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22海底世界
江阴市实验小学 刘一薇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读出海底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
2.能通过品读、比较、角色体验等方法,了解海底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感受说明性文章语言表达清楚、有趣的特点。
3.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并能学习运用一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品读、比较、角色体验等方法,了解海底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感受说明性文章语言表达清楚、有趣的特点。
2.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并能学习运用一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大海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它们的什么?
2.交流。
二、感知活动特点,了解表达方法
1.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海底动物的哪些活动特点?又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呢?
2.认真读课文第三小节,一边读一边发现,这一小节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海底动物?
3.请一个同学读写海参活动的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海参的活动特点是什么。
(1)交流,引导概括:爬得慢
(2)小结:每小时才4米,这个数字一列出来,我们就觉得海参爬得真的好慢,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
(3)指导感情朗读
4.其他海底动物有什么活动特点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海底动物,读一读,想一想。
5.随机交流:
A梭子鱼:游得快
(1)了解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2)感情朗读
B乌贼和章鱼:退
(1)明白退的目的,感知活动之有趣。
(2)感情朗读
C贝类:巴
(1) 什么叫巴?
(2) 角色体验。
(3) 采访:贝,你为什么要这样巴?
(4) 感情朗读
(5) 比较:这两种表达,你更喜欢哪一种?
出示: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有些贝类足部能分泌足丝,吸附在轮船等物体上生活。
(6)小结:两种表达都很好,因为这是写给我们三年级小朋友看的说明性文章,所以作者除了把动物的活动特点介绍清楚,还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贝的活动特点写得特别有趣。
(7)再次感情朗读
D深水鱼:闪烁
(1)了解说明方法:打比方
(2)感情朗读
6.指板书小结。
7.总结表达方法:回忆一下,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他不仅用上了这些说明方法,还展开想象,进行了形象的描写,把海底动物活动的特点写得又清楚又有趣。
7.感情朗读整小节
三、读写链接
1.海底还有很多动物呢,它们各有各的活动特点。奖励大家,看看一种小动物是怎样活动的。
2.播放视频,提示:它们是怎么样活动的?游起来像什么?
3.交流。
4.假如要像作者那样又清楚又有趣地把水母的活动特点写下来,会吗?
如果你了解其他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也可以写一写。要是能用上今天学的说明方法,就更棒了!
5.生写话。
6.交流、点评
四、作业
1、课后认真修改,加上中心句连成一个片段。
五、板书
海底世界
声音 各种各样
动物 海 参 爬得慢
活动 各有特点 梭子鱼 游得快
乌贼和章鱼 退
贝类 巴
深水鱼 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