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玫:自然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区域活动中可利用的资源是多方位和多样化的,现成购置的玩具只能满足小部分需要,更多的是要有意识地挖掘自然中的资源,然后合理地利用。在幼儿所处的内外环境中,秋天飘落的叶子、枝头的果实,春天盛开的鲜花、飞舞的蝴蝶……都会带来生命的感动,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充满了变化的自然物,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一年四季,一花一草一木,都具有和儿童对话的神奇力量,这些力量会增添区域活动的活力和动力。因此我们要擅于发现这些资源中的能量,发挥区域活动中的个体与小组活动优势,让幼儿建立起与自然最直接亲密的联系,把幼儿生活中静态的物质转变成动感的能量,丰富区域活动的资源库。
创意
来源:
创设一个充满生态自然的小园子,有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蕴育着勃勃生机,为童年提供最充足的养料。一个“趣”字,体现了孩子与课程资源互动的内涵。在这里可以寻找、种植、采摘、分享、交流,它的点滴变化都在持续丰富着孩子的生命经验。
思路:
如何让幼儿的活动带有主动的探索,抛开成人的约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如何通过有趣的任务,带有适度的挑战,让幼儿在互动中有所收获。就让综合区域“我和植趣园有个约会”来解决。在”植趣园”收获的季节,采柿子摘棉花、摘黄瓜收菜籽,任务卡中蕴含了许多需要动脑完成的行动,教师的指导行为在于预设、观察和调整任务,无需直接干预,让幼儿自己行动起来,拔3个萝卜、采4朵棉花、摘5个柿子……挖土爬高,有的任务需要幼儿独立完成,有的任务需要幼儿去寻找并借助工具完成,还有的任务需要找人帮忙才能完成;在这样的尝试中,教师和幼儿会不断获益。如何记录成长的过程,可以来点立体的记录,菌菇是这样长的,多肉是那样子的,它们互相之间有什么细微的差别,我们都可以记录下来。采摘下来的决明子,棉花、橘子皮,都可以循环利用起来,每人一个小枕头,区域活动时把这些填进去,一个装好了,就带回去,晚上伴着收获的香甜美美地入梦,这样的活动多么有意义。
实例
·我和“植趣园”有个约会
说明:
每次参与的幼儿分别从两个班级选择,旨在为幼儿提供与更多的同伴交往与合作的机会,充分利用同伴资源。
任务卡中精心安排的高于幼儿发展水平的挑战任务,旨在让幼儿养成积极探索、主动寻找方法与帮助的习惯,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
·植物成长日记
说明:
用写生、线描、颜料画以及泥塑等方式让幼儿去表达自己眼中的植物,旨在丰富幼儿的表达语汇,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萌生“生活中处处皆是艺术”的意识。
·植物是我的朋友
说明:
把植趣园中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收集、整理,剥剥蚕豆、收割麦穗、塞个小枕头等等,旨在让植物回归孩子的生活,使植趣园资源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赵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