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带着你与课程相遇》随感二
在班级管理中帮助孩子与世界相遇
江阴市实验小学 龚文娟
每一个孩子从最初的地方走来,都要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也是儿童的,但最终是儿童的,在班级管理中也要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遇见最好的自己。
班级的荣辱,要靠大家的努力。班集体中的每个人都必须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才能能使班里的各项工作正常的开展,也使他们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因此,我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让每个人都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让班级的荣辱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
1、提供的“施政”岗位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我能行”。我采取一个职位多人承担,分工合作的方式,这样既减轻了班干部的负担又能让更多的人得到锻炼。班里设立了值周班长,让全班同学轮流来当。学生在体验到工作的劳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享受到做班长的尊严。另外,班里,还有选出了两位小班主任,帮助老师处理一些日常事务,班里发生的一些小事,他们能够处理的,就可以及时解决,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班级管理中我还大胆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并且让他们在管理中自觉地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我班的吴涛同学以前由于贪玩经常拖拉作业,甚至不做,我和他家人想了许多办法,效果都不明显,这学期,在竞选班干部的时候,他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主动参与竞选,我灵机一动,让他加入管理班级的队伍,也许是改变他的最好的办法,于是在我的支持下,他顺利地当上了体育课代表。这在许多优等生眼里不起眼的职位,他却是如获至宝,工作热情高涨,最主要的是他在主动改变自己了,开学初到现在,他没有不完成作业的纪录。责任心,让让学生学会重新审视自己,主动地改变自己。
2、事事落实到个人。
我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起了一套“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每位学生明确在班级中的位置和责任,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作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班里的事情都落实到每一个人。作为班主任也不能不闻不问,袖手旁观,而是细致地观察,耐心地指导,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把事情做好,当发现有的同学的不适合做某项工作时,要及时帮他找到乐于做,又能做的好的岗位,充分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在这种广泛的参与过程中,使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由于自己的任务是自己自愿选择的,全班同学个个有激情,事事都认真干。
3、建立考核制度
只有制定了相应考核制度,才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有明确的要求,精益求精。凡是我要求学生作到的事,都有相应的考评制度,让学生养成说到就要作到的习惯。我们班有设有优秀值周班长的积分考核制度、优秀课代表的考评、优秀小干部的考评,这必须在平时根据考核要求积好分,学期末进行奖励。班里最重要的考核是针对每个学生设计的,评选每周之星和每周优胜小组的活动,每周五就是公布结果的日子,专门负责记分和结分的班干部,就会算出每个人一周的得分,然后评出五个每周之星(其中一个是全能冠军),其他四个是单项的(作业、劳动、纪律、进步),评出一个优胜小组。有了这样评比制度,大大提高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班中形成人人争先进,人人要上进的良好氛围。
4、 赏识教育,激发自信心
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舍弃生命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在我们的班级里有着不同个性的学生,有的沉默寡言,喜欢思考;有的活泼好动,擅长表现;有的生性愚钝,却勤劳善良;有的聪颖可爱,却甘于平淡……正是这些个性纷呈的独立的生命,构成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面对这些有尊严的、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班主任应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的发展。我班的黄鼎同学学习比较粗心,作业中错别字很多,课上有时也管不住自己。有一次,一位老师发现他课上在做小动作,没收了他的东西,放在我的桌子上,我一看,哇,都是用黄豆大小的橡皮块,雕刻成的酒杯、小动物等,栩栩如生,十分精致,真没想到这个孩子如此的心灵手巧。于是后来找到他,在批评他上课不认真的同时,也毫不掩饰我的惊叹和欣赏,并鼓励他利用课余时间好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由于我诚心地赏识他们,从不吝啬赞美之辞,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对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
我利用班会课和综合活动课时间经常举行辩论赛、讲故事比赛、百科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等,使他们根据自己的优势尽可能地发挥,尝试成功的喜悦。在班内组织文艺活动、小组黑板报、手抄报比赛、小制作比赛。我每次都鼓励他们踊跃参加,对不愿参加者采取劝说的方式,使其突破第一次,然后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组织这种比赛活动,由于规模不大,人员不多,因而每次学生极易获得成功。这样,他们每成功一次,便强化一次自信心,逐渐地他们的自信心就越来越强,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孩子在班级中不断参与,发现了自己的潜能,慢慢建立自信,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找到了一种归属感。