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华老师在园内公开音乐活动《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
目标:
1.感受音乐优美、风趣的旋律,能随音乐用小手表演蚌和鹬的动作。
2.在老师的帮助下,愿意尝试用手指动作表现故事音乐。
3.能与同伴合作交流,体验音乐表演的乐趣。
经验准备:1.幼儿已看过《鹬蚌相争》的动画片,理解鹬蚌相争的含义。
2.幼儿对鹬、蚌的形态有一定的理解。
物质准备:1.隔断板若干/幕布
2.音乐和PPT
活动重点:感受音乐优美、风趣的旋律。
活动难点:愿意尝试用手指动作表现故事音乐。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观看表演。
1.教师:小朋友们,前段时间我们都看了一个《鹬蚌相争》的动画片,故事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请3—4位幼儿讲讲,知道同伴要友好相处、互相谦让。)
2.教师:对呀,好朋友之间遇到事情要友好相处、互相谦让。
(设计意图:活动开始,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故事内容,为活动做铺垫。)
二、欣赏音乐,尝试用动作表演音乐。
(一)教师表演,幼儿初步感知音乐旋律。知道每段对应的角色。
1.教师:老师还能用手来表演这个故事呢,你们想看吗?
(教师走到隔断板后进行表演,让幼儿在观看的同时,初步感受音乐。)
2.教师:我的表演精彩吗?那老师来问问你们哦。刚刚的动作,我是分几段来做的?(3段)若幼儿说不出则继续听一遍。第一段音乐表演的是谁?(小河蚌)第二段音乐换了一只手,表演的是谁?(鹬)第三段音乐呢?(两只手,表示他们在争来争去)
3.教师:所以,老师是分三段来做动作的。
(二)分析第一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小河蚌的动作。
1.教师:那老师刚刚是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小河蚌的?它是怎样跳舞的?(幼儿回忆教师表演内容,并一起学习)你们还有什么好主意,能表演可爱的小河蚌?(引导幼儿创编,教师抽选出1-2个幼儿动作一起学习)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用刚刚咱们学会的动作一起表演小河蚌吧!
2.教师:小河蚌开始的时候在干什么呢?(睡觉)那你们知道小河蚌什么时候张开壳的呢?(小玲响的时候就是小河蚌打开壳的时候)老师把它画成了图谱,我们一起看着图谱来做一做吧(PPT1)。
3.教师:点评孩子表演情况。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再来做一次,我看哪个小朋友最棒哦。
(三)分析第二段音乐,创编鹬的动作。
1.教师:刚刚我们说第二段音乐是谁呀?(鹬)老师做鹬的时候,动作是怎样的?(大拇指和食指,表示尖尖的嘴巴,胳膊表示长长的脖子) 他怎样用它的尖嘴巴和长脖子跳舞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教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来做一次。我看哪只鹬最漂亮、最神气!(PPT2)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幼儿初步感知音乐节奏,能较好地掌握蚌的律动动作,并初步感知鹬的律动动作。幼儿在听一听、看一看、学一学、做一做中,感知律动活动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分析第三段音乐,创编鹬蚌相争的动作。
1.教师:咦,接着蚌和鹬发生了什么事?(争抢)小朋友们听着音乐,看好老师的表演哦。(教师表演)
2.河蚌爬上岸晒太阳,鹬看见了蚌,鹬要去干什么呢?(引导幼儿用手指创编鹬啄蚌的动作),蚌看到鹬飞过来,会怎么样?(引导幼儿用手指创编蚌合上壳的动作),鹬又去捉蚌,蚌又合上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教师:那小朋友们,鹬啄蚌这样的动作一共做了几次呢?我们来看一看图谱。
(教师出示图谱PPT3)有几次呀?(两次)谁愿意来做一做?请幼儿做一做。
4.教师:接下来蚌用壳夹住了鹬的嘴,它们拉来拉去互不相让。谁能用动作来表示一下呢?(引导幼儿用手指创编蚌壳夹住鹬嘴的动作)一共几次?我们来数一数。(四次)那我们大家一起看着图谱来学一学。
5.教师:最后鹬和蚌他们怎么样了?(被渔夫抓走了)它们就慢慢慢慢地不见了。(教师边说边做手沉下去的动作)
6.教师:那我们一只手当蚌,一只手当鹬,跟着音乐来表演这一段吧。(师幼随音乐做动作2遍)
(设计意图:本环节师幼共同讨论并创编鹬啄蚌时的鹬和蚌相争的动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 完整表演,体现快乐
1.教师:小朋友们的表演真棒,那我们现在一起听着音乐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表演一下吧。
(幼儿跟音乐用小手完整表演故事2遍)
2.教师:谁愿意来和老师一起表演呢?(幼儿和老师示范两人合作表演一遍。)
3.教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跟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表演一下吧。(一人做鹬,一人做蚌。)
4.教师: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呢?请幼儿在布幕后面表演,幼儿结伴在布幕后进行表演。结束时,老师扮演老爷爷,道白:看它们互不相让,我可要得利了。(教师在隔断板后面将幼儿的手缓缓往下啦)最后将幕布卷起,所有幼儿被团团围住。
【设计意图】幼儿在初步学好动作的基础上,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之间进行多次游戏活动,巩固幼儿的经验。在与同伴互动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四、延伸活动
教师:现在小朋友们已经能听着音乐完整地表演了,回家之后,你们把这个表演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