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学设计

张丽老师交流区域研究案例获好评

发布日期:2016-08-01 16:26:43     来源:zhaomei

“新疆帽”诞生记

江阴市城中中心幼儿园    张丽

年龄段:大班

案例区域:美工区

背景介绍:这是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活动中,美工区发生的一则案例。

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尧尧直奔折纸小达人区域,柜子上摆放了一些广告纸和彩色纸,窗框上挂着许多折纸的图谱。尧尧在彩色纸和广告纸中挑了一张比较光滑的广告纸折了起来,两三下就折出了一个小盒子。这时圆圆从他身边经过一下看到了他手里的小盒子,圆圆说:“你在折什么呀?”尧尧说:“盒子呀!我自己看折纸书上学会的,盒子里可以放很多东西呢!”圆圆顿时被这个小盒子给吸引了,说:“这个盒子跟以前张老师让我们带来装胶棒、勾线笔的盒子差不多,有了这个小盒子就不用带了,你教我折吧!”尧尧高兴地说:“好啊,好啊,我来教你!”于是圆圆在尧尧旁边坐了下来。“先对折再对折,然后打开四个角往中心折~~”尧尧一步一步地教着圆圆。最终在尧尧的示范之下,圆圆很快就学会了。

我看到了他们的互动过程,讲评时,我就邀请尧尧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请他把折盒子的方法演示给了同伴欣赏。折出来的盒子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圆圆自豪地说:我跟尧尧学会了折盒子。有几个幼儿当场表示也要跟他学。我说:折纸区有很多纸头,你们想学的话有哪些好办法呢?有的说:可以直接向尧尧学习,也有的说:画个图谱贴在区域中,自己看了学。这两种方法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这时,叮当说:如果把这个子反过来戴在头上还可以当帽子呢!我随即给幼儿抛出了几个问题:“对呀!很像帽子,那像谁的帽子呢?怎样才能把它变成能戴在头上的帽子?你还想怎么变呢?”。休息时有几个幼儿跟随着尧尧在学折纸,有的幼儿围在盒子旁边,摆弄着它,试戴着它。

第二天新投放的材料一下子就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有的说:我觉得这个珠子可以贴在帽子上当帽子上的装饰品!有的说:我们可以用这个绳子变成漂亮的蝴蝶结贴在帽子上!有的说:这里还有皱纹纸呢,也可以用来装饰。还有的发现了三根系在一起的彩带说:这个有什么用呢?疑问再次响起。思思拿着彩带来问我:我说:我可以用彩带来编东西,看看我编出了什么?于是我将彩带的一端固定在了窗框上,随后将彩带条前后、左右交叉编成了三股辫。她们看出来了,纷纷说:这是辫子,我们班馨馨的辫子也是这么编的。我说:编好的辫子能用在帽子上吗?如果帽子上有辫子,就变成了哪个民族的帽子?有人说:可以变成新疆帽。思思说:我来把辫子固定在盒子上,就变成新疆帽了。旁边的幼儿说:辫子太少,还要多编几条,我们也来编吧。于是有几个女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先将彩带头固定,模仿着老师的动作,尝试编辫子,她们有的将彩带条扭转、有的上下交替搅动着,最后她们将编好的所谓辫子固定在了盒子上,变成了一顶新疆帽。

寻找价值:

一、盒子变帽子

“我是中国人”主题已经开始两周了,在这两周中幼儿欣赏了很多少数民族的图片以及少数民族人的服饰打扮,其中特别对他们的帽子感兴趣,在今天的活动中也是一触即发由小小的盒子联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帽子。我判断这是幼儿的一种经验迁移,受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关注点紧紧追随着主题中感兴趣的部分。这是此活动非常有价值的地方,我意识到了幼儿发展的需要,于是活动结束后我给幼儿提供了两类材料:一类是折盒子的步骤图,粘贴在活动区,给有需要的幼儿去探索。另一类是各种材质的纸、绳子、珠子、毛根等其他物品,为接下来的探究做准备。

二、帽子演变新疆帽

 在昨天活动的基础上,教师为幼儿的活动增加了其他情境和材料,这些材料就相当于一种暗示,让幼儿在材料的隐性指导下更富有游戏性进行活动。那小朋友为什么会从帽子联想到新疆帽呢?这一切都源于主题活动对他们的影响与暗示。通过对今天活动的观察,我发现他们各自有各自不同的玩法,个别幼儿之间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沟通和交往,玩的非常投入。他们能自由开发对材料的利用,材料的投放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他们不光可以在游戏中习得知识,还能在游戏中获得交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体现出了学习性区域活动的特点和优势。

价值判断:

一、对材料的判断

    各类纸原是美工区中一个不起眼的材料,但是在尧尧的应用下瞬间发挥了它独特的价值——变成了折帽子的材料。活动过后小朋友纷纷利用这小小的纸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旅,真有小材大用之处。在教师的仔细观察后发现了孩子对材料的需求于是又有了新材料的出现,小朋友利用新投放的皱纹纸进行编辫子的活动,并将辫子黏贴在帽子上,新疆帽的诞生让幼儿发现了材料组合的威力,获得了新经验,这就是有效材料的有效利用。

二、对幼儿的判断

1、学习目标的确定

      案例一中我们可以发现圆圆想折盒子的目的非常明确,在他看到同伴折的盒子后他马上联想到了抽屉中存放物品的小盒子,能够迁移社会经验,体现了学习型区域活动的价值。

2、同伴资源的拓展

    案例一中,教师通过观察抓住了尧尧会折盒子的这个契机,并且利用引导性指导方法将尧尧放到了前面,请他来一步步展示折盒子的方法,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同伴的带领下进行折叠小盒子的自主学习,幼儿的学习从幼儿中来,教师成功的退位,以一个旁观者、支持者的身份帮助和指导他们,同时也让幼儿发现榜样的力量,体现了同伴也是一种学习资源。

3、学习品质的培养

《指南》中谈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主体",在案例一和案例二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一直以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积极有效地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要以积极主动的良好行为去思考、去探索,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他们能欣赏同伴的作品、坚持自己的操作、遇到困难能主动提出自己的困惑、关注周围以及材料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好的学习品质的表现,相信在以后的各种活动中他们都能沉着应对。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