前辈们,伍尔芙反而从容得多,或许也正因此才能有像拉姆齐夫妇那样可爱又生动的角色诞生吧。
只站在人群身后,不敢自己突破桎梏的人们,犹如被锁在象牙塔中的俘虏,安逸有之,茫然,亦有之。谁知道它什么时候倒塌呢?那时候带来的究竟是新生还是覆灭?
连周国平也说,“天下滔滔,象牙塔一座接一座倾塌了。”象牙塔也许并没有落锁,将它锁上的只有我们自己,如若未在它倾塌前走出去,当巨大的阴影投掷下来,当他人的枷锁束缚住自己,便再也无法觑见光亮了。
古老故事里象牙塔中的公主被战胜巨龙的骑士营救,而我们逃离象牙塔的办法却唯有依靠自己去探索和寻觅塔外的真理。以勇气为剑,以求索为矛,战胜眼前的阴影,而重寻光亮。
请记住,在世间的朝圣免不了前人的引路,但却不可因此做躲在他人身后的鼠目寸光之辈,而应成为站在其肩膀上,挥刀斩断荆棘的勇者。
天地寂寞,日月无聊。象牙塔外,不止尺寸微光。
一场解命题的选择
高二8 周紫烟
华为高管在加拿大受到来自美方的恶意人身攻击,无疑是中美科技经济实力较量的一隅,也昭示着中国科技正在走向前方,做成自己。
回望中国一路曲折的历程,当年的学习苏联、美国、日本等先进之处,也未尝不使得中国获得由量至质的飞跃。
由此以来,学别人、做自己似乎永远是一个不可破的命题。像解开一个二次方程式般小心翼翼,也不曾有多少机会,揭开真面目。
跟在别人后面,无疑是把自己放在一堆人群中,随着大波式的前行,获得小幅度的个人前进,像百人投资的小商店,分红数少之又少。这种被动式的前行给人以“安安稳稳,总在进步”的假象,惰性的延伸终会使前行的集体止步不前。
更有甚者说,跟在别人后面,可以少走弯路。其实不然。“人云亦云”的古语已揭开由真理走向谬论的悲剧意义。在人群中,多的是一种欲望:角色扮演、名利争夺、安稳人生……当身处人群中,个人的精神透明度会变浑浊,灵魂的力量在削减。而人群中挤兑出的聪明和狡猾,往往上升不到智慧的高度,又只能回归原处,变成推行的奴隶,丧失自己。
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群由确实存在不可忽视的闪光点,正如《树上的男爵》所提及的:在人群之中,你会发现更强大的力量,你会获得替别人服务或接受别人为你提供好处时的喜悦,你会发现人群中有很正直、善良的人值得你做出的努力。
不解的命题或许又能演进形成一个新问题:难道跟在别人后面,行走的人群中,就没有什么值得你做成自己,就再无动力提供使你做成自己吗?
柯西莫在树上生活,却从未真正远离人群。他活成自己的同时,也爱他的“子民”。
爱因斯坦用无数个真理装饰成灯,一盏一盏在人群中挂起,身处人群,却依旧在追寻与宇宙同高度的灵魂。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把隔墙有耳,墙角有嘴的事实掀开给我们看,却又同时演绎出矮丈夫的伞下留有一个二人空间温暖彼此的智慧。
这个方程式,还解下去吗?或许它的不可解之处就是一处人生大智的转角。神秘、矛盾、不可解,恰恰是力量所在。在人群中给自己留一份高度,一份深度,一份远处;在自己的空间里,感恩人群的帮助,心灵的选择、不悔的忠诚。用每个人的故事充实彼此的心灵,坚定自己的智慧。
若想把命题再充实,不妨一提,不妨一试。
在修炼自己的同时,心怀大爱,推着人群向前进吧!
书写大我人生
齐老先生偶有雅兴,作诗诵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当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确实,跟在三位大家后面,有时他作画灵感泉涌并且下笔酣畅淋漓,少了常人的忧郁苦恼,少走了弯路。于是,世人急下定论“跟在别人后面可以少走弯路”。
其实我们都把“跟在别人后面”粗浅化了。常人眼中的“跟在别人后面”是全盘模仿和精准复制,不加任何主观因素;而在有内涵的人眼里,“跟在别人后面”意味着明辨他人的独到价值,提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介质,甚至要与自己的思想精髓中和,达到新的平衡点。然而我无可奈何,现世庸人泛泛,是朝一个方向奔涌的潮水,任凭脸目被淡化,听不见自己的心跳,丢失了自我。
与此相比,我太爱梁真。在那样一个尖锐的年代,大概只有跟与不跟之选,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堪社会森严的控制力量,渴求安逸稳定,只要一个人因向权威跪下而获利,就有接连不断的人把自己摔在地上,也就在这时,一颗新星独耀其光。梁真异于常人的清醒和韧性精神使得他拒绝跟在别人后面,他冷静地审视世势,自然宣泄对劳苦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祖国的深情。他的自我之态,冲破时代的牢笼,化作青鸟,自在天边。
所以我一直认为“跟在别人后面少走弯路”是人的基本意识形态,而做自己、书写大我人生则是生命的高级形式。一个仅为少走弯路而恨不得贴在别人脚后跟上的人,只会是一个思维空无精神空白的低级演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