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线研讨

山顶上的拥抱-惠山区教研室-徐芸

发布日期:2019-07-05 13:19:32     来源:majunyan

山顶上的拥抱

——例谈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入”径

 

【内容摘要】本文以“山顶上的拥抱”暗喻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通过一节具体课例的教学呈现,从中提取一条可供操作的基本路径,以期提升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

【关 词】山顶上的拥抱  音乐  入境  入情  入心

 

俄国作家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里这么描述:“在那无路可循的山坡上攀爬的是艺术大师,他登上山顶,当风而立,你猜他在那里遇见了谁?是气喘吁吁又兴高采烈的读者。两人自然而然地拥抱起来。”

这段文字被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国家督学成尚荣引用在《山顶上的拥抱——教师专业阅读的几点建议》一文中,正如他所说:“登上山顶,当风而立,一览众山小,作者好不自豪,好不气派;读者因为满满的收获,好不惬意,好不兴奋;就在拥抱中,作者与读者融为一体。”读一本书如此,看一部电影、听一首乐曲、赏一幅画……亦是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热烈拥抱、融为一体的过程。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常在思考:音乐是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声、配器以及调式、曲式进行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要的审美怡情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兼钢琴家霍华德·加德纳是这样描述的:“当我欣赏或者演奏某些特定的音乐时,我会忘记世界上的一切,失去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和知觉,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和宇宙融为一体。这种体验使我感到一瞬间变得非常富有和高贵,却又显得十分渺小。”音乐的魅力如此之大,进一步体现了音乐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如何让学生甘之如饴地与音乐拥抱呢?笔者以苏少版第12册第四单元《苏木地伟》的歌曲教学为例,展开一条简易可行的操作路径,以飨同行。

一、入境——自然卷入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创设良好的情境,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带他们走近音乐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探索事物或参与活动的心理倾向,并主动走进音乐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或看或听、或唱或奏或激情满面、或幽默风趣,选择不同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音乐活动,使之在一个欢乐和明快的场域中开启学习。

教学环节1——学前导入

1、用彝族方言问候,开场。

师:苏木地伟喔,支莫!格尼!欢迎姑娘小伙儿来到彝家做客。

2、用一组“彝家”风情照,感受。

师:彝族,原称“夷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支,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文化艺术源远流长。

3、用彝族方言清唱敬酒词,揭题。

师: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师唱:苏尼苏达洛洛,苏尼苏达朵朵。)听懂我唱的词了吗?这是彝家特有的敬酒词,译成汉语的意思——请喝一杯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彝家的敬酒歌《苏木地伟》。

【设计意图】中国地域辽阔,民歌特色一部分体现在旋律上,一部分体现在方言上。课堂伊始,老师以彝族女主人的身份用方言向学生问好、敬酒,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彝族以酒会友”的情境之中。

正如格雷.E麦弗逊所说:“音乐是民族、国家文化所拥有的一种独有的身份”。音乐就是一幅地域分布图,一首西域风情的歌曲,我们可以选择最美丽的图片,加上具有地方特色的乐曲,让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音乐也是一条历史脉络线,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我们可以讲述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让“草桥结拜、长亭惜别”的情节呼之欲出。音乐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把孩子们带入生动的情境,自然而然地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二、入情——拾阶而上

英国诗人马·普顿尔说过:“音乐的力量能驯服凶猛的野兽,能使恶狠的野兽收敛怒容,能使雄师火气顿消,对着歌声洗耳恭听。”因此有人说音乐是天使的演说。我们常常见到很多的母亲自豪地告诉我们她的孩子对音乐是如何敏感,他们听到音乐会安静,会高兴,会手舞足蹈,会一个人哼唱。

这些表明音乐艺术具有对人类与生俱来的感染性,在音乐的带动下学生的情感得以浸润和生发。当然,在这个不断前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一些“障碍”,需要我们暂且放慢脚步、适时提供帮助。

教学环节2——学中新授

1、教师范唱,完整欣赏。

师:这是一首彝族地地道道的原生态歌曲,来了客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为你唱这首《苏木地伟》,今天就请大家一起来学一学这首歌。

2、出示歌词,用模唱的方式学习。

【教学意图】口传心授是民歌最原始的流传方式,风格情绪都是通过模仿来感悟与再演绎。模唱教学不但让学生体验了口口相传这种最原始的流传方式,更是排除伴奏干扰解决了方言吐字咬字的难点,同时在老师歌唱音量的带动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彝族人待客热情豪放的个性。

3、跟着钢琴伴奏唱旋律。

4、跟钢琴伴奏代入歌词。

【教学意图】音乐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心里知道不一定嘴上会唱。若要能够流利地熟唱旋律,学生需要的不是反复教而是给予时间反复唱。本堂课歌谱教学时教师的伴奏不间断地带学生反复吟唱歌谱,即节约了时间,又使得学生始终在这个旋律中得到强化与记忆。相较于有些教师在钢琴前来回奔走、反复解释,留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却少之又少,看似忙碌却效果不佳,甚至到最后学生还是不会唱。

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是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内驱力。音乐本身倾注了作曲人的情感,每一首乐曲总有它表述的内容和特定的感情,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线贯穿于整个乐曲。乐曲一旦离开了情感的参与,那么它就会显得毫无生机。它不比一些音乐技法来得难以理解和枯燥,显得潜移默化、甚至难以抗拒。把学生带入乐曲之中,一遍一遍的练习揣摩,一点一点地温润心灵,犹如一步一步拾阶而上,获得越来越宽阔的视野和认知。

三、入心——登顶相拥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齐佩尔说:“人类需要科学表达外界,也需要艺术表现内心的感情,音乐是最直接表达人类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比语言更为直接。”在小小的音乐课堂中,是孩子们舒展身心、心灵徜徉的精神放松,是孩子们提升技能、张扬个性的能力发展,是孩子们启迪智慧、陶冶艺趣的审美培养。

教学环节3——学后创编

1、欣赏改编版《苏木地伟》

师:这首《苏木地伟》深受大家喜欢,有很多音乐人对它进行了改编和再创作。下面我们来听听这个版本的《苏木地伟》进行了哪些改编?

生:加入了摇滚元素和说唱形式。

  2、尝试说唱

1)加入衬词说唱

     2/4

 x   x    x   x    |  0    0  |   x   x   x   x    |  0    0  |

                                    

     x x x x   x x x x  |  0   0  | x x x x   x x x x  |  0    0  |

                           

      x    x.          |  x   x.     ||

                        

  

2)填入歌词说唱

 2/4

                            

                                  

                  

   一杯              

 一杯        

 

3、创编《苏木地伟》(汉语rap + 《苏木地伟》+ 衬词rap)

【教学意图】把衬词、引子以及学生喜爱的rap等元素加入到歌曲中,使整首歌的渲染性、互动性更强烈。如此把学生推向一个情绪高涨、纵情欢唱的高潮阶段,完全融入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之中,对作品的理解与表达也更为深刻。

《诗经》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音乐的魅力,让人入境——入情——入心,一路在音乐中畅享,直至在山顶上拥抱!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