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资源共享

石云:大班绘本阅读《像狼一样嚎叫》

发布日期:2016-07-30 23:48:31     来源:zhaomei

大班绘本阅读《像狼一样嚎叫》

江阴市辅延中心幼儿园  石云

【设计意图】

《像狼一样嚎叫》讲的是一只不甘心只做中规中矩、百依百顺的宠物狗,腻味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想尝试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像狼一样嚎叫,像狼一样捕食猎物,像狼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于是它勇敢地出走了。然而,新生活中它处处碰壁、屡屡受挫,甚至深陷险境,最后不得不逃回家中。作者以细腻幽默的画风把主人公莫卡倔强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细细读来,这只让人又爱又恼的小狗不就是我们身边的孩子吗?故事讲述的就是孩子的内心变化。看到这个绘本,我被深深吸引,我想孩子一定会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在故事中他们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引发情感共鸣,而通过故事阅读来引导孩子理解体会父母长辈的爱的教育,会更加的自然有效。于是,我设计此绘本教学,活动重点定位在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体验爱的情感。故事在圆满的大结局中落下帷幕,活动在充满温馨的拥抱中结束,相信此次绘本阅读,孩子对“家”和“爱”,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

2.观察画面,根据画面细节猜测、想象故事情节发展。

3.感受理解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并尝试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绘本课件、了解有关狼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故事(出示故事书,观察封面)。

这本书是写了一个关于谁的故事?你怎么知道的?这只狗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它有点像哪一种动物?(介绍莫卡)(从绘本封面入手,有趣的提问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原有经验,而且直接有效地导入了课题。)

二、逐页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1.观察讲述,感受狼自由自在的生活。

米雪儿和莫卡在看一本关于谁的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观察画面,一起讲述狼的生活。(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故事细节,并进行情节讲述。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在语言表达上提出要求,如:用“狼可以怎样?”的句式来讲述。)

2.观察画面,理解莫卡处处被限制的生活。

(1)莫卡听了米雪儿说它像狼的话,会有什么想法?

猜测:莫卡平时能不能跑来跑去自由自在?能不能自己捕捉猎物?能不能等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是谁不允许?(通过猜想,梳理出莫卡和米雪儿之间的矛盾。为逐步建立“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第一次的铺垫)

(2)一起看图讲述莫卡的真实生活。

问题:莫卡想做什么?米雪儿怎样做的?为什么?

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这是整个活动的重点,通过讨论,进一步突出米雪儿和莫卡的矛盾,为建立“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进一步的渗透。教师的小结能帮助幼儿梳理画面内容,让幼儿对莫卡处处受约束的生活有一个更强烈的印象。)

问题:你们猜,接下来,莫卡会怎样做呢?(有了前面几个环节的铺垫,教师的提问很容易就引起了幼儿的共鸣,绝大部分的孩子都猜测:莫卡会离家出走,去过自由的生活。)

3.观察讲述,体验莫卡离家出走时的快乐心情。

猜测:莫卡跑出家以后,它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它做了些什么事情?(教师运用图+音乐的处理,帮助幼儿充分感受此时莫卡的心情变化。直观的视听环境,直接激发了幼儿的讲述欲望。在讲述画面内容时,教师非常注重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用“莫卡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讲述。)

4.观察讲述莫卡在外的遭遇。

(1)莫卡会一直这么快乐、开心吗?它遇到了什么麻烦?(曲折的情节、生动的画面,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中,跟着莫卡一起经历发生的一切。从中规中矩的生活中出走,获得自由生活后却又困难重重,陷入又累又饿的处境,莫卡的心理变化开始大转折。孩子们感同身受,觉得莫卡该回家了,但也有孩子认为莫卡还会去尝试“狼嚎”的感觉。带着悬念,活动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2)莫卡想尝试的会是什么事情呢?

(3)观察莫卡的表情变化,猜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大班幼儿有很强的观察力,表情图片一出来,就异口同声地喊了起来:“狼来啦!”)

5、感受莫卡回到家后的幸福温馨。

(1)米雪儿有没有发现莫卡离家出走?莫卡回到米雪儿的怀抱以后,它的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对画面细节的重点观察,有效地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米雪儿对莫卡的爱,体会到米雪儿失去莫卡的焦急心情,为后面情节的讲述起到了非常好的铺垫作用。)

(2)让幼儿体验莫卡、米雪儿拥抱时的幸福感。(让孩子们相互抱抱、表演莫卡和米雪儿拥抱的活动,让幼儿体验到骨肉团聚的幸福感,使幼儿更好地领会了故事内涵。)

三、梳理整个故事,讨论并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问题1:莫卡离家出走,去过像狼一样的生活,它成功了吗?为什么?

问题2:米雪儿和莫卡那么相亲相爱,米雪儿为什么还要限制莫卡做一些事情?是米雪儿不爱莫卡了吗?那为什么?(活动进行到这里,幼儿已经能完全理解故事的内涵和寓意了。上述两个问题,使幼儿跟随老师进一步梳理故事内涵,体会到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

四、故事延伸

米雪儿和莫卡又重新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直到有一天……他们在干什么?看了一本什么书?看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吗?为什么?

【活动反思】

《像狼一样嚎叫》这个故事,非常适合大班孩子阅读,语言虽然简单,但画面细腻色彩丰富,故事主人公莫卡的想法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更能引起幼儿的共鸣。组织绘本阅读时,我首先引发共鸣吸引孩子,然后重点引导孩子感受小主人米雪儿对小狗莫卡的关心、照顾,理解米雪儿处处限制小狗都是因为爱,只是爱的方式不是小狗喜欢的,从而引发孩子换位思考,体会父母长辈的爱,深入浅出地理解有时候“限制≠不爱”和“限制=爱”这一难点。活动中,我有意放大米雪儿失去莫卡后的焦急、伤心,浓墨重彩地设计拥抱体验环节,紧紧抓住情感主线,帮助孩子在故事中体验骨肉团聚、父母呵护、长辈关爱的幸福感,领会爱的真谛。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