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在线研讨

做一个幸福的语文老师

发布日期:2018-10-04 11:23:54     来源:heqiong

做一个幸福的语文老师

               ——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点滴感悟

           江阴市实验小学:张茜

已过不惑之年,却仍存许多困惑。回想人生一路走来,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一无所成,一无是处。但读了肖川教授《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后,茅塞顿开,对人生和专业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何谓幸福

各位专家对于幸福的含义给出不同的解读:

肖川说: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

孙英说:幸福是对于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

高兆明说: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幸福涵盖三个方面:衣食住行用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同个体和群体间的协调关系;个人良好的内在精神状态。也就是:物质的幸福、社会的幸福和精神的幸福。

幸福来自于自身内心的体验,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怀去感悟,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一种充实,就是内心的安逸,自由自在。

教师幸福的源泉来自于: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的教育研究、善好的学校生活。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好书

要想教好书,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重视个人专业成长,熟悉学科特点,注重教学反思。

1. 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素养高,教学便会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享受工作过程的乐趣,同时得到领导的赏识、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在语文教师这个团队中,享有个人良好的声望,不仅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有了成就感,而且拥有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可以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我教什么,怎么教,自己更有主动权。这种幸福感可能来的很直接。如果教学效果不好,成绩落后,领导盯着你,怀疑你,你自己都说不准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正确,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何来的幸福感?

2.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个人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可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语文关键的能力就是语言能力,一个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言生动、感染力强,我们就可以说这人具有很强的语文素养。

3. 改进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如今的语文教学,的确存在不少诟病。我们要有批判自我、否定自我、提升自我的勇气和能力,可以从改革课堂开始:

(1)起点可以高一点。信息时代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他们知道的不一定比老师少,我们可以设计“导学单”,让学生学习前置,孩子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感悟进课堂,在课堂和老师平等对话。

(2)容量大一点。白话文浅显易懂,无需“细嚼慢咽”,课堂容量可以适当大一点,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一篇带多篇;也可以同一文体整合,突出文体特色,习得一类文体的学习策略;还可以立足写作方法的一篇带几篇。

(3)难度深一点。教学也要有一定难度,具有一定吸引力和魅力,具有“合适的难度”,所以要设计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艺术。

(4)视野宽一点。语文,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须具有一定的视野,要打开语文课程的渠道,生活的外延有多阔,语文的外延就有多辽阔。

(5)教学有趣一点。学生最欢迎风趣、幽默、好玩、生动的课堂,教师要永远具有孩子的情怀,让知识好玩一点,让课堂好玩一点,让语文变得好玩。这才是语文老师该追求的境界。

 

二、育好人

老师的幸福来源于教育好学生与自己的孩子。

1.教师从学生身上感受不同,幸福感差别巨大。感受到学生求知若渴、力求进步的热忱还是昏昏欲睡、对学习教育充满冷漠与迟钝;感受到信赖与尊敬还是疏远与不屑,对我们教师心理冲击是巨大的。学生的不尊重、不理解,学习不努力,导致我们热情受挫、幸福哪里找?

2.德育为先,智育跟上。学校和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的知识或许会忘记很多,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会受益终生。想方设法撼动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内心。

3.强化班级精神建设,增加凝聚力与向心力。我的班级精神设定为:感恩、责任、拼搏、超越,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4. 发挥个人魅力,做到身正示范,潜移默化教育学生。

5. 重视家教,培养孩子。

1)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乐观、开朗、有教养的人!

2)孩子的德育更重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分享,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在规定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养成良好的习惯。

3)陪伴孩子是最好的家教方式。然而留守儿童,祖父母抚养,但不会培养,教育。

4)教育要讲方式时机。方式不对,教育就没有效果。注意八戒:一、不能想起了才教育;二、不能生气了就教育;三、不能当众教育;四、不能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五、避免消极教育;六、避免孩子在吃饭和睡觉时教育;七、避免与别人的孩子简单对比教育;八、不要数罪并罚。

5)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带动孩子看书,多看书,不怕多,不怕杂。女儿语文131的高分,不是高中三年之功,而是从小就开始的阅读的积累。

我现在看书少了,看电视多了。对儿子更多的是口头的说教,对他的影响力相对下降了。男孩贪玩,自觉性和自律性没有女孩高,因而教育男孩比女孩难度要大,更费心思。

 

三、做好人

1.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人是自私的高级动物,人人都会有自私心理,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自私成分的占比人各不同。平时我们说,自私的人是指占比过大,过于计较个人得失,以自己所得为追求目标,不为他人着想。如果过于自私,需求得不得满足,会耿耿于怀,何来幸福?

不必过于伪装自己,伪装者很累,心机重者太累。不做虚伪假惺惺的人。虽年已四十几,早过不惑,却不懂圆滑,不愿阿谀。偶逢知己万言少,人不投缘半句多。我自己都觉得奇怪,有时滔滔不绝,聊个不休,有时沉默寡言,无话可谈。

如果学生感觉我们的老师不正直、不光明、学问与品行有问题,那你对学生的教育还有说服力吗?

2. 心存善念,与人为善;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一点,体贴一点。很多时候,试着换个角度、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会发现一切都豁然开朗,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快乐和满足。

3. 少点抱怨,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作为教师,具备三点:深厚文化底蕴;对教育的深入理解;教育教学智慧与艺术。生命中的痛苦就像一把盐,不多也不少,生活中的痛苦就这么多。体验到痛苦取决于放到多大背景中,取决于个人的胸怀。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我们不要在负能量的人上浪费时间,“负能量是在鞭挞别人的不好、责骂社会的不公;正能量是在讲完后告诉你,即使再苦,我依旧可以通过努力改变一些。”有人先天是乐观向上的,当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的负能量的人时,你会发现他很快就会显示出一副疲惫不堪的状态。那是因为情绪最容易感染人,所以咱们应努力向正能量看齐。

6. 少点职业倦怠感,内心自带光源。

职业倦怠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很多时候,工作生活的压力会让咱们产生职业倦怠,但咱们不要抱怨,不要指望别人能照亮自己,而要内心自带光源,同时照亮他人。如霍金所说:“如果你有残疾,这也许不是你的错,但抱怨社会,或指望别人的怜悯,毫无益处。一个人要有积极的态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现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终跟随蝴蝶走下去的人,看到的是芬芳的鲜花,而跟随苍蝇走下去的人,你只能看到肮脏的沟渠。如果可以,请远离负能量,保持正能量这是最对得起自己生命的选择!

结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提高自身修养,教育好学生与子女,便是精神富足的人,过着体面的、有尊严的、负责任的、充满了同情与关爱的生活。每天感受到惬意与轻松、内心的充实与和谐、精神与物质的富足、心灵的舒展与个性的张扬,幸福相伴左右。

 

技术支持:江苏迅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