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教学设计

高考名句名篇题备考之我见

发布日期:2016-07-27 20:44:17     来源:yangpeiming

                  高考名句名篇题备考之我见

本文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0812A

一、名句名篇题的命题特点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的名句名篇题作一剖析,我们便不难探寻出界定“名”的三条基本原则:朝代上侧重于先秦和唐宋,文体上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内容上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具体来看,这类题型主要有以下特点:

1、选句内容:

1揭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即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如“江苏卷”11题第(6)小题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2)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的句子。如“安徽卷”13题第(5)小题: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3)描写锦绣河山、优美意境的句子。如“辽宁卷”13题第(2)小题: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4)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创新变革等方面的句子。如 “安徽卷”13题第(2)小题: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5)解释文章中心的句子。如“海南宁夏卷”第(4)小题:醉翁之意不在酒,          。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2、命题形式:

1)填空补足型。给出名篇的题目(有时包括作者),或写出上句,要求填写下句,或写出下句,要求填写上句。2008年全国卷I、全国卷II、山东卷等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2)理解默写型。根据题干提供的对所考查“名句名篇”的分析或提示,要求写出诗文内容。这种题型较之“填空补足型”,增加了对名句名篇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更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如“江西卷”的第(4)小题,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闻笛而生乡思之情的两句是:                          

3)综合考查型。将名句名篇默写和文学常识结合起来考查。如“ 天津卷“第17题第(1)小题:“ ①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 ②李白在《        》诗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

 

二、名句名篇题的命题走向

1.试题的数量增多,分值增大。如“江苏卷”题量增加到了6个小题,分值增加到了8分;“北京卷”分值增加到了7分。从全国范围来看,总赋分会设定在4分—8分的范围,以6分的居多。

2.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结合起来命题,这种形式相关省份仍会保留。

3.特别会强调必诵篇目的整篇识记,命题设计突出考查整篇、整段的背诵。

4.命题中将给学生提供前后文的提示,单纯的填空补足型命题形式有可能会改变,理解型、综合型等命题形式会适量增加。

5.名句名篇的考查范围不超出:①新课标规定背诵的篇目。(不少自主命题的省市规定了各自的背诵篇目)②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段落。③课外的名句名篇。命题会以语文课本为本,以基本篇目为重点,这是不变的命题原则。

 

三、名句名篇题的失分原因

1、课外部分失分多。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卷,考查名句名篇的小题共有67道,其中课内51道,课外16题。失分的重灾区就在这课外的16题上。课内要求背诵的内容,大部分同学能不打折扣地记住。但由于涉猎不广,知识面窄,对课外的内容许多考生只能望“题”兴叹。

    2、名篇部分失分多。

考生普遍重视对古典诗词的记忆和对名句的记忆,但对于名段、名篇,特别是对经典散文的记忆,往往重视不够,即使课文要求背诵,也往往不能到位,从而造成失分。

3、初中部分失分多。

2008年的高考名句名篇题中出自初中课本的共有13小题,统计发现,来自于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的得分情况比来自于初中要求背诵篇目的得分高。

4、字形部分失分多。

很多考生在平时没有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在记忆名句名篇时,重音而轻义,重背诵而轻默写,要么写错字,要么写别字,很难准确默写到位。而高考对名句名篇题的评分标准一直比较严格,一句话或一个空格有一个错别字,就不会给分。

 

四、名句名篇题的备考建议

1、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1)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重点抓好语文课本相关篇目的复习,这里特别要提醒两点:

①对《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要求背诵而课本不作要求的一定要补充。

②对《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要求背诵而课本没有涉及的内容一定要增补。

2)适当延伸拓展,旁及《课程标准》和《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外的重要名句。高考对课外名句名篇的考查难度不高,备考时可着重抓住以下两个方面:

①《语文课程标准》没有规定背诵,但是高中课文内的重要名句可选背。如陶潜《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高中教材中,应成为首选名句。

②人们习见习闻的名言警句可筛选成诵。主要从先秦两汉诗文中精选出言简意丰的名言诗句。像《诗经·大雅》“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战国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淮南子》“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后汉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类,其中有的已成为成语,可记一记,但不能多,也不需要花过多时间。

3)抓好篇章段落的背诵。高考备考要强化“篇章段落”意识,做到心中有篇,目中有段,确保段段落实,篇篇过关。检查背诵时可多做“接龙”训练,比方说同学出上文如“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自己接下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或如同学给下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自己背上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样,让名句勾连上下文,辐射左右句,应试时就会产生“条件反射”,空缺处的名句就会“招之即来”。

4)抓好重点句子的默写。对名句名篇中的重点句子,要加大抄读默写力度,强化检查纠错工作。操作时可遵循“抄读——默写——订正”三个步骤,做到步步为营,层层推进。首先,多尝试“抄读“,用眼、耳、手协同记忆,以增强注意力,减少错别字;其次,多进行检查,对重要的容易误写的名句,可采用自查自纠(自己默写自己校对)和互查互改(同桌间展开)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经常化的查漏补缺,达到默写毫厘不爽的目的。

2、领悟含义,灵活记忆

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尤其要重点把握。如“驽(nú 劣)马十驾,功在不舍”,“无边落木萧萧(xiāo xiāo 风声)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灵活记忆。要灵活运用相应的记忆方法:①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如将“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繁”与“三顾频烦天下计”中的“烦”记混写反。若要想记准,就得对比着识记。前者中的“繁”是“繁多”之意,后者中的“烦”为“麻烦”之意,如此对比着识记就不会记混。②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代汉语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考生往往写成“两情若是‘长久’时”,若按非常识记是“久长”就可以了。③意境识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词《雨霖铃》中的名句,有的考生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岸”误写成“暗”,“残”误写成“惨”。只要明白此名句是写词人设想酒醒后看到的情景:河岸边,杨柳依依,晨风习习,天空中挂着一钩残月;“柳”而未能“留”,睹柳令人伤感,“月残”人不圆,令人倍感凄惨,就不会写错了。

3、注意字形,规范书写。

为了克服因写错别字而导致的失分,考生可以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

1)记住生僻字、难写字。

名句名篇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多写几遍,强化记忆。如: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②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③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以上三题中的“羁”“壑”和“酹”,就是生僻字,比较难写,考生往往很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

2)区分音近字。

读音相近但意义不同的字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着,因此考生要特别注意这些音近字,有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如:①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③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以上三题中的“幽”“愿”“劲”容易与音近字“忧”“怨”“尽”混淆。其实这三组音近字的意义根本不同,考生只要联系语境,就可以区别开来。

3)分清形近字。

形近字在名句名篇中屡见不鲜,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近,对考生有更多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更应予以注意。如: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②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以上两题答案中的“销”容易写成形近的“消”,“弛”容易写成形近的“驰”。

另外,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考生在平时一定要强化规范书写的意识,努力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四、仔细审题,看清要求。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名句名篇题的答题要求,有这样几种情况:(1)只有必做题,没有选做题。如“北京卷”、“江苏卷”、“福建卷”;(2)既有必做题,又有选做题。如“湖南卷”;(3)没有必做题,都是选做题。同样都是选做题,各地的要求又有很大的区别:“山东卷”的要求是任选3个小题,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全答,而且阅卷时也以答对的句数计分;“浙江卷”的要求是只选4个小题,考生在答题时就不能多答了,要选择有把握的4个句子来填写;“广东卷”的要求是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来计分,考生要斟酌作答,多填不给分,前面的错了反倒影响得分。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